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合理的运动,能让老年人锻炼获得满意的效果;相反,则可能因此造成身体的伤害。老年人运动健身的实际情况如何?其运动量、运动时间和方式是否科学合理?笔者就这些问题展开调查。来听听老人的心声以及专家的建议。 一看锻炼时段 退休后的老年人,大多会选择晨练。从一项针对老年人运动健身的调查中发现,相比于退休前,老年人更倾向于早上出门锻炼。 老年人大多有这样的感受:“早上醒得早,睁着眼睛等天亮很难受,还不如出来活动活动。”苏老先生选择晨练的原因,就是受到“醒得早”的困扰。而另一位晨练的李先生说,他不喜欢晚上锻炼,一方面是因为那时候年轻人多,“不好意思和年轻人抢场地”,另一方面则是晚上光线不好,人又多,怕撞到人而受伤。 专家提醒,从运动学角度来说,傍晚锻炼要比早上好。早上刚睡醒,人体还处于“静止”状态;而傍晚人们已经活动开,再进行运动锻炼时,除了锻炼效果更好以外,还不容易受伤。而从环境上看,傍晚也比清晨要好一些。一方面,清晨太阳升起以前,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多,氧气少,并不适宜运动;到了下午,选择广场、公园等无车流、无噪声的地方进行锻炼,效果比早上要好。 二看锻炼习惯 老人锻炼,意外情况时有发生。然而笔者调查发现,受访对象年纪越高,越倾向于单独外出锻炼。 今年53岁的叶女士说,因为自己还没退休,经常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认识的人也多,所以晚上锻炼时,经常都是约伴一起。但是她76岁的婆婆则不然,老人家经常独自“出去走走”,万一出现了什么意外,也不方便求助,这让家人感到很担心。“很多以前一起锻炼的朋友,有的不想动了,有的又下不了床。”在公园健身区独自锻炼的72岁老人蒋先生说,他的老伴腿脚不好,子女又不在身边,所以想要活动筋骨时,一般都是独自出发。有一些老年人坦言,年纪越高越难找伴儿去锻炼。孤独的老人,有时既想多出门活动,又苦于找不到伴儿,万一有什么意外情况,都没法求助;而又因为与年轻人锻炼方式不一样,这些老人又不喜欢和子女一起出去。 专家建议,体弱的老人外出运动锻炼时,最好约个伴。当然,安全妥当的办法,就是老人不单独去做危险的运动项目,比如独自游泳、登山;其次,也可在子女陪同下到公园锻炼,或是选择人多的运动场所进行锻炼。天气转冷后,早晚温差变化大。运动中,身体在户外受冷热交替的影响,容易诱发各种病症。约伴锻炼时,遇到意外情况的话,还可以彼此帮忙或代为呼救。 三看锻炼时长 在公园或是广场,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老年人,在锻炼时,一待就是一个上午。调查分析结果发现,很多老年人的运动量,超出了专家所给的建议。 67岁的赵先生说,由于身体病痛多,他希望通过加强锻炼来与病魔作斗争。所以,每当身上的关节痛的时候,他反而越延长晨练的时间,有时在公园里活动达两个小时。65岁的肖女士说:“买菜、做饭,都有保姆做了。我闲着没事,就经常在公园锻炼个把小时再回去。每天待在家里很寂寞,运动除了延年益寿,还可以打发时间。” 专家提醒,老年人的运动最好在40分钟以内。老人运动过量或运动方式不对,以致关节磨损的情况并不少见。专家介绍说,关节磨损部位最常见的是膝关节,这给很多中老年人的生活带来困扰,比如关节肿痛、走跑困难、蹲下不方便等。这与老人超负荷运动、做负重锻炼有关。所以他建议老年人,在进行任何项目的运动时,每次最好不要超过40分钟。 对于“带病健身”的观点,专家认为,这个问题需要辨证看待。从运动医学上来讲,确实有病中锻炼有利于康复之说,但是也应该根据病情而定。在人体发病期,就要休息调养或就医治疗,不要寄希望于通过运动来对抗病魔;而在康复期,病情缓和以后,则可以在医生建议下适度锻炼来加快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