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新气象 儒学进乡村
寿光市儒学进乡村活动全面启动
近年来,道德滑坡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如何能在当下发展经济的同时,提升公民的道德素养,一直成为有识之士的努力方向。新年伊始,寿光全市的15处镇街的儒学讲堂就陆续开班。
“孝子之至,莫大于尊亲,对父母在生活上奉养,是最起码的要求,在人格上对其尊重,精神上令其满足,才是大孝,才能使其健康长寿。”
元月9日,寿光市传统文化志愿讲师团在田柳镇崔家村举行儒学讲堂开班仪式,讲师团组长李新民主讲了“重建孝德”。李新民结合村中实例,讲了重建孝德的迫切性和孝道的基本内容。
李新民只是寿光市传统文化讲师团中的一员,连日来,寿光市关工委的老领导及十多位志愿讲师,冒着严寒,来到各自所包靠的镇街开展传统文化宣讲,他们这次宣讲的主题更多的是突出了孝道。
“楼枋凝水冷画屏,厅外厅内劲春风,儒学开始进乡村,干部群众俱欢欣。倡孝道,褒悌行,谨规矩,做好人。黄发垂髫亦自乐,农村建设谱新春。”志愿讲师张文峰和韩文娟,更用一首诗展示了村民听课的情景。
为响应党中央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在寿光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由市委宣传部部长担任名誉主任、寿光市关工委领导王茂兴担任主任,市文明办、寿光日报社、羊口职教中心等单位广泛参与寿光市传统文化宣传教育推广中心,为活动开展做好了组织准备。
组建宣讲团,招募志愿者。他们通过当地的主流媒体向全市发布招募传统文化志愿讲师的通知。规定,只要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热爱传统文化的人士都可以参加。通过广泛招募和各界推荐,共有200多人报名。经资格审查,选用150人,其中有市人大、政协的领导同志,有市直部门退休的负责同志,有教育系统在职和退休的负责人。对讲师团的成员全部登记造册,并组成了由关工委老领导为组长、镇街宣传委员为副组长的15个宣讲团。
强化培训,形式多样。为做好儒学进乡村的工作,从去年11月份开始,寿光市关工委又联合社会各界的力量,从中科院、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孔子研究院等国内儒学前沿院校,邀请了中科院儒教育研究室主任赵法生教授、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颜炳罡、孔子研究院儒学会馆馆长李文文等多位专家学者以及推广者,前来讲授四书、弟子规以及乡村儒学的做法,共利用周末开班9次,同时,也通过小组讨论、经验交流等方式,给学员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上的支持。
深入调查,全面铺开。为真正将这一活动做扎实,他们又深入到各个乡镇,与乡镇主要领导共同确所包靠的村庄,制定出了详细的宣讲计划,基本上利用周末上午进行,半个月一次,并将宣讲内容分配到讲师团成员。在新年开始,就深入到所包靠的乡村,除了与支部成员进行座谈之外,还入户了解真实情况,对一些好的孝道典型,在宣讲过程中,进行表扬,对不文明的行为,讲明道理,让参与的群众深受启发。三元孙村党支部书记孙培敏说,这样的活动很接地气,建议多进村入户进行宣讲。
与此同时,为解决宣讲内容和教材问题,寿光市关工委的领导多次到泗水、曲阜、尼山圣源书院学习考察,拜访专家学者,了解外地乡村儒学的推广经验。为解决教材问题,在市里的支持下,他们编辑出版了《孝德教育读本》及《宣讲材料汇编》,教材中精心选择了《弟子规》、《孝经》,《古代24孝》《寿光24孝》。印制的35000多册已发放到农村、社区以及学校,成为了家庭教育的好读本。
寿光市关工委还在寿光日报开辟专版将传统文化志愿讲师的培训心得进行发表与交流,在寿光电视台相关栏目进行报道,营造了一个学国学、讲国学、用国学的浓厚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