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西那条弯弯的河 张之涛 在我的老家——平阴县孔村镇大荆山村西约一华里,一条弯弯的小河静静的流淌,村里人习惯叫它西河,她是玉带河中游,南北绵延七八里,不知她流了多少个日夜,在80年代末,它也停止了流淌。但是,它给我和同龄伙伴的童年乃至父辈的童年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占据着我记忆中的童年的一半时光,多少美好的故事和趣事都发生在她的身边,我也不知如果没有这条河流会使我的童年失色多少。 关于她也有着一样动人的传说,一位老人在他谢世之前叮嘱儿女要两手空空,身不着一丝衣物的辞世,方能成仙,其子女为其掩下体而去,无奈老人变成一条不会飞的龙向西北爬向黄河,留下这条清澈的——玉带河。神话终归是神话,但在我童年的记忆中留下了美好和神秘。 冬去春来,小河撕开尘封自己三个月的铠甲,传出那潺潺的流水声,岸边变的潮湿,河边柳树悄然发芽,芦苇、小草、各种花儿开始返青,春天的一切切生机都在这里最初体现。每年的这个时候我和小伙伴们总能来到这里玩耍,听到这春天的脚步声声。 呀,树叶又吐长了,放学归来的小伙伴来到河边,有的爬上岸边柳树,折柳枝,编成草帽或做一种哨子似的东西,——选段小枝,将树皮树枝双手扭动,把白白的枝抽出,这样哨子做好了,长短粗细不同发出不同的声音。天快黑时,大家从河边返回,戴着柳枝编的草帽,吹着不同声音的哨声,怀着一种成就感走进村庄,使村里很快就热闹起来!长大以后也曾遇到这样的场景,回想起来,童年的许多事以后不可能去做。 由此自己想到几天前看到的一副漫画,名字叫童趣,作者用几笔简单的笔画勾勒出如用蜘蛛网做的罩子粘蜻蜓,捕知了,用铁丝推着铁圈跑等场景,看了之后,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是啊,这也是我的童年,是长在农村的孩子特有的童年。父母没有逼我们去学钢琴,作业的负担也没有到减负的程度,只有一颗天真的、怀着美好憧憬的心,过着灿烂的、无忧无虑的生活。到初中以后,这些事慢慢的不去做了,现在呢,有些淡忘了。但看到这些漫画以后,勾起我那压在心底的童年印象,依然是那么美好、那么的让人难以忘怀。 工作以后,我也曾去过村西河畔,河里没有了涓涓细流,地里早已被开垦种上了庄稼,偶尔一块黑色淤泥的小坑,浮着一层发浑的水,长着各种叫不出名的也不知是水草还是旱草。从这里似乎也可以看出中国水资源的不断减少。而我记忆的西河不是这样,清澈的河水缓缓而流,一眼望不到头的芦苇滩、绿绿的水草没于水中,还有五颜六色的水中花争齐斗艳,鱼儿、河虾、螃蟹、泥鳅、蝌蚪等在水中遨游,各种鸟类在空中觅食,当然还有岸边的孩子在无休无止的嬉闹。 有一段水域,下覆泥滩,水深一米左右,水草也很少,在夏天的时候成了我们这群孩子的天然浴场。这里没有海滨浴场那样宽广、热闹,也没有游泳池那样有硬硬的地面和众多的人群,当然也没有那五艳六色的泳衣,和皮肤涩涩的感觉,这里只有我们一群快乐的伙伴,踩着比海滩更细的泥滩,浴着比海水、消毒水更暖,更清的河水,大声的喧闹,忘我的玩耍。就连鱼儿也为我们伴舞,天上的白云也为之羡慕。我们快乐的在水中做着各种姿势,玩着各种游戏,扎猛子,捕鱼捉蟹,抢西红柿,每天不在水中泡上几个小时不罢休。游完之后还会在岸边堆土堆,或把硬硬的草茎将吸血的水蛭串起,一串串放在阳光下暴晒。那时候父母是不允许我们去的,总是用指甲在皮肤上划一划,刚游完会划出白印,自然要挨说。不过很难抵挡小伙伴和那清清河水的诱惑。也曾受过老师的惩罚,那时候吃过午饭到学校,把鞋放在课桌底下就奔向西河。结果有一次玩的忘了时间,老师来上课,只有女生和排排的鞋子,老师罚我们站在门口,手举自己的鞋子,尽管这样,一直到初中也没有间断。 冬天的这里又是一副场景,广阔的田野,一眼望不尽的黄色,黄色的土地,黄色的枯草,大树掉光了叶子,迎风林立,大地冻的裂开口,只有这里一条白色的银龙所带来的孩子们的欢喜所呈现的勃勃生机。自然这里又成了我们的天然溜冰场。 每到此时,我们都会戴着厚厚的遮耳棉帽,棉手套,穿着棉鞋,全副武装来到这里,拎着自制的溜冰工具——打柴篮子,两手扶蓝,破冰前行。在冰上的追逐赛,百米速滑,即使手脚冻僵也丝毫感觉不到寒冷。当然在冰上还有旋木猴,或打滑比赛,打滑比赛时,一段土地上的助跑,鞋与冰接触滑行,摆出各种姿势:蹲势,站势,没少摔跟头,还有一次我的同伴掉进冰凉刺骨的水中,那是一段流水的活口,不会冻深,还好河水并不深,伙伴们共同点燃一堆篝火为掉进冰水中同伴烘干棉裤,把棉裤烧了一个大洞……。“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岸边的枯草也常常被我们点燃,火借风势肆意顺着河岸蔓延,偶尔也会捉些冰下的小鱼烧着吃,别有一番风味。 说起鱼,西河里倒是有好多种类,既有个头较大的草鱼、鲶鱼,还有较小的泥鳅等。还有贝类,偶尔还会有螃蟹、河虾,应该说是种类繁多。我们捉鱼的方法有摸鱼,在那浅浅的、只没膝盖的水域,水草根部会隐藏一些小鱼,捉住后放在玻璃缸里养起来。记得还捉着过鲫鱼,提起来还有些惊心动魄。长大些后,和伙伴们合作淘鱼,选一段水不太深,藏鱼较多的水域,用铁锹挖草坪筑起堤坝,用水盆将水淘尽,随着水越来越少,鱼儿显露出来,就可以尽情捉鱼了。选的水域准确的话,收成会很丰厚,每人分得的一份够一家人吃几顿的。父母很反对我去,奶奶倒很支持我的,中午还会为我们送饭,奶奶一向对儿孙很娇惯。 童年一去不返,河水流入黄河,注入东海,连那神龙爬行留下的河道也随着时光流逝,即要消失,但是我童年在河边留下的脚印和那笑语欢声,却深深的烙在我和伙伴的心中,永不逝去!…… 平阴县老干局 老干部联络员 201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