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老干部之家 首页 本社期刊 独家报道 查看内容

历尽艰辛北撤山东——两广纵队传奇之一

2012-9-29 10:24|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5849| 评论: 0|原作者: 江毅|来自: 《老干部之家》

摘要: 解放战争期间,在华东野战军的战斗序列中共有过16个纵队,其中带有编号的纵队是12个,即从第1纵队到第13纵队(没有第5纵队),没有以编号命名纵队的有4个:特种兵纵队、渤海纵队、鲁中南纵队和两广纵队。渤海纵队、鲁 ...

矗立沙头涌的东纵北撤纪念碑

东纵老战士何基

东纵老战士黄镜裳

三、沙鱼涌登船,两千多壮士惜别故乡

1946629日,东江纵队等待北撤的指战员、部分不能北撤的复员人员,前来送别的亲属和当地群众集结在大鹏半岛沙鱼涌海滩上。当看到三舰准备运送北撤部队的美国登陆舰出现在海平线时,大家都欢呼起来。这时负责东江纵队北撤事务的“军事调处执行部第8小组”中的国民党代表突然提出:登船人员必须按花名册逐个清点,并严格限制在2400人之内。为了应对国民党代表的这一节外生枝,我方代表方方同志率领几个同志先来到了美军登陆舰上,拜会船长,一表谢意,二祝顺利,三谈登船人数和登载完毕时间。美方船长表示,人数可以不受2400人的限制,只要载得下,多些也无妨。

29日下午,沙鱼涌海滩上举行了欢送北撤部队大会,方方在大会上代表中共中央军委讲话。他说:“我以悲痛而又兴奋的情绪,欢送同志们北撤,去为和平而努力,去为民主而努力,去为创造未来的新民主主义的强盛繁荣统一民主的新中国而努力。”

北撤部队开始登船了,离别的时候到了。人们再也抑制不住心头的感情,家属和乡亲们两眼含泪,拉着战士们的手,久久不肯松开,不少妇女忍不住哭出声来。部队趟着齐腰深的海水走向登陆舰,送行的乡亲们唱起了山歌:“同志们呀慢慢走,再让我们紧紧拉把手;你们漂洋过海去山东,要早打胜仗回广东。”那些确定复员的战士们一拥而上,抢着往船上扛物资,不少人上了船死活不下来了,非要跟着部队北撤。就这样,实际北撤人员总数超过了2400人。

四、到“家”啦!东江纵队抵达烟台

美军是国民党的盟友,共产党的部队坐美国军舰当然要心存戒备了。按照北撤协定,东江纵队的武器全部打包封箱装船。为了以防万一,北撤部队首长制定了一个战斗预案:每条船上都有几名同志身藏短枪,同时把当过海员会开船的同志分散配置在各船上,一旦美国人耍花招,北撤部队就能实施夺船自驾。

在航行过程中,有两条船比较顺利,双方关系融洽,在船上还搞了两军的联欢会。而有一条船却发生了冲突事件。在航行途中,一个美国水兵窜进了女同志的船舱欲行不轨,当场被武工队的女政委欧巾雄左右开弓打了两记耳光。事情发生后,美方居然借口淡水不足,不给北撤部队指战员水喝。后来,经过交涉,事情才得以解决。

75日,北撤的东江纵队胜利抵达了山东烟台。解放区的军民聚集在码头上热情欢迎这支远道而来的英雄部队。东江纵队女战士黄镜棠回忆这一幕时热泪盈眶,她说,下了船就像到了自己的家一样,山东老百姓真好,我一辈子都忘不了。

北撤部队一下船,军乐锣鼓和鞭炮齐鸣,在北撤部队开向驻地途中,烟台市万余群众夹道欢迎,彩旗挥舞,口号频呼,还不断将慰问品塞入战士们的口袋。东江纵队从抗战到北撤都是在险恶的环境中生存和斗争,从未感受过这样的温暖,许多指战员都流下了热泪。流下热泪的还有山东解放区的老百姓,东江纵队的战士们没有军装,不少人赤着脚。瘦小的女同志挑着很重的担子,还有被称为“小鬼班”的娃娃兵。山东老百姓心疼了,有的老大娘拉着女兵的手,还没说话就先哭起来。

76日,烟台市党政军民举行欢迎大会。随后,中共中央华东局、山东军区、胶东军区、胶东行署相继派出慰问团到北撤部队驻地慰问。7月中旬,北撤部队移驻到烟台市芝水区和福山县一带休整。在这里他们换上八路军的军装,这支从来没有穿过军装的部队,头一次整齐划一,面目一新了。

据当时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向华东局汇报部队情况时的会议记录记载:北撤至山东烟台的东江纵队人员为2583人。排以上干部占65%,其中团以上干部70人,营级干部144人,连级干部316人。党员占65%70%。女同志413人,小孩40人。(待续)

12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