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名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并获得二等战功的老兵,退休后心无旁骛,潜心学习诗词和书画,作品先后获得30多个奖项。他还受聘担任了“中国当代书画研究院”等单位的客座教授。不屈奋斗战厄运 1944年,柯益成出生于湖南临澧县一个寂静的小山村。出生后不久,一位算命先生便对他的父母说:“这个伢儿命苦,恐怕不好养哩。”算命先生胡说八道,自然不足为信。但柯益成的成长,却经历了不少的磨难。 一年初夏的一天,姐姐带着他上山摘枇杷,失手将钩枇杷的铁钩落下,正好砸中柯益成的头顶。柯益成当场鲜血直流,不省人事,后经医生抢救了三天三晚,才侥幸活了过来。不久,家乡流行疟疾,他又在劫难逃,昏迷了四天才苏醒过来。 九岁那年,柯益成的父亲因肺炎去世,家庭的重担便落在了母亲的身上。由于缺吃少穿,柯益成经常跟着姐姐外出乞讨,白天被狗追着咬,晚上则借宿破庙,或睡在路旁的草垛里。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柯益成小小年纪,就开始学习扶犁掌耙、撒谷种秧、插田扮禾等农活。他心灵手巧,一学就会,很快便在家里独挡一面。要是碰到一些颇有名气的木匠、瓦匠和篾匠来村里干活,他就在一旁仔细观看,只要师傅稍加指点,他就能掌握一些较难的技艺。 由于家贫,柯益成直到九岁才上学。他十分珍惜这难得的机会,学习异常刻苦,成绩总在班上名列前茅,还被推荐为校少先队大队长。后来,他被保送到当地的完小读寄宿。不过,由于家里缺少劳动力,经济十分困难,他曾几次面临辍学的危机。 1958年,当地开始“大跃进”。这时,柯益成已年满十四岁,不得不休学回乡劳动。他的家乡和全国许多地方一样,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建起了一座座小高炉,砍掉树木、竹子,甚至拆掉一些木房子大炼钢铁。这不仅破坏了环境,还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他们一家人的生活变得更加困难起来。 投身军营立战功 1964年秋,柯益成参军来到部队。说起对军营的向往,还得追溯到1949年秋临澧刚刚解放时。一支身穿黄军装、腰扎宽皮带、绑着裹腿的解放军经过临澧县柯家湾,他们雄纠纠气昂昂的气势,给柯益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时,区公所驻扎着一些解放军战士。一天,柯益成问一名战士:“我可以当解放军吗?”“你现在太小,人还没有枪高,怎么行呢?”那位战士回答。“那等我长到有枪高了,你们能收下我吗?”柯益成又问。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他马上找来一根竹竿,让这位战士比出枪的高度,刻上记号后拿回家。此后,他年年比着竹竿量身高,盼望能早日参军入伍。 1964年秋,柯益成终于如愿以偿,参军来到部队,成为了一名工兵。临行时,他的母亲用手撑在门墙上,泪眼婆娑地交代他:“儿啊,你长大了,好好干,干出一个人样来。” 柯益成牢记母亲的话,献身部队,扎实肯干,为保卫国家安全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在32年的军旅生涯中,他最难忘的,是参加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 那是1979年2月5日晚,时任55军司令部工兵科副科长的柯益成,率领几名战士在边境线埋设地雷,阻击来犯的敌人。在两次战斗中,他们一共炸死了5名敌人,炸伤3名,缴获防步兵地雷46枚,冲锋枪1支,以及其他一些军用品。很快,该战况在全军予以通报,柯益成为此荣立三等功,并提拔为科长。 在接下来的战斗中,55军担负攻打谅山的任务。为了打通通往前线的公路,柯益成按照上级指示,组织制订工程保障计划,现场测绘标定路基,以及设计一次爆破成型的作业方案等,为工兵营修路和大部队的开进以及作战提供了保障。 随着部队向纵深开进,柯益成又担任了军“工兵运动保障队”队长,组织排障分队、道路抢修分队和桥梁分队紧随先遣部队前进,排除敌人的防坦克地雷场,修复被敌人炸毁的道路和桥梁,完成了上级交给的“部队打到哪里,军用道路这条战争的‘生命线’就延伸到哪里”的工作任务。为此,他两次获得“二等战斗功臣”光荣称号,其所在部队也荣立 “集体二等战功”。 在战场上,柯益成一共战斗了102天,多次面临生死的考验。回国后,他被任命为55军司令部工兵处处长,1991年调至长沙县工作,担任长沙县委常委、县武装部部长,兼管全县的森林防火、抗洪抢险等工作。 1992年7月初,浏阳河上游连降暴雨,导致河水猛涨。其中,水渡河村一处大堤出现险情,威胁着大堤内6000余户居民的安全。此时,有关领导决定放弃抢险,搬迁居民。柯益成闻讯赶来后,认为可以重新组织力量,继续抢险救灾。他一边请求驻湘舟桥部队给予支援,一边在现场指挥抢险工作。关键时刻,他还跳入水中插钢管、堵漏洞……终于赢得了抗洪抢险的最后胜利。 学习书画获金奖 柯益成自幼喜爱诗词书画,但受条件的限制,他的这一爱好未能得到很好的培养。1998年退休后,柯益成得知湖南省老干部大学开办了书画班,喜出望外,立即前去报了名。 在书画班,柯益成在老师的指导下,系统学习了《中国书法简史》、《书法审美与欣赏》等书籍,并从楷、行、隶、篆、草书等字体入手,临帖练习。一年后,他又转入长沙市老干部大学,继续学习人物、山水和花鸟画。 在长沙市老干部大学,柯益成专心学画,十年如一日,“不惜白杆笔,绘出千幅画”。在绘画中,他不仅感受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韵味,还体验到了苦尽甘来的甜美。在建国55周年的全国书画比赛中,他的画作《如意图》从6000多名选手的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金奖。此外,他还有30多幅作品荣获多项大奖。 2010年,柯益成创作的《中华百美图》,印刷1500套,在市场上销售一空。2012年5月,该作品还应邀赴台湾展出,获得台湾同胞的高度赞赏,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副主席蒋孝严给他颁发了“荣誉证书”。 几年前,柯益成花了100多天时间,完成了长篇回忆录《啊!柯家湾》的写作。该书已于2011年底正式出版。在这本书里,他用朴实的文字,展示了自己曲折而灿烂的人生经历,留给了社会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题照为柯益成) 编辑/徐云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