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教育则关系着全民族的未来,因而每年的两会,教育都是一个绕不过去的一个热点话题。在今年的两会上,代表委员又提出了不少的议案,特别是一些新颖的观点提议引起了很多家长的关注和讨论。 比如全国政协委员莫言建议“将中小学学制从12年改成10年,并取消小升初和中考”。莫言认为“基于我国整个学制系统考量,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要读20多年,等毕业就已经25岁了。基础教育占比太大,不尽合理,这不仅给孩子们成才后为社会做贡献的年限及个人生活幸福指数带来影响,一定程度上还影响了我国的人才培养效率。”在进入数字化时代的今天,学前教育和中小学生的智能发展水平已经远高于几十年前的同龄人。综合学习效率和学生年龄,他建议将12年学制改成10年一贯制,让孩子们坐上连续教育的“直通车”,轻松快乐地学习。10年后,待他们年满16岁时参加升学考试,根据意愿和成绩进行分流,一部分升入大学,一部分升入两年制高职院校。 再如江苏省政协副主席、民进江苏省委会主委、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朱晓进认为,认为男女有一定差异,女生智力发育普遍比男生提前早熟两年到三年,如果同龄同时入学,往往女生更优秀一些,男生好动爱玩,成绩则相对较差,长此以往,自信心容易受打击。对此他建议,将男生的入学年龄延迟到8岁,女生还是6岁上学,这样男生可以在6-8岁的时间段释放天性,好好玩,锻炼思维能力,上学后就能很好地适应,增强自信心,不至于一入学就输在起跑线上。 您认为这些提议是否合理?今年两会您还关注了哪些教育议题?对于教育方面您又有哪些思考和建议?欢迎参与讨论,发表您的看法。
留言摘录: zhouqm:谨慎起见,可以先建立局部试点,总结经验,加以推广。 梦多:第一个意见合理!赞成!据我所知,早年的一位小城郊区农村妞,现在是四十多岁的博士后,中途硕士毕业后在大学任教,之后又读了博士和博士后。仍单身,惹得家人烦,嫂子嫌,特别是母亲骂,过年也不能回家。她的人生旅途中能给国家做多大贡献呢?都光读书了,弄得个人的生活如此糟糕。但是,第二个意见不合理。要尊重孩子及家长的意愿,他想上学但不让上,那不是剥夺他的人权误人子弟吗?! 桃园愤青:中国的教育需要改革的问题很多。学制较长,我觉得这也是需要改革的一个问题。现在实行二孩政策,我觉得结婚的年龄要提前,这样才有利于优生优育,母子平安。生两个孩的年龄最好是在26——32岁之间。可是,现在学生的生育大好年华都耗费在大学里。现在的大学毕业就要在24岁(本科)-——28(研究生)岁之间,博士后毕业时间会更长。这这就给生二孩造成了很大的障碍。中国现在把大学教育看做产业,于是,就拼命拖延学制,本科最少4年,多者5年以上。学生有了本科、研究生、博士学历,但是这里是存在泡沫的,拔高了学历,学的有一些无用东西,学非所用,让老百姓花了冤枉钱。我觉得缩短学制,首先要从大学开始。 蒲先和:赞同第一个建议。现在的学校课程,有不少是无用的,重复的:小学学了初中学,初中学了高中学,可以精简。再说学校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学会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养成了学习习惯,在工作中可以继续、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不同意男孩8岁、女孩6岁上学的意见。 快乐驿站: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学制是否需要改,要慎重对待。我倒觉得教材改革势在必行,就小学而言,许多科目的设置有名无实,实践课、品德课,国防教育等纯属浪费时间,不需要单独设置在课程中,英语、信息技术,也是流于形式。很多东西到初中还需重新学习。 情义2011:要适当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把学生从繁重的作业、课外补习班中解放出来,还学生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和快乐的童年。分析当前的教育,以牺牲学生的健康、快乐盲目去追求高升学率,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现象已经从学校延续进了家庭,不少家长也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不断的给孩子施加压力,已经违背了教育规律,早就应当认真研究改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