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病医保,能保几何?(身边话题第39期) 本期策划执行:刘培龙 保大病还是保小病?围绕着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走向的问题,国内人士争论已久。相较于一些发达国家更多资源用于对大病的保障,中国现有医保制度更倾向于保中病。小病和大病的开支多由个人承担。但近年来,中国人慢性病、重病发病率连连走高,大病风险已非单个家庭所能抵御。“脱贫三五年,一病回从前”;“小病拖,大病捱,重病才往医院抬”......这样的顺口溜是老百姓遭遇疾病带来的经济风险时的真实写照。随着层出不穷的大病重病患者悲剧不断涌入公众视野,改革的呼声日益迫切。 今年8月30日,国家六部委正式公布了《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称,“要以力争避免城乡居民发生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为目标,合理确定大病保险补偿政策,实际支付比例不低于50%;按医疗费用高低分段制定支付比例,原则上医疗费用越高支付比例越高。随着筹资、管理和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逐步提高大病报销比例,最大限度地减轻个人医疗费用负担”。换句话说就是指在城乡居民医保、新农合现有报销基础上,对重大疾病给参保人带来的过重医疗负担进行不低于50%的“二次报销”。 这一决策及相关部门的积极态度让似乎公众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但也有人对“大病医保”质疑:中国叫喊了多年的“医改”,这次出台的意见会不会又“只闻雷声不见雨点”?大病医保的钱不用人们额外支付,而从医保基金中划出一定比例或额度作为大病保险资金,医保基金有结余的利用结余筹集,但如果将来没有结余怎么办?这个“大病医保”到底能保几何呢?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广大“家”人发表观点,参与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