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江苏省委组织部、江苏省委老干部局联合组织开展的银发人才牵手大学生村官服务苏北活动在宿迁市举行简短的启动仪式。江苏省首批3个银发人才工作站宣告在宿迁市、沭阳县、宿豫区建立,29位来自医疗、科技、农业、林业、商务流通等多个领域的老专家,从江苏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委老干部局局长庄同保手中接过聘书,成为“特聘专家”,准备采取实地指导、技术服务、业务咨询等形式,开展规划新兴产业、发展特色项目、拓宽营销渠道、致富农民、送医到民、提升医师业务水平等方面的服务。 这天是重阳节。无数老人与家人欢聚登高赏秋,自愿报名参加这一活动的29位老专家(年龄最大者已81岁)却收拾行囊,来到苏北宿迁。老专家、江苏省林科院原副院长李晓储在启动仪式上开心地说:“这是我们收到过的最棒的敬老节礼物!老要有所养,更要有所为。能够运用自己的专业技术支持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特别有意义。” 启动仪式一结束,老专家们即刻奔赴各自的“责任田”。根据分工,7名农业专家、5名林业专家、3名科技专家和5名商业流通领域的专家组成“综合组”,分成两组,在省市老干部局的组织带领下,分赴宿迁市宿豫区顺河街道、曹集乡,之后还将分赴沭阳县新河镇、贤官镇,指导年轻村官们的创业项目;9名来自三甲医院的医疗专家组成医疗组,时而组团,时而分组,赴多处社区、乡镇、医院开展健康咨询、义诊服务,不仅如此,还要对建设中的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问诊”,对当地医生进行结对培养…… 根据安排,从1105名在职大学生村官中选拔出的38名优秀大学生村官将获得与老专家们汇报交流、拜师学习的机会。 实地指导—— 重阳秋色胜春光,老有所为援翠微 “大学生村官奋战在乡村建设第一线,大多是90后。老专家可以重点了解他们在工作中所遇到的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可以和他们交朋友,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结对对象,对其事业一直跟踪下去。”江苏省委老干部局副局长韩骅在随行的综合一组中巴车上向老专家建议。 位于宿豫区城区东郊的顺河街道有8个村居,人口10.2万,目前在岗大学生村官13人,村官创业项目19个,主要为网店、木材加工、餐饮、养殖、电子商务等项目。为了响应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罗志军书记关于鼓励人才到苏北、到沿海、到基层创新创业的重要指示,近年来,宿迁乡镇的大学生村官们纷纷在政府的政策鼓励下摸索着创业。当然,创业的路途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 综合一组的老专家前往顺河街道观摩大学生村官的创业项目。来自省城的著名老专家送服务上门,对当地大学生村官来说是一个巨大惊喜。20份履历表闪着耀眼的光芒:3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多位承担过国家级、部级科研课题,绝大多数是博导、教授,一线从业经历最短的也有30多年。 “我带领村民创办了一家木材企业,转型升级不知从何处下手。”“我们生产淀湖大米,怎样制定品质标准?”“我目前主要用京东网店销售农产品,但在网络推广,费用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开还是不开?”……年轻的大学生村官们纷纷抛出难题。 老专家们一边仔细倾听他们在创业中面临的困惑,一边认真记录,不时和他们作短暂交流。 曹集乡毗邻顺河街道,目前在岗大学生村官10人,村官创业项目11个,主要为淘宝网店、花卉树木、塑料加工、水果种植等项目。综合二组的中巴车颠簸在去往曹集乡的路上,来到宿迁市金秋葡萄种植园专业合作社。这是大学生村官、旱闸村副支书陈转负责的项目,她念的是电子专业,2012年毕业后发现隔壁乡镇有好的葡萄种植案例,就做了村官,转行种葡萄。50亩葡萄园解决了乡里五六个人的就业问题,但现在结出的葡萄却越来越小、越来越少。老专家、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原副院长汤庚国一下子让她的头脑经历了“风暴”:种植品种要跟着市场走,切忌跟风甚至道听途说,大的乒乓葡萄品种即将被淘汰。 次日一大早,20位老专家又分别再来,对这两地的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进行“会诊”,提供技术指导。 老专家对陈转的葡萄园各自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曹德风工程师建议继续把好的葡萄品种种下去,逐渐移栽,种满现有土地;省农科院原院长、研究员杨新宁则认为不如将一半改种成便于管理的果树。 陈转很激动,从前她跟隔壁村学、跟书本学,简直是瞎忙活;今天老专家直接指出她的不足,还拿出对策,真的太受用了! 为给村里创收,大学生村官、孙庄村党支部副书记王鹏把村里的自留地整理出来,也仿照别人种植了竹柳。这几年,他发现竹柳销售难。 “竹柳是粗放型的林业用苗,价值低,不如改种附加值高的观赏园林苗圃。”汤庚国教授建议种植苗木要适应中国大众消费需求和小众经济的特点,结合当地产业实际,不断创新苗木品种和种植方式,带领更多的村民走上富裕路。 王鹏把老专家的话都记录下来了,觉得没接触过的东西太多,工作之余,不能间断学习。 …… 重阳节这天,由江苏省政协原副主席、省中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周珉为代表的医疗组,全体走进市老年大学所在的府苑社区,“老年人服务老年人”,最为引人注目。 68岁的泗洪县退休干部梁庆华因有肝病而早早候诊:“周医生名气大,我怕排不上队。”周珉看过病历,又细询症状、切脉,认为危害不大,可以开中药服用。听专家一说,梁庆华放心了。 一名候诊者称以前被诊断为胸膜炎,经住院治疗后仍然周身不适,时常胸闷。南京市第二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科主任医师徐乾,用听诊器仔细查诊,断定他并无胸腔积液,告诉他无大碍,只给他开了点便宜的钙片。徐乾在诊台前摆放着好几大张自抄的用药目录纸。他怕自己因年龄大而记不住,就抄写了随身带。用药目录详细列举各科用药名称、规格、厂家,甚至还有价格,他尽量选择对症且相对便宜的药物。他坦言,老百姓希望医生给多开点药,殊不知“是药三分毒”,平时多运动就是最好的良药。 每位专家的诊台前都排起长队。临近中午1点时分,老专家们才接诊结束,其间始终没顾上喝一口水。 在沭阳县新河镇乡卫生院义诊点,一位大爷带着留守在家上学的10岁孙女来了。开学后,孙女经常拉肚子,被当地卫生院施以抗生素输液治疗后便改善了症状,但停止治疗后又反复。省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唐伟章已79岁,他仔细询问了女孩的饮食情况,认为是她吃了学校食堂的辣白菜引起的,要她停止吃辣。唐老观察到女孩面色苍白,告诉孩子爷爷应该给她加强营养,每天早上吃一个鸡蛋。这位大爷连声称谢,他告诉记者,不需要花钱就能治好病,他还懂得了怎样去照料孙女。 96岁的仲跻兰颈部出现了一个小肿块,家人急切地想让专家诊治决定是否要手术。南京市鼓楼医院内科主治医师武沪生讲解了关于淋巴肿块的常识,让她们不要惊慌,这位老人如此高寿值得高兴,盲目手术反而会带来不利后果,只要注意观察,像平常那样生活就好。 10月24日傍晚,霜降节气来临,苏北气温走低,9位医疗专家在沭阳县村镇社区开展义诊,忙碌了一天,总算和舍不得离开的群众告别。义诊期间,他们对缺乏医学知识的求诊群众不厌其烦地进行医学科普,真可谓苦口婆心、医者仁心。老专家们普遍认为,基层一些群众过度医疗的现象值得重视,利用这次活动多做一些科普,使大众的科学素养得到提高,是他们很乐意做的。 从重阳节到霜降日,义诊进行了4天。 牵手结对—— 新秀初起欲猛进,渴望眼换严师情 10月21日下午,医疗组老专家一行来到正处于建设中的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参观考察医院建设情况。 对医院而言,有一个领军人才,就能建立一个科室。宿迁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李健说:“这里最紧缺的就是人才,这次招聘了500名本科生,却只招到2名博士生。” 9名老专家均来自省城三甲医院,覆盖中医科、内科、儿科、妇产科、口腔科、风湿科,其中更有几位担任过医院、门诊部领导,正是他们求之不得的高级人才。在座谈会上,9位老专家一一发言,就如何建设科室、建设医院袒露心声。 23日上午,医疗组在宿迁市中医院义诊,不仅让群众就近享受高质量医疗,也给医务人员提供了一次学习交流的机会。院方安排了医护人员和老专家一起坐诊学习,以相关专业主任为首,一组至少三个人。“我希望他们能从老专家们身上学到平时他们学不到的一些医学技巧和诊断技术。相信这对他们以后医疗水平的提高会有极大的帮助。”宿迁市中医院王建彬院长说。 在沭阳县中医院,9位专家更是深入老干部病房巡诊,在给患者解决难题的同时,还给医生上了一堂观摩课。 跟诊学习的年轻医生们,真希望就此和眼前的老专家一一结对。 大学生村官这边的结对也在进行着。 在沭阳县贤官镇由大学生村官、赵集村村委会主任助理刘春雨与村民一起创办的青松梨园内,宿迁市宿豫区林业站原站长张用宪老专家手把手教他如何给果树剪枝;在海峰葡萄种植园内,李式军、杨新宁、李晓储等老专家仔细给大学生村官、沙河寺村村委会主任助理王丙杰讲解如何给葡萄施肥、剪枝、储存……在与大学生村官座谈时,各位老专家时刻不忘捧出人生心得:只有学会合作,才会产生力量;有想干事的热情,更要有会干事的本领;只有把人生之根深扎下去,未来人生才会枝繁叶茂…… 省冶金协会副会长朱玉加讲述了自己在上世纪60年代初在基层工作时吃树叶、啃草根的故事,对年轻的村官提出希望:创业是要历经千辛万苦的,是要真正带民致富的,迈好了创业的第一步,也就迈好了人生的第一步。 得到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朱典想教授的指导后,作为曾经的学生,现任顺河街道椿树居委会主任的周财政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朱老师给我上过一门《木工基础》课,我就是翻着这本书,领着村民走上木材加工路的!今后,我对创业方向更加明晰,回去后,我会和村干部对项目重新规划,让农民更富、农村更美。”朱典想听了学生的成长经历也很激动,主动向“徒弟”发出邀请:“咱们继续师徒配,我有好多专利要和你合作!” 省冶金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朱玉加发现,这里有几家村官办的小企业是可以申报国字号高新企业的。高新企业、国字号这样的头衔,大学生村官从没想过。面对惊诧目光,老专家们不仅指点路径,还分工落实责任:省生产力协会秘书长吴财郁负责项目材料申报,省科技情报研究所专家徐建民通过大数据检索,查验申报成功的把握有多大。 “总之一句话,申报高新企业这件事,我们可以全程服务。”徐建民话音刚落,现场一片掌声。 所有老专家热情都很高涨,表示自己的经验、技术、人脉等各种资源,都对村官们毫无保留。 活动最后,老专家们纷纷留下联系方式,表示要进一步帮助自己的“新学生”们:杨新宁研究员计划着带农科院的专业人士来好好看一看;宿迁本地的老专家、宿城区老科协常务理事蔡士福说要是有什么需要,“一个电话,我水都不喝你一口,一定过来帮你解决”。 老专家和大学生村官的结对体现了“严师情、慈父心”。省委老干部局副局长韩骅感慨道:“既然是牵手,就要牵得够深,牵得村官满意。” 试点探索—— 建立长效银发人才工作机制 宿迁市是江苏的欠发达地区,对人才的渴望尤为迫切。 几天来,农林、科技、商务专家先后与38名大学生村官作了面对面交流,对33个创业项目进行手把手指导,为县乡经济社会发展提出建议150多条;医疗专家先后在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宿迁市中医院、宿城区府苑社区(市老年大学)、宿豫区顺河街道卓圩社区、曹集乡卫生院、沭阳县人民医院、沭阳县东园社区、贤官镇贤官亭公园广场、新河镇卫生院,为当地群众诊疗1112人次,在当地引起了良好反响。 在10月25日下午召开江苏省银发人才牵手大学生村官服务苏北活动小结会上,29名离退休专家与21名大学生村官和18名基层医生签订《牵手结对协议书》。宿迁市的有关县乡(镇)领导还为20位科技银发老专家代表颁发了“经济社会发展特聘顾问”聘书。老专家汤庚国说,打通人才渠道、建立企业品牌、加强技术学习是现阶段宿迁乡镇进一步发展的当务之急。 随着首批三个银发人才工作站在宿迁、沭阳、宿豫的建立,老专家再临宿迁、亲自指导的机会也将大大增加。喜得良师的21名大学生村官和18名当地医疗人员,也可以时常通过电话、QQ、微信等现代通信方式与前辈共同探讨工作问题。 江苏省自2007年起已累计选聘了33466名大学生村官,2011年5月在全国率先开展离退休干部牵手大学生村官活动,今年又探索建立银发人才工作站,省市组织部门和老干部工作部门探索构建有力有序推进的长效机制,通过建立需求对接机制、人才工作站管理机制、信息化交流机制、社会资源整合机制和服务保障机制,努力为宿迁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层次人才支撑。 “虽然此次活动告一段落,但这只是个开始,不是结束。”江苏省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庄同保说,将认真总结这次试点取得的成功经验,深入推进银发人才牵手村官服务苏北活动,充分发挥老专家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技术优势、威望优势,为“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增添正能量、作出新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