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老干部之家 首页 本社期刊 精彩推荐 查看内容

两会回望:我们将如何养老?

2016-4-6 08:58| 发布者: 家网编辑15| 查看: 2025| 评论: 4

摘要: 上个月全国两会召开。两会期间,养老问题成为代表、委员们讨论的焦点。在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养老”一词被提及8次之多。“养老”话题近几年可谓热度不减,这与我国面临“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的挑战 ...

    上个月全国两会召开。两会期间,养老问题成为代表、委员们讨论的焦点。在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养老”一词被提及8次之多。

    “养老”话题近几年可谓热度不减,这与我国面临“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的挑战不无关系。数据显示,从2011年到2015年,我国平均每年增加老年人近1000万,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比重由13.26%增至16.1%。据预测,本世纪中叶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超过4亿,达到峰值。

    在严峻的养老形势下如何让老年人老有所依?让我们看看这次两会透露了哪些信号,看看两会代表、委员们建言献策了哪些内容。

老了国家都能养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6年将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提交审查的预算报告写明,自2016年1月1日起,按6.5%左右提高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并向退休较早、养老金偏低的退休人员和艰苦边远地区企业退休人员适当倾斜。

    实现“老有所养”,没有钱万万不行。毕竟对于普通老人来说,养老金就是活命钱。如今养老金继续看“涨”,对每个退休人员来说都是好事。同时,一些地方养老金发放困难的消息,又让不少人担忧能按时领养老金的日子还能持续多久。对此,李克强总理在答记者问时表示,政府保证养老金发放是没有问题的,如果一些市县无力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中央不会坐视不管。这无疑给了大家一颗定心丸。

    其实,我们不必担心养老金不够用。就养老金存量来说,我国养老基金收入连续增幅虽然低于支出增长速度,但我国养老基金仍保持着盈余水平。我国去年养老保险收支结余3400多亿元,累计结余34000多亿元,还有全国的社会保障基金储备16000亿元没有动,同时还能够划拨国有资产来充实养老基金。另外,按照2015年8月印发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养老基金“保值增值”投资渠道得到拓宽,今后“以钱养钱”的方式将助力养老基金“不睡觉、多增收”。此外,在职参保人员缴纳的养老保险是养老金的主要来源,虽然现在老龄化严重,但如适时实行延迟退休,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抚养比提高的压力。

探索养老服务新模式

    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是我国基本养老的三种方式,这个大家都知道。本次全国人大会议上表决通过的“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写到,要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可以看出这“三根支柱”并非“三分天下”。这也是符合国情和民情的,我国老年人口众多,都进入养老机构是不现实的。更重要的是,因为中国人都有很强烈的“家”的观念,所以很多老年人即便是一个人,也不愿意入住养老院。

    如何让不愿离家的老人享受优质的养老服务?不少代表、委员提到了利用社区和信息技术。比如通过大数据分析来合理配置服务机构、医疗机构、社区活动;把社区老人组织起来,白天集中在社区老人活动中心或“日托”中心,集中照料;推广、鼓励使用家用智能健康终端,让儿女或相关机构能随时查看老人饮食、作息、健康状况等。

    其实,已经有不少地区对养老服务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比如,甘肃兰州市城关区的“虚拟养老院”已经运行多年,它由政府主导、企业加盟、市场运作、社会参与。老人只需要拨打服务热线提出服务需求,“虚拟养老院”向加盟企业发出服务指令,服务人员就能在30分钟内上门为老人提供服务。提供的服务涉及就餐、生活照料、卫生医疗、保健康复、日常陪护、家电维修等各个方面。以就餐为例,城关区“虚拟养老院”中行动不便的困难老人由养老服务员上门免费做饭;其他老人可以采用钟点收费的方式提供上门做饭服务,也可以在社会办老年餐厅享受“六元老年套餐”;“三无”老人则可以在各街道兴办的老年餐厅免费吃午饭。

    这种“虚拟养老院”其实是无缝链接了家庭、社区和机构的智慧养老形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智慧养老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可以期待“互联网+养老”等创新模式的推广应用。

“医养结合”被特别提出

    在我国大力推动养老产业发展过程中,医养结合可算是最热门的话题。在李克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到要开展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推进多种形式的医养结合。

    医养结合,对老年人来说非常重要。但不可否认,一直以来我国医养结合程度并不高。如何推进医养结合?有代表和委员认为,应当针对不同养老模式、不同老年人健康和自理能力状况、不同家庭经济水平,探索和建立多种类型的医养结合模式。比如针对机构养老,可以采取整合照料的模式,鼓励将城市地区过剩的公立医疗资源转型为老年康复院、老年护理院等医养结合服务机构;针对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可以采用支撑辐射的模式,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和家庭,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老年人家庭建立签约服务关系,在社区养老服务中嵌入医疗卫生服务。

    为了形象地感受医养结合,下面来看看四川省攀枝花市是怎么做的。在攀枝花第三人民医院心理卫生中心五楼,有该医院开设的养老机构。因为是在医院开设,老年人看病非常方便,护理人员对老人健康状况也能保持清楚的了解。当老人的病情需要入院时可办理住院手续,仍然住在原床位,待病情好转后办理出院,继续在原床位养老。这样一方面节约医疗资源,也免去了老人转院的麻烦。对于社区,攀枝花则采用医院与服务公司合办照护中心、开展老年人社区医养护理服务等方式。比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体检、健康管理、健康咨询、常见病诊疗等服务。

    医养结合有多种形式,但要实现也并不容易。攀枝花这座传统钢铁城市能够转型发展医养结合,背后是在民生方面投入的不断增加。毋庸置疑,政府需要加大投入,但要注意不要采用包办包管的机制,应该支持民营企业,加大对民办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扶持力度,鼓励和吸引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养老机构。

闹心的异地报销将解决

    在人口流动日益频繁的背景下,老人退休后去其他城市帮忙照看孙辈并不是什么个例。不管生活上习惯与否,都是可以克服的。但一生病,就不得不闹心。因为异地看病没法报销,只能在住院后带着一堆资料千里迢迢回老家报销,有老人说生一次病比起病痛更多的是心疼和折腾。

    异地就医报销难是长期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在于我国医保实行属地管理。各省各地的医保政策不相同,范围和报销比例存在差异。这让医保异地对接有很大的阻力。另外,在技术层面上,各省之间还未实现医保信息的互通互联,没法实现实时报销。

    虽然异地就医报销有多重困难,但也迎来了曙光。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后答记者问时,表示政府下决心要推进全国医保联网。要在今年基本解决省内就医异地直接结算的基础上,争取用两年时间,使老年人跨省异地住院费用能够直接结算,使合情合理的异地结算问题不再成为群众的痛点。

    我国面临着巨大的养老压力,但国家的政策、举措表明“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不是空话。同时,国家对我们广大离退休干部和老干部工作也愈发重视。前不久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再次明确了老干部及老干部工作的重要地位,并对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做了明确和规范。《意见》指出,要更加注重发挥离退休干部的独特优势,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正能量。这是党和国家对我们广大离退休干部的期待。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闽友 2016-9-7 10:32
党和政府要特别关心那些独生子女家庭,空巢老人,失能老人。
引用 微雨撒林 2016-9-2 14:24
养老的政策总是越来越好!点赞!
引用 潇洒出尘 2016-8-21 13:35
支持!
引用 老龙金海 2016-6-12 14:07
这是党和国家对我们广大离退休干部的期待。

查看全部评论(4)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