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理由 本书将中国的发展经验及其影响放置在最宽广的历史坐标与理论视野中作者在梳理过去三百年世界史的演进脉络,深入观察西方国家政治经济体制的构成与运作机制,批判性透视全球政治经济旧秩序的真实本质与宰制机制的基础上,深入浅出地探讨了中国兴起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意涵这个大问题。 精彩阅读 人类正经历四大趋势性改变 以美国为核心的单极体系式微。单极体系形成于后冷战初期。20世纪90年代海湾战争后,美国成为世界公认的唯一超强,主导了苏联解体后的新国际秩序,曾一度被视为顺天承运、结构牢固,但不足20年便根基动摇。 “第三波民主”退潮。该浪潮源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20世纪90年代初达到高峰,曾被美籍日裔学者福山断言为人类文明演变的终点,没有其他体制可超越,但维持不足40年就出现退潮。 资本主义全球化陷入困境。二战后由美国主导的国际经济重建为资本主义全球扩张打下基础。苏东剧变后,经济秩序自由化趋势空前发展,所有国家的政治与社会秩序都被资本主义市场逻辑所统治。随着“华盛顿共识”破灭、反全球化运动兴起,金融危机致西方经济增长引擎熄火。日益悬殊的贫富差距引起激进变革呼声,近60年的国际经济秩序自由化趋势面临空前危机。 以西方为中心的世界日益没落。这是四大历史趋势逆转中最具本质性的结构变化,也是近300年历史发展趋势的大逆转。18世纪初,中国、印度、伊斯兰世界仍与西方分享世界舞台。随着工业革命及殖民主义扩张,西方主导人类历史长达300年。进入21世纪后,世界权力重心明显东移,亚洲正成为人类历史舞台的主角,“新亚洲半球”的崛起预示西方独占鳌头时代接近尾声。 四大发展趋势同时逆转对人类社会将产生深远影响。它意味着衡量“进步”与“落后”的历史坐标受到质疑,也意味着非西方国家在选择社会制度与价值体系时享有更大空间。人类社会同时面临两种可能的历史发展前景:一是国际秩序进入一个较长的崩溃与重组期,全球层面的公共治理或出现巨大真空,一定程度的失序与混乱在所难免;二是更公正的国际秩序正在降临:一个更符合对等与互惠原则的国际经济模式,一个更尊重多元性的全球公共领域,一个更能统筹绝大多数国家可持续发展需求、更能体现“休戚与共”及“和而不同”理念的全球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