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多个头衔的张培荣

2016-3-3 16:13| 发布者: 家网实习编辑孙凯迪| 查看: 1084| 评论: 0|原作者: 穆丽萍

摘要: 在山西省介休市有这样一位老人,他每天骑车穿行在忙碌的人流中,每天与年轻人一般准时上下班,每天做着普普通通的事情。可当别人提起他时,都会有一连串的赞叹。他,就是介休市原人大主任张培荣。张培荣,现任介休市 ...

 

在山西省介休市有这样一位老人,他每天骑车穿行在忙碌的人流中,每天与年轻人一般准时上下班,每天做着普普通通的事情。可当别人提起他时,都会有一连串的赞叹。他,就是介休市原人大主任张培荣。

张培荣,现任介休市老年大学校长、老年书画研究会会长、山西省介子推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山西省大众书画院学术委员等。每个头衔,张培荣都看成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这是他的习惯,更是他的追求。

张培荣今年74岁,但浑身散发着年轻人的朝气与活力。2002年退休后,他被邀为绵山文化研究员。上任伊始,他便告诫自己,作为一名介休人一定要把绵山这张旅游名片打造好。为此,他不断挖掘绵山的旅游文化,力争使绵山旅游不仅有山有水有风景,更有灵魂、有内涵。几年时间,他先后搜集整理了40多万字的绵山历史、文化资料,并在当地创建了“介休抗日民主政府纪念馆”,使绵山旅游在弘扬介子推“孝”文化的同时,更丰富了“忠”的内涵,体现了介休古今“为家尽孝,为国尽忠”的浩然正气。也正是这些理念的转变使绵山旅游更具吸引力。

在介休申报“中国寒食清明文化之乡”之际,他被市委市政府指派为文化特使,负责与北京的多名文化专家、学者联系交流。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已退休多年的他勇挑重担,多次与北京的专家沟通、磋商、论证。经过长达两年的艰苦努力,最终申报圆满成功。

介休在抗战时期涌现出无数的英雄人物。去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为深刻揭露日军在介休犯下的滔天罪行,激发全市人民的爱国热情,他怀着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先后整理了韩奎、李只双、秦树尧等介休抗日英雄的故事,并组织市老年大学的学员们进机关、进学校进行宣讲,很快在全市范围内营造起纪念活动的高潮。

张培荣常说,作为文字工作者,重要的品质就是有吃苦精神,吃别人吃不了的苦,才能尝别人尝不到的甜。2008年介休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了9名退休的老同志撰写《介休市人大志》,由他担任主编。出这样一本有价值的文献,不仅需要收集大量的资料,还要走访大量的人,工作量相当大。他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收集、编撰、审稿、校阅,经过一年多的忙碌,先后四易其稿,终于完成了这部80多万字、时间跨度达到70年之久的“鸿篇大著”,并于200911月正式付梓面世。

200310月创办介休市老年大学以来,张培荣一直任校长。这些年来,他坚持事必躬亲的做事态度,老年大学的一步步发展,包含了他太多的心血和智慧。大到每年的教学计划、教学研讨、教学大纲,小到办公的各种用品,他事必躬亲,件件落实到位。2014年春节期间,他亲自带领书画研究会会员和老年大学书法班学员30余人到义安镇北盐场村、沙堡村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寒冬腊月、冰天雪地,整整一天仅他一人就为村民写春联80余副。村民们无不为他们的精神所感动。

张培荣的书法在介休堪称一流,绘画独具匠心。他创作的书法作品《高铁颂》参加了在法国巴黎举办的“文化中国”大展,并被收藏于戴高乐纪念馆。书画作品《心潮澎湃》入选山西老年书画精品集、《寒食》入选《中国当代老年书画家大典》。他撰写的《从象棋看文化传承》《聊斋感怀》《大文豪与老樵夫》等27篇文章先后在省市报刊上发表。他与吴卜生共同撰写的《一代清官史记事——介休史海钩沉》,与邓稼编撰的《绵山忠魂——抗日英雄韩奎》剧本,与侯清柏合著并出版的《介之推与寒食清明节》《历代文人咏寒食清明诗词集》等,更是被人称颂。

就是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老人,却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平易近人的优秀品质。他从不追求物质上的奢华,干净整洁、朴素大方是他一贯的着装品位,一辆半旧的自行车就是他的座驾。作为一名老干部,不管是熟悉的人还是不熟悉的,只要有人向他求字、求画,他都会不计报酬地满口答应,他觉得这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交流,是文化的传播。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