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年前,11岁的戴碧蓉从失控的列车车厢下救出三名幼童,为此付出了一条腿、一只胳膊的代价。她舍己救人的事迹传遍全国,受到毛主席、周总理、邓小平等几代领导人的接见,荣获过“欧阳海式小英雄”“全国自强模范”“新中国感动中国女性人物”等荣誉称号。2013年,戴碧蓉又当选为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戴碧蓉心里始终有一个助残梦,她曾开通全国第一条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热线,创办过员工全部为残疾人和下岗女工的服装厂,她还筹建残疾人就业培训中心,力所能及地帮助残疾人和特困者就业。 戴碧蓉的人生充满磨难,她第一个孩子因先天性心脏病夭折,40岁那年又罹患癌症。然而,磨难未能阻挡住她前进的脚步,戴碧蓉用坚强和乐观营造了一个温馨的家庭,亲情是她人生前行的动力。 最难忘周总理给她打洗脚水 戴碧蓉11岁就成了闻名全国的小英雄,对于当年自己的壮举,她认为自己只是凭良知做了一个正确的举动,并没有刻意想成为英雄。 突然间失去了一只手、一条腿,给戴碧蓉的生活带来的困难太大了。在医院截肢后,不断有人喊着“向小英雄学习”的口号来医院看她,还送给她毛主席像章。当时,二姐不满地对戴碧蓉说:“人家送你礼物,你怎么用一只手接啊?”她一时忽略了妹妹已经残疾了,戴碧蓉心里很委屈,她只有一只手啊! 刚出院那段时间,父母要上班,两个姐姐上学,小弟不懂事,戴碧蓉连上个厕所、拿个杯子喝口水都没有办法。怎么拧毛巾?怎么把牙膏弄到牙刷上去?怎么学会一条腿蹦着走路?一切都得从头开始。 为了戴碧蓉上学方便,家搬到了离学校较近的地方,戴碧蓉蹦着一条腿完成了小学最后两年的学业。到了中学,家离学校远了,不可能再蹦着上学了,班上12个同学组成学雷锋小组,轮流背着戴碧蓉上学,她的中学时代是在同学们的背上走过来的。 戴碧蓉被共和国三代领导人接见过,印象最深的还是周总理为她亲自打洗脚水那一次。 1969年10月1日,作为国庆20周年嘉宾,戴碧蓉和“草原英雄小姐妹”中的龙梅一同被接到北京。在天安门观礼台,戴碧蓉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当晚,参加完国宴,解放军战士把戴碧蓉等接到了中南海,让她们住到毛主席身边。在戴碧蓉的记忆中,中南海就像个大公园,地面特别干净。到了住地,邓颖超、康克清等大姐前来欢迎戴碧蓉一行。 戴碧蓉至今记得,中南海住的地方与她们先前住的宾馆大为不同,宾馆是一个人一张床,中南海是睡通铺,几块木板铺上薄被褥,有些简陋。解放军战士看出了戴碧蓉等人的心思,对她们说,你们的床是周总理和我们一起铺的,保温瓶里的水是周总理和我们一起打的哩! 当晚,总理又过来看她们,亲自帮戴碧蓉打来了洗脚水,帮戴碧蓉脱了鞋袜,将她的一只脚放入温热的水中。望着总理慈祥的面容,戴碧蓉感到一种刻骨铭心的温暖自脚底直抵心房。 1976年8月,戴碧蓉到株洲铁路工务段报到,被安排到传达室做收发员。每天,戴碧蓉抱着一摞报纸,从底楼送到顶楼,这个工作她一干就是20多年,摔了不知多少次跤。在单位,戴碧蓉看到办公楼上的职工招待所由几个家属管,她们家务重,早晚值班有困难,就主动要求管住宿登记和收款。这个岗位虽然平凡,但戴碧蓉干得很开心。 2001年,戴碧蓉调进了市残联,从基层做起,所有业务基本都做过,每换一样工作,戴碧蓉都尽力把工作做好、做得更到位。在对50岁以上就业年龄段的残疾人进行就业培训时,戴碧蓉想,其实很多残疾人不可能通过培训来就业,干吗不换个理念,去培训他们的孩子,使之解决生活上的困难?这个尝试果然奏效,后来受到实惠的家庭还经常和戴碧蓉联系。 现在,戴碧蓉在市残联分管0~6岁残疾儿童的康复工作,最困难的时候,戴碧蓉还拍卖过一张和周总理的合影,得来的5万元钱全部用来帮助30多位残疾儿童配置辅助器具、矫形器。 实业助残 1997年,戴碧蓉患癌住进了湖南省肿瘤医院,治疗期间收到许多信件,信里有鼓励她的,也有向她敞开心扉诉说的,这里面大多是残疾人和下岗职工。用笔为他们回信,对戴碧蓉来说是一件艰难的事情。面对许多求援信,戴碧蓉有些忙不过来。 能不能换一种形式直接交流呢?有朋友建议戴碧蓉开个热线,以戴碧蓉亲身的经历去帮助那些受到挫折的人,她觉得这个主意不错。5月18日是助残日,株洲市领导前来看望戴碧蓉,戴碧蓉将办热线的想法做了汇报,市领导十分赞同,帮她很快实现了这一愿望,单位给她提供了一间办公室。10天后,“戴碧蓉热线”就开通了。 热线分“爱心”和“下岗”两条,分别为残疾人和下岗职工等群体服务。通过160总台转接,与10多个省、市、区的“热线”相沟通,在国内产生了强烈反响。 戴碧蓉至今记得,第一个电话是一位男士打来的,他说他下岗在家,整天下厨当保姆,心里不舒服。戴碧蓉跟他讲述了自己在生活中的艰难故事。他觉得很有启发,后来他主动找工作,找到工作后还打电话过来向戴碧蓉致谢。 江苏有个叫李行的青年,因为妻子患骨癌截肢而陷入绝境,经过戴碧蓉耐心劝解,他重新燃起生命的希望。随着热线电话越来越多,为了能及时接听电话,戴碧蓉将热线接到家中,24小时与热线相通。最长的一个电话,戴碧蓉和求助者聊了7个多小时,从凌晨一直说到天大亮。 接听热线过程中,戴碧蓉遇到过很多青年男女失恋,希望她当红娘的事情。于是,戴碧蓉便在热线工作室的基础上,创办了“戴碧蓉婚介所”,因为婚介市场鱼龙混杂,戴碧蓉的知名度和信誉度成了最好的品牌。后来,戴碧蓉开办的婚介所在湘潭、益阳等中等城市发展到五家连锁机构,为许许多多的青年男女牵起了红线。 实业助残一直是戴碧蓉的梦想。热线虽然能和求助者从心灵上沟通,但缺乏更实在的帮助。1998年10月,戴碧蓉当选为株洲市残联副主席后,这个愿望更强烈了。 除了办婚介所外,戴碧蓉还想办一所只招收残疾人的工厂。株洲是中南五省老牌服装批发中心,在出售的服装中,竟没有服饰名牌是株洲人自己创造的。戴碧蓉就想创办一个服装厂,打出自己的牌子,安置残疾人就业。 戴碧蓉把这个想法向市领导做了汇报,得到了政府和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戴碧蓉筹措资金,租赁厂房,事事亲力亲为。2000年9月,以戴碧蓉的名字命名的服装厂正式挂牌成立,招收的员工全部是残疾人和下岗女工。 企业初办时,形势较好,校服生意也可以,加工的防寒棉衣还销到了北京。然而,随着企业的创办,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由于戴碧蓉租赁的是株洲市一家较早的服装厂,设备已经老化,设计开发能力不足,需要添置一些专用设备,企业缺乏一定的流动资金,市场开拓也很艰难,这一系列问题使得企业运转没取得预期效果,两年亏损了18万元。 戴碧蓉意识到市场经济的无情和自己能力的不足。办厂过程中,压力一直如影随形。一些人还嘲讽戴碧蓉说:“连英雄都下海了!”其实,戴碧蓉并不想通过它为自己挣多少钱,她只想为残疾人和下岗职工做些事情。因为戴碧蓉不办企业,日子已过得很舒坦了。 身为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戴碧蓉履职三年所带来的建议全部与残疾人有关。第一年参加人代会,戴碧蓉带来了7条建议,其中有加快出台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公务员招录中按照1.5%的比例招录一个残疾人的建议;关于改进残疾人无障碍航空出行的建议,等等。第二、三次参加人代会,戴碧蓉提的建议较为切实而具体。比如把残疾人的辅助器具比如拐杖、轮椅、假肢、助听器等纳入医保。 磨难让她更加珍视亲情 戴碧蓉20岁那年,《中国青年报》刊发了对她的专访,随后戴碧蓉接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信件,其中不乏求爱信。对这些追求者,戴碧蓉担心他们看中的只是自己头上的光环,就以“年龄还小”婉拒。 半年后,戴碧蓉接连收到了一位在武警部队服役叫苏光国的战士的信件,戴碧蓉被他信中炽热、真诚的情感表白打动了,开始给他回信。 一个月后,苏光国来到了戴碧蓉家。在他面前,戴碧蓉有意不戴假肢,不打扮,一条腿在屋里蹦来蹦去,一会儿擦桌子,一会儿又钻进厨房做饭。戴碧蓉的目的就是告诉他,我只不过是个灰姑娘,并不是他心目中光彩照人的英雄。同时,也想向他表明,自己不是个废人,不需要他的怜悯。 苏光国佩服的就是戴碧蓉的坚强、独立的一面,在父母的支持下,两人进行了交往。一年后,他们结了婚。如今,戴碧蓉和丈夫共同生活了几十年,无论她做错什么,苏光国从来没有责怪过她,戴碧蓉很庆幸自己婚姻上的选择。 婚后第二年,戴碧蓉怀孕了,亲友和医生都劝她不要生孩子。戴碧蓉的态度却很坚决:我身体虽然残疾,但母爱不能残缺。肚子变大以后,不能用假肢,戴碧蓉靠着一条腿,蹦来蹦去地做事情。随着体重的增加,身体因为不能保持平衡经常摔倒。想成为母亲的愿望让她克服了一切痛苦,终于迎来了孩子的出生。 然而,孩子长到1岁3个月,却被检查出了先天性心脏病,虽然多方求医问药,还是没能留住他的生命。孩子的夭折对戴碧蓉打击很大,像她这样的情况,怀一个孩子要比健康妇女付出多几倍的代价。失去第一个孩子后,许多人劝戴碧蓉不要再生了,老公也极力说服戴碧蓉放弃当母亲的想法。可成为一名母亲的愿望对戴碧蓉来说压倒一切,1986年3月,戴碧蓉生下了第二个儿子,取名苏知翼。 儿子懂事后,对于自己当年的事情,戴碧蓉一直对他守口如瓶。儿子10岁那年的一天,他一路唱着歌回家,一进门就说在课本里发现了妈妈的照片,急切地问戴碧蓉,妈妈,老师介绍的那个小英雄是不是你?戴碧蓉尽量用平和的语调说,不是,同名同姓的人很多。 之后又一天,儿子在思想品德课本中发现一幅救人的插图,主人公的名字与戴碧蓉相同,就向老师求证,老师说,这个小英雄就是你的妈妈!儿子回家生气地质问妈妈为什么骗他?戴碧蓉说,妈妈之所以不想让你知道,是不希望你有荣誉感,再说妈妈当年所做的,只不过是很平常的事情。你应该走自己的路,别让妈妈的事情影响你的童年。 平时,戴碧蓉对儿子的教育,就是让他做个普通好人,遇到有困难的人,特别是残疾人,一定要上前帮他。儿子心地善良,见到残疾人经常掏出零花钱给人家,让戴碧蓉很是欣慰。儿子学业也很优秀,从湖南大学法律系毕业后,被株洲团市委录用。儿子和戴碧蓉很有话说,他们母子心灵相通。 戴碧蓉一路走来,历经磨难。40岁那年,有段时间,她总感到身体不适,老公催她到医院检查一下,拿化验结果那天,大夫看戴碧蓉一个人前来,怕她经受不住打击,就谎说结果没出来。 戴碧蓉平静地对大夫说,不管是什么病,我都不怕,希望您能直言相告。当获知自己患了宫颈癌时,戴碧蓉抑制着痛苦回到家里,见到老公忍不住放声大哭。丈夫一下就明白了什么,极力安慰妻子,说,别怕,还有我呢!后来,戴碧蓉住进了湖南省肿瘤医院。经过5次化疗,终于上了手术台,实在难以忍受的时候,戴碧蓉曾对老公说:“你背我到湘江吧,我真想一死了之!”老公安慰戴碧蓉,这么多人都来看你,希望你能坚强地活下来,你有这种想法,怎么对得起大家?其实,在戴碧蓉被折磨得痛不欲生时,老公背着妻子流了不少泪。为了给戴碧蓉力量,他把儿子也带了过来,让戴碧蓉用精神力量战胜肉体上的伤痛。 戴碧蓉经历的磨难常人难以想象,在这个过程中,父亲始终是她的精神支柱。父亲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战士,一生对国家忠心耿耿,他把军人的奉献精神带进了对戴碧蓉的成长教育中。自从戴碧蓉致残以来,父亲一直从三个方面要求戴碧蓉:第一,不要做昙花一现的人;第二,只讲奉献不求索取;第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戴碧蓉为了父亲这三句话,一辈子都在不懈地努力,不懈地奉献。现在戴碧蓉当了全国人大代表,她想的不是个人怎样,而是责任和奉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