在云南姚安县西边的弥兴镇,向东行3公里,有一处鸟语花香、环境优美,清新整洁,占地3900平方、建筑200平方的孤老幸福家园-----姚安县弥兴镇敬老院。年过70岁的吴兰英,就是这里的首任女院长。从事敬老院工作二十年来,吴兰英始终坚持以院为家,把五保老人当作自己的父母,把孤儿视为自己的儿女,送走了一批又一批老人,抚育了一个又一个孤儿,用她身上的正能量来诠释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品格和高尚品质。 心系孤老 勇挑重担 1994年,弥兴镇敬老院成立,弥兴镇党委政府正在为敬老院院长人选发愁时,年近50岁的吴兰英刚从弥兴村副村长、妇女主任、弥兴乡妇联副主任、计划生育宣传员岗位上退居二线,准备安享晚年,在时任镇党委领导的方动员挽留下,并经过三天三夜的思想斗争,她毅然挑起了弥兴镇敬老院院长这一重担,一干就是二十年。二十年来,她任劳任怨,把敬老院当做自己的家,为敬老院的发展日夜操劳,作为敬老院院长,她一方面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用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自觉学习法律法规;一方面积极向民政部门和当地党委政府争取项目资金,弥兴镇敬老院搬迁一次,重建一次、改扩建一次,使敬老院的供养条件和院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二十年的风雨历程,赡养了36名老人,经历过了无数次的生离死别,共为13名孤寡老人养老送终。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为行动不便的孤寡老人端屎端尿,在老人生病期间,根据他们的口味做好饭菜,平日里加强对营养学方面知识的学习,着实在老人们的饮食上下功夫,敬老院的老人们提起她都忍不住热泪盈眶,有这么样知冷知热的一个“女儿”,老人感觉比在家还温暖。3名孤儿在她的精心照顾、抚养下长大成人,孤儿都叫她“吴妈妈”,吴妈妈把他们当成了自己的儿女,在她的坚持下,3名孤儿得以上完初中。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他们的“吴妈妈”用温情厚爱为他们织了一张“捕鱼”的网,虽然是孤儿,但他们的童年一样在关爱中成长,如今每年外出务工的孤儿都会回来看望“吴妈妈”,向她诉说生活的苦乐,孩子们在心里早把她当成了母亲。 她二十年如一日,既当院长,又当炊事员、服务员,还是护理员,全心全意为五保老人服务,至今她已经71岁了。她担任弥兴镇敬老院院长后,严格遵守敬老院的各种制度,认真履行工作岗位职责,从未擅自离岗,没有双休日、节假日,所有的节日都是在敬老院陪老人过,哪怕是头痛脑热,也不愿请病假而耽误了工作。然而,面对低微的报酬,她从无怨言,从刚参加工作时的35元钱,五年后才增加到60元,前几年也只有300多元,而现在也只是增加到500多元,但她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凭的就是她的一颗爱心和为人民服务的热情。 搞活院民经济 改善生活条件 为发展院民经济,吴兰英带领几位生活尚能自理又有点劳动能力的院民,开荒种田,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在房前屋后筑盖了鸡舍和猪圈,充分利用庭院空地种植蔬菜,大力发展鸡禽、生猪养殖,在改善院民生活的同时,每年还出售几头肥猪,用于补充经费不足。 因院制宜拓养老,丰富多彩润民心。为了丰富院民的精神生活,拓宽“养”的含义。她带领老院民将院里的一块闲置地平整,铺上方砖,作为休闲运动场,旁边种上花草。在工作之余,与老人们一起来这里散步、聊天、拉家常,有说有笑,让老人们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老人们在这锻炼身体跑跑步,给花草浇浇水,生活得有滋有味。有人问,你与老人们朝夕相处,觉得最开心的事是什么,最烦恼的是什么?她总是微笑着说:“我觉得与老人们一起生活很开心,照顾老人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最烦恼的时候是老人生病的时候,因为我非常担心和着急。” 甘当“好闺女”
奉献爱心 在20年的工作中,她用至亲至爱的博大胸怀,像对父母一样对待院民,不仅让她们在物质生活上得到满足,而且她们在精神上得到抚慰充实,他说:入院的老人们都是膝下无儿无女,穷苦了大半辈子,都是一些“特别可怜的人”,让他们安享晚年感受党的温暧和关爱,这就是我的崇高理想和信念,我也是无怨无悔执着追求着这个目标。 建院伊始,犹如白手起家,刚从各村组送来的14位五保院民,都是丧失劳动能力、生活无法自理的孤寡老人,习惯了单身生活,性格各异,生活习惯自由懒散,甚至有部分院民性格偏激、暴躁、心理变态、连说话都很难说在一起,院民之间横挑鼻子竖挑眼,发生口角那是常事。她常常在夹缝中受冤枉气,暗地里不知流了多少眼泪。但是她没有灰心,用慈善和宽容对待责备和抱怨,将委屈和辛酸化为动力,没有气馁,反而面对现实更加坚强了起来。刚接触敬老院的工作,什么都没有经验,要让临时组建的这个特殊的大家庭,和睦相处,那是谈何容易的事!她积极加强管理服务知识方面的学习,探索一些关于老年人心理抚慰、医疗保健、护理医学、做思想工作等方面的知识,不歧视、不放弃、不抛弃任何一位五保老人,与院民足膝谈心,从沟通入手,苦口婆心的讲道理,解疙瘩,疏导矛盾,化解怨气:“大家今天能够在这里相聚,这是缘分,来到这里我们就是一家人,大家应当多一份谅解,多一份互助和关爱,一起珍惜集体生活才对,互帮互肋,创造和谐,共度寂寥的晚年才是。”简单朴实的话语重复了一百遍,一千遍,使老人们冰冷的心得到融化,加上她的慈善、勤劳和细心,不知不觉中,大家把这里当成了“家”,院里的人际关系有了微妙的改善,她很快成了院民的“好闺女”,院民们的主心骨。 现入隹敬老院里的23位五保老人大多数都是残疾人,耳聋、失明、大小便失禁、精神病、癫痫病、脑瘫……在吴兰英的精心照顾之下,大多身体健康,病痛也比入院前减轻了很多。她把每一位院民都当作自己的亲人,一视同仁,既当好服务员,又当医生、护理员,在每一位老人身上,都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从而换来了老人们的信任和爱戴。在她眼里,敬老院的老人都是爹和娘。老人感激地说:“你不嫌脏不嫌苦,真比亲闺女还要亲啊!”,有的老人是在喂药喂水时就倒在她的怀里,离世而去。每一位老人临终前眼里都饱含着幸福的目光,脸上洋溢着满意的微笑。对每一位去世的老人,她都要为他们理好发、剪尽指甲、洗好面、掏尽耳朵,亲自为他们办理丧事。一些院民经常情不自禁地说:“你的心眼真好哦,是你让我活在世界上,得到了人间的关爱,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我死后都会保佑你们全家的。” 以院为家,爱意浓。吴兰英自担任院长以来,一直都是和院民同吃同住,共同生活,对老人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感情,和她们是血脉相连,心灵相通,哪怕她去办事,离开敬老院一天,都会对他们念念不忘,无比牵挂。为了尽量让这些老人过得舒适一些
,她尽量满足院民的要求,不断改善饭菜花样及质量,每天征求老人们的口味,尽量让他们吃饱、吃好。坚持做到每日三餐不吃重茬饭,平常餐桌上四菜一汤,每天保证吃上肉;每年大年初一为老人包饺子已成惯例。坚持每天打扫室内外卫生,每周为老人们换洗一次衣服,每季拆洗一次被褥,床铺收拾的干干净净,环境卫生整洁;每月组织老人们检查一次身体,对少数身体较弱的院民,请求卫生院安排医护人员上门检查,及进把握老人们的健康状况。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使院民冬不着凉,夏不中暑。老人生病,按照医疗救助程序随时安排入院治疗,一旦有个头痛脑热的,不分白天黑夜,及时陪老人到医院救治。20年来,她先后为十多位老人守灵送终。 由于成绩突出,她先后获得6项荣誉。其中:3次被中共弥兴镇委员会表彰“先进共产党员”,2次被中共姚安县委表彰为“好婆婆”、“农村致富先锋”荣誉称号,1次被州委组织部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1次被省妇联表彰为“三八红旗手”,1次在全国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中荣获“中华孝亲敬老之星”奖。如今,年近七旬的吴兰英仍然默默无闻地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用信念诠释着“夕照映孤老”的高贵品质,用行动谱写了一曲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赞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