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风雨良缘,好妻子43年付出创造生命奇迹

2016-2-22 18:37| 发布者: 家网实习编辑孙凯迪| 查看: 1168| 评论: 0|原作者: 文/裘力

摘要: 一双手挽着另一双手,共度艰难与苦厄。在上世纪60年代,“钢铁战士”麦贤得因在“八六”海战中英勇作战而脑部受伤,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几乎全部丧失。广州姑娘李玉枝不顾世俗的眼光和亲友反对,毅然选择与麦贤得共 ...


一双手挽着另一双手,共度艰难与苦厄。在上世纪60年代,“钢铁战士”麦贤得因在“八六”海战中英勇作战而脑部受伤,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几乎全部丧失。广州姑娘李玉枝不顾世俗的眼光和亲友反对,毅然选择与麦贤得共度一生。相伴43年,李玉枝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用爱与细心,照顾着丈夫的身心,使他从一名一级伤残病人,逐渐恢复如常人一般。李玉枝不仅创造了医疗护理史上的奇迹,并构筑起一个温馨美满的爱的港湾。李玉枝被国人誉为战斗英雄身后的“无名”英雄。

  义无反顾,许诺陪伴英雄一世一生

  广东省汕头市中山路北一街一条小巷深处,是麦贤得和妻子李玉枝的家,墙上挂着麦贤得和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合影。40多年来,“钢铁战士”麦贤得的故事在华夏大地上广为传颂,他的事迹曾被写进小学课本,激励过一代人。然而,麦贤得的妻子如何含辛茹苦,精心照料丈夫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时间追溯至1972年6月1日的晚上,一场特别的婚礼在汕头海军招待所举行。当部队首长和来宾道过祝贺,吃过喜糖之后,新郎麦贤得用含糊不清的音调断断续续唱了一段京剧《沙家浜》中的唱段;而新娘李玉枝则满怀激情地唱了《智取威虎山》中的唱段。此时,李玉枝和麦贤得相识的一幕浮现在她眼前。

  1945年出生的麦贤得是广东饶平县人。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后,麦贤得于1965年因在“八六”海战中脑部受重伤,仍顽强坚持战斗三个多小时,被国防部授予“战斗英雄”称号。但他成了一级残废军人:麦贤得不仅记忆力几乎全部丧失,生活也无法自理,语言障碍尤其突出。当时,摆在麦贤得面前的并不全是鲜花和织锦,更是一条充满坎坷的人生道路,时刻面临着与病魔的生死较量。

  为了照顾好英雄,组织上四处为麦贤得牵线当红娘,可始终徒劳无功。有谁会愿意接受一个脑部受伤,癫痫病反复发作,还有偏瘫,生活不能自理的丈夫呢?即便他是一名战斗英雄。在一连吓跑了三四位姑娘后,为麦贤得找伴侣成为了部队和地方领导的一件烦心事。

  1971年,22岁的李玉枝当时是广东省海丰县某人民公社的一名妇联干部。一天,公社书记突然让她去他办公室一趟,李玉枝原以为又是分配她什么工作任务,然而那次谈话让李玉枝的命运发生了重大转折。书记开门见山说:“战斗英雄麦贤得在上级的关心和医院的治疗下,已基本康复。组织上考虑要找一个心地善良,责任心强的姑娘,做他的终身伴侣,照顾他的生活起居,部队领导和我们商量后都觉得你比较合适。”

  麦贤得!李玉枝一下子愣住了。她刚参加工作时,在报纸、刊物上到处看到过麦贤得的名字与画像,这个大名鼎鼎的英雄让她十分敬仰,眼下,组织上要她去当英雄的伴侣,照顾他一生。“这……我……”面对书记的谈话,李玉枝觉得太突然了。

  麦贤得虽然是李玉枝心目中崇拜的英雄,但真的要让自己成为英雄的妻子,终身陪伴一名重度残疾的丈夫,她陷入了犹豫。消息很快传开,亲戚朋友反对声四起,都劝说她嫁英雄名声虽好但不能当饭吃,何必去受苦受罪。“幸福是一辈子的事情,你可不要一时冲动答应这门婚事啊!”然而,李玉枝反复思量后却说:“我觉得麦贤得为了祖国和人民,不怕流血牺牲,英雄也应该有个家。”她决定与麦贤得开始交往。

  两次见面、数次通信后,举止笨拙、言语不清的麦贤得,让李玉枝无限怜爱。经过慎重考虑,李玉枝毅然选择了嫁给心中的英雄。她放弃了公社妇联的工作,答应组织一定尽力照顾、护理好麦贤得。“我要给他一个正常人的家庭生活,陪伴他一生一世!”从此,这个信念成为李玉枝陪伴麦贤得走过人生岁月的精神支柱。让李玉枝欣慰的是父亲也站到了她的一边。1972年6月1日,李玉枝和麦贤得办理了结婚手续。从那以后,李玉枝心中就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但困难远远超出了她的预想,等待着李玉枝更多的是生活的辛酸和严峻考验。

  步履艰难,用爱和善良细心呵护残疾丈夫

  “麦贤得的大部分记忆随着战斗的结束也消失了,结婚后脑伤的癫痫后遗症十天半个月发作一次,言语不清、有时脾气暴躁,右手右脚活动不灵……”李玉枝说。

  新婚对一般人来说是蜜月,而对李玉枝来说却是苦涩。一开始,麦贤得也曾与她相敬如宾了两三天,但很快麦贤得就表现出病后留下的暴躁和倔犟的性格,后遗症经常发作。他稍不顺心就会冲着妻子发脾气,还骂李玉枝是“坏蛋”。因麦贤得对事情用语言表达不清,李玉枝有时一下子无法理解,而她的解释他又很难接受,弄得麦贤得面红耳赤,继而用手推,用手抓,甚至用拳头打。李玉枝躲闪不及,经常受拳。旁人看见后问:“玉枝,你怎么鼻青脸肿啊?”李玉枝总是撒谎说不小心撞的。她不敢同家里人讲,更不想别人讥笑她当初的承诺,只得默默地忍受着,但李玉枝从来不掉眼泪。

  更让李玉枝担心的是麦贤得发病。婚后不久的一天深夜,一阵异常的声响把李玉枝从睡梦中惊醒。麦贤得的癫痫病犯了,只见他大叫一声,随即两眼发直,口吐白沫,脑袋一个劲地往墙上撞,那魁梧的身躯痉挛得缩成一团,不停地在床上抽搐。李玉枝急得手足无措,惊恐地望着丈夫,泪水簌簌直流。闻讯赶来的部队军医对麦贤得进行了打针救治,使他安静下来。“当年的战争,给麦贤得留下了严重的外伤性癫痫,不能受刺激、不能情绪兴奋、不能劳累,只能保持平静。”医生告诉李玉枝,麦贤得一旦受到刺激或过度劳累,随时可能发作癫痫病,如处理不及时,就会有生命危险。

  夫妻相伴不是一朝一夕,经历了这一次事件,李玉枝心想,只有掌握丈夫发病的规律,才能真正照顾好他。从此,李玉枝四处拜医求教,买回多种医学护理书籍,自学各种药理和护理知识,她每天记录麦贤得的情绪和身体变化情况。时间长了,她闻到丈夫口中有异味,便知道他上火了,要煲汤煮凉茶,多加蔬菜和水果;看到他情绪烦躁,便知道他头部不适,要尽量分散他的注意力,平复他的心情。

  一次,麦贤得的癫痫病又发作了,李玉枝赶紧将被子垫住他的头和脚,防止碰伤。然后用手掐住他的人中,待丈夫稍有一点安静,就替他做四肢按摩,以减轻其痛苦。而且,为防止自己晚上睡得过死,李玉枝找来一根较粗的布条,干脆用布条把两个人的腿绑在一起,只要麦贤得病一发作腿稍有抽动,她便一跃而起护理丈夫。一次,二次……多次的护理,让李玉枝由惊恐到习惯,再到熟悉掌握护理的技巧,逐渐减轻了丈夫发病时的痛苦。在李玉枝的精心照料下,麦贤得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原先他的癫痫病由最多时一天发病3次,到后来十多年没再复发;语言表达、行动能力也逐渐好转。曾经给麦贤得治疗的刘明铎教授赞叹:李玉枝创造了世界医学护理史上的奇迹!

  麦贤得每天要服用六七种药,最多时达十多种,每天吃三次,李玉枝总是细心地分好药片,准备好温开水,端到丈夫面前,看着丈夫服下才能安心。长期服药使麦贤得感到厌烦,情绪不好时就不肯再吃药。每当这时,李玉枝总是像哄孩子般劝说麦贤得。

  怎样才能让丈夫的暴躁性格有所改变呢?李玉枝绞尽脑汁。一天,她冒出一个念头,让丈夫练字、作画,帮助他寻找精神寄托。于是,李玉枝从街上买来了笔墨纸砚,让麦贤得练字学书法,并临摹作画。她还在家里养了很多花卉和金鱼,让丈夫帮忙照顾和打理。刚开始作画,麦贤得瞧见自己画得很难看,气恼地将纸撕得粉碎。李玉枝耐心劝导:“阿麦,作画得一点点来,人家大画家不是花了好长时间才出名的吗?”在妻子的一再鼓励下,画画、养花慢慢成了麦贤得的兴趣爱好,他的性格也变得宁静平和。眼下,“阿麦”的书画自成一家,在汕头小有名气。走进李玉枝家的院子,就仿佛进入了一个小花园,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花草竞相开放,为这个双“英雄”的家增添了无比生气。

  粘合父子感情,用生活智慧构筑温馨家庭

  1973年和1978年李玉枝为麦贤得生了一双儿女:麦海斌和麦海珊。一开始,李玉枝生下孩子后就狠狠心送往娘家,把主要精力放在照顾丈夫身上。1981年8岁的儿子和3岁的女儿回到父母身边团聚,这本该是一件喜事。但麦贤得见孩子跳来跳去,有时玩耍淘气,他就嚷嚷着受不了。那些年,麦贤得动不动就来火暴脾气,两个孩子简直成了他的出气筒。为此,李玉枝常常是一会哄孩子,一会回过头再“哄”丈夫,忙得不可开交。

  曾经一段时间,有人因麦贤得曾受到林彪接见而诋毁他为林彪树立起来的假英雄,麦贤得因此遭受了不公正待遇,家庭也受到一定打击,儿女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嘲讽之声。社会的非议和父亲的病态,令儿女幼小的心灵承受着一般小孩难以承受的压力。父亲这个“英雄”到底是不是真的?父亲到底爱不爱他们?一次,女儿海珊看到妈妈为保护自己而遭到父亲的打骂,她气愤地质问母亲:“你为什么要嫁给这样一个残暴的男人啊?”一连串的问题让年幼的儿女感到迷茫,他们对父亲产生了厌烦、误解甚至怨恨。如果不能及时消除父子之间的这种误解,那么这个家的亲情就会慢慢变淡,家也就散了。

  李玉枝费尽心血,开始充当起麦贤得与儿女们之间的粘合剂,为父亲和子女之间架起一座理解与沟通的桥梁。一有空,李玉枝见缝插针就向儿女讲述麦贤得在“八六”海战中在弹片插入脑颅,脑浆流溢的情况下,仍凭着顽强的意志,坚守3个多小时,使战艇正常运转,确保我军在战斗中取胜的英雄事迹。告诉儿女父亲是真英雄,是爱他们的,只是父亲由于脑部重伤,留下后遗症,有时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容易动怒发脾气,希望儿女能谅解父亲。另一面,在麦贤得身体、情绪状态好的时候,李玉枝不厌其烦地跟老麦讲道理,让他学会控制情绪,教他对儿女说话时如何表达得亲切些。

  儿女两人高中毕业后都报考了军校。“今后的路要靠你们自己一步一步走,一定要踏实做事,厚道待人!”李玉枝千叮万嘱。如今,海斌和海珊都有了称心如意的工作和自己的小家庭,各自也有了孩子。只要一有空兄妹俩就赶到汕头看望父母。

  风雨兼程43年,李玉枝由青春女子一步步迈入老年,每当回忆起岁月的艰难,李玉枝总是淡淡地一笑。有人好奇地追问,难道其间没有动摇过?李玉枝答道:“说没动摇那是假的,十分委屈时,我甚至想到过死。但如果我真的去了,老麦和儿女怎么办?把老麦交给谁我都不放心。我就咬咬牙坚持下来了。”那还有第二种选择啊,离婚!“不!离婚,我根本想都没想过。”李玉枝沧桑的脸庞掠过一丝坚毅。2014年,李玉枝家庭荣膺“全国最美家庭”称号。2015年6月,李玉枝入选“全国第五届道德模范”候选人。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