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IF
型号:Canon EOS-1D X
镜头:Canon EF 70-200mm f/2.8 L
光圈:F3.2
快门:1/160秒
焦距:93.0 mm
ISO:200
一、主题构思
一直喜欢中国风传统的感觉,这次从服装、道具的准备,想拍摄一组淡雅、空明、宁静格调的片子。在拍摄时通过人物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产生一种带有禅意的画面感。
二、前期准备
也许有很多影友都认为只要有后期就可以解决问题,但事实上,在拍摄中前期的准备工作是一个更为重要的事情,没有前期良好的准备和策划,后期功力再强也是难有效果,只能算是勉强为之。
1、相机和镜头设备
相机:佳能1DX
镜头:70-200/2.8、16-35/2.8
三脚架一个、600EX闪光灯一个。
2、服装和道具
服装:道袍。这次拍摄的角色定为一个“道姑”,所以从某宝上寻找合适的道袍,这其实也不好找,一直找了很久,才算搜到一款比较喜欢的样子,经过与模特的沟通,定下了这件服装。
鞋子:黑色布鞋,以配合素色的道袍。
饰品:从某宝上淘得一个木制发簪,其他不再配任何饰品,以免过于抢眼,反而损失素净的本意。
在这里顺便说一下,无论是借用、租用、购买拍摄所需的服饰、道具等,最好是提前给到模特手中,并且请模特穿着、配好试用一下,自拍一张发给摄影师看一下。因为很多时候服饰尺码并不是完全一样的,或大或小,试穿过比较放心,万一不好还可以调换,要是到了拍摄现场再发现问题那就成了无法可想的事情,破坏心情不说,精心策划的片子可能就实现不了了。
三、拍摄过程
这组片子的拍摄也确实是与以前有所不同,相当于是风光摄影。要是没有人物,倒也容易,增加人物后,就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首先是在场景的安排和顺序上:茶园和江边是不同的场景,车程相距约十多分钟。因为有山的原因,清晨时太阳先从茶边这边升起,然后慢慢再照射到江面,因此就考虑先到茶园进行拍摄,然后再转去江边。
还有是因为无法预计是否会有雾气产生,如果没雾气,那江边则没有太大的意思,可以放弃,那就意味道必须在茶园中拍摄整组片子。
日出时分拍摄的特点是光线变化很快,必须抓紧时间拍摄,否则等太阳位置较高时就光比很大,光线很平,意境会少掉很多。
因为开始时光线比较暗,天蒙蒙亮,这个时候只能利用三脚架进行拍摄,然后要模特保持一点时间不动。
这个时候太阳尚未升起,光线柔和,云雾也很好,所以用广角拍摄大场景,人物小小的融合在其中。在拍摄这种场的时候,除了曝光以外,最最重要的其实是模特的站位和姿势。要注意观察模特与背影的明暗关系,还有与身边物体的大小比例关系,通过站位的调整来达到画面的融合度,这个只能靠多实践才能熟练。
广角的场景有几张就足够了,实际在用于发表的话两张也就可以了。这个时候,换上70-200拉近一点进行拍摄,人物也稍明显一点,但仍是以环境居多。适当增加一些动作,以丰富作品的画面感。
当太阳慢慢升起,光线充足一点,大场景也拍得差不多了,就用70-200手持接近模特进行拍摄,补充几张中景和近景(但没有特写和很近的景,因为这样拍非常浪费场景)。
太阳完全升起,光线已经有一点强了,不过好在云比较多,阳光并不刺眼和强烈。这时突然想到利用观景台的亭子来拍摄剪影,并用70-200拉近拍摄亭子局部一角,让人产生一种想像。
人总是有贪念的,在茶园中遇到如此美景,无论模特和摄影都在惊呼,内心总是想多拍几张片子的,以至于多停留了十多分钟,延误了去江边的拍摄时间。
江边的片在这组中只有一张,倒并不是因为延误所致,实际上还有好些,主要是因为阳光忽强忽弱,光线完全不同,我选择另出一组吧。
相机设置
一定要采用RAW格式,后期调节余地比较大,特别是在这种光线变化很大的条件下。
ISO:太阳未升起时,开高感为400,后来改为200。
光圈:用16-35广角时,开光圈为F5,虽然光圈并不很小,但由于距离较远,因此景深也能得到保证,山体的层次还是清晰的。采用70-200后,开光圈为F3.2.
快门:在太阳未升起时用16-35上脚架拍摄,最广角的时候为1/4秒;拉近一点时,改用70-200上脚架拍摄为1/80秒;太阳升起后70-200手持时,快门为1/250左右。
白平衡:我习惯采用自动。因为是用RAW格式,加上后期修改得也比较多,所以现场设置白平衡已无必要。
测光:我习惯采用评价测光,因为这个已适合大多数场景。也有影友会采用点测光,这个其实也无定式,是看自己的拍摄手法和习惯采用。点测光更适合光比很大,对局部进行精准曝光的拍摄。
四、后期思路
其实在拍摄前,也基本有一个后期概念,那就是前面讲到的“素雅”。
后期思路:力争表现出“中国风”,体现空明、宁静的格调。通过降低画面的对比度、饱和度,添加宣纸素材,用真实的印章作为压图和点缀,以取得接近中国味的画面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