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老干部之家 首页 家·资源库 好书推荐 查看内容

《郭崇毅传奇人生》

2016-2-15 16:16| 发布者: 家网编辑15| 查看: 4091| 评论: 0

摘要: 推荐理由郭崇毅是安徽也是全国最早向中央反映肥西农民包产到户情况的人。他忠实履行政府参事职责,冒着巨大的政治风险,三次上书党中央呼吁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改革,为促进我国农村改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郭崇 ...


  哪一种形式责任制增产幅度最大

  据各县同志们的介绍,按照他们的调查的结果:“不管哪种形式的责任制,比在队里‘大呼隆’强。”但也都反映,责任到组,“还有个‘小呼隆’的问题。”只有责任到户,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生产。这种看法,连最怕犯“倒退”错误的霍邱县,也不否认。他们在(霍邱)县委介绍情况的会上说:“我们对周集公社园艺大队各种形式责任制进行了调查,只有全部包产到户的一个队,增产又增收。”并且还祥细介绍了西皋公社小台大队田师荣一户,9口人,包15亩地,没有强劳动力,但却“净收入粮食1万多斤,款1000多元。”其他各县也都有这类一年产量大翻身的事例。责任到户已占40%以上的肥西县有人反映:凡是到户的社队,普遍增产增收,有50%的(农)户,粮食和经济收入,比往年要翻一番。

  肥西县官亭区江夏公社在几经反复中也证实了这个问题:这个社219个生产队,14775人,总耕地26729亩。去年秋种时都是分到户干的,今年夏收一下子比1978年增产264万斤(1978年夏收96万斤;1979年夏收360万斤)。但他们在夏粮丰收后,根据中央31号文件,把分到户的田地猛一下都收回到组(219个队中有38个队未收回),使11000亩中稻,要减产300万斤以上。公社党委赵书记发现这种严重情况,为了挽回大局,采取了“一竹竿插到底”的办法,又将219个队全部责任到户。这样才稳住了晚稻生产的形势。据区委黄书记说,虽然挽救较快,但全年总产,把夏粮增产的264万斤赔上,还要减产100万斤。赵书记原是坚决反对责任到户的,他曾几次批评邻社官亭公社书记杨传华不该搞责任到户,并在区委会上要追(查)杨(传华)的后台。但江夏公社的产量,与只有一河之隔的官亭公社高庄大队相比差的多。高庄大队今年夏、秋两季丰收,共增产70多万斤。

  夏、秋两季都获丰收的(肥西县)山南区

  山南区15万亩土地,今年也遭受春旱、秋霖与虫、雹灾害,因为它90%以上责任到户,今年仍然增产粮食2628万斤(1978年总产8420万斤;1979年总产11048万斤)。夏粮增产是1961万斤,秋粮增产667万斤。对国家贡献:1978年是2400万斤;1979年为4000万斤。集体经济的积累:全区公积金、公益金、储备粮折款三项全年准备积累50万元。而过去20多年,这个区除双丰大队与向阳生产队这两个单位有积累(是县里树立的大队与生产队的标兵单位),其余的队,账面上年年留积累,实际上秋季留,春季就没有了。社员收入:全区人均收入由72元上升到99元,每人增收27元。据区委汤茂林书记介绍,这个数字是根据上报产量计算的,目前还未搞全面的分配核算。按区里在沈店大队搞分配试点推算,全区今年的积累要达到80万元,人均收入可达到百元以上。

  为了搞清是否普遍增产增收(问题)。我在山南(区)开了烈、军属,干、工属座谈会。一户一户的算账,除个别户有特殊情况外,收入都比过去增加。至于经济收入一年翻身的,各个社队都有这样事例。如金牛公社塘西生产队,1977年人均粮食650斤,1978年550斤,今年为1200斤;1977年人均收入为81元,1978年为70元。今年队里赵本香一家3口,每人可收入400元。另外周隆芳一家7口人,只有母女3个人都是半劳动力,去年透支队里170元,今年不但不透支,每人还收入200元。

  两个大翻身大队

  在官亭区,我着重到官亭公社两个大队调查。官北大队,在这个社10个大队中,是中等队。去年秋种时都责任到户。今年共收170万斤粮食,比1978年增产40万斤。过去,全大队一般年景人均口粮是500斤,今年是800斤。这个大队殷仓生产队,一般年景粮食只收10万斤上下,今年收了20万斤,翻了一番。过去年年有20%透支户,今年没有一户透支。全队29户,有27户收入翻了一番。另两户是工、干属,外面有经济收入,家里劳力弱,包产的田少,所以未翻番,但得的粮也由过去每人500斤标准口粮,增到每人900斤。全队征购任务2.7万斤,夏粮就卖给国家3万斤小麦.这个队过去包括下放学生的公房,只有8间瓦屋,今年社员已盖11间瓦屋.还有几户买了砖瓦,正准备盖。官北大队今年已盖新屋111间,其中瓦屋有75间。

  另一个高庄大队,是这个社里比较穷的。其中有个小高庄生产队,最穷,71口人,欠国家贷款就有7000多元,还欠粮债5000多斤。由于这个大队15个生产队,从去年秋季就有14个生产队责任到户(另一骑路生产队以组生产),今年增产粮食70.5万斤(1978年总产99.5万斤;1979年总产170万斤),只有未责任到户的一个骑路队未增产。据骑路生产队自己估计,比别的队要少收三分之一。我到这个大队是同区委黄副书记、公社党委杨传华书记一道去的。我们一项一项核实队里的收支,这个穷大队,今年比过去正常年景要多贡献给国家50万斤粮食,收入翻一番的户有70%。大队会计夏明权家,今年除去各项上缴任务、开支之外,每人得1200斤粮,人均收入350元。夏(明权会计)说:“照我家这样一年收入翻几番的,在我们大队有四、五十户。”他又说:“从今年秋种的数量、质量看,我们大队明年总产量将要超过200万斤,比正常年景翻一番还要过头。”

  我们离开夏(明权会计)家的时候,杨(传华)书记要我到最穷的小高庄队看看。一路行来,看见许多村庄草屋都陈旧不堪,穿破衣的人也不少。但从场地上看到的大堆稻草与成群的家畜、家禽,又使人确信,这个大队真翻身了。

我们走到小高庄生产队,看了几户人家,都是囤里装满了稻、麦,屋里到处堆着花生、豆子、芝麻、棉花之类。杨书记向我说:“这个队一般年景只能收四、五万斤粮,穷灰了!今年麦、稻二季收了10万斤,一年就翻了一番。”出乎我意外的是,杨在走进队长梁自传家里时,和他开了一个玩笑。杨郑重其事地说:“老梁啊,今年你们货收的实在,可以收一下了吧!”梁是个50岁开外的老实人,见我们来了几个人,以为真要收田了,手里端着饭碗,一下愣了半天,说:“哈,书记,瞎讲!像吃小糖一样,才舔到一点甜味,怎么能收?”逗的一屋人都哈哈大笑。接着杨问梁的老伴:“现在不跟老梁吵架了吧?”梁奶奶笑着说:“现在不吵了,以前我看着生气,老是骂他:你作孽!搞的家家都没得吃,还当什么队长?现在翻身了,还吵什么呢?”又引我们笑了一阵。在回来的路上,杨又说:“前四年老孟(前任公社书记孟祥麟)在这个队蹲点,动步就把信用社主任带着来给他们贷款,调公社拖拉机来给他们打水,还发动街上商业人员来帮他们干活,都没有把这个队搞好。我这两年,一见老梁到公社去,头皮都炸,没想到责任到户一年,我们没烦神,他们就翻过来了。”

  二、 对责任到户的认识

  我6月份到肥西参观时,就有人说,包产到户实际上是把集体的生产资料定到户,要各户按统一的计划生产、交售、积累,实质上是责任到户,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一种管理形式。但也有不少人说它是“走资本主义道路”,一定会出现“穷的穷,富的富,帮的帮,雇的雇”,一定会出现“两极分化”,“瓦解社会主义经济”等等。这一次在肥西,这些议论大大地减少了。现在最反对责任到户的人也只是指责它是上级的文件不许搞的。在还没有搞责任到户的地方,因是从想象出发,指责较多,加起来恐怕有几十项。但最主要的,还是“用牛累死牛”、“用水打破头”、“破坏集体经济”、“影响机械化”等等,并说是无法解决的问题。但说它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人,也减少了。肥西县政策研究室11月2日打印的《肥西县建立各种形式生产责任制情况统计表》中,已经把“包产到户责任到人”正式列为四种责任制当中的一种。实践证明,肥西县有些区、社搞了一年责任到户,对社会主义的集体经济,是有利无害的。肥西县政策研究室主任魏忠说:我们县大多数干部对包产到户认识过程有五个阶段:开始时“反对”;接着是“犹豫”;到夏粮大丰收时就开始“同情”;7月份县里准备收回,大家就很为“留恋”;现在是公开“支持”了。

  三、责任到户是怎么产生的

  我开始认为,肥西遭到百年未遇的大旱,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这次了解,在巢湖边上,有些水利条件很好的,他们也强烈要求到户,我感到不理解。有人解释:“中国农民几千年单干,成习惯了,一放松,他们就想搞到户生产。”这个理论是不能令人信服的。因为我在50年代刚办农业合作社时,亲眼看到好多农民未得到批准,就自动的办起“自发社”,他们对旧社会的农业生产那一套,是并不留恋的。还有人说,要求搞到户的,都是些产量搞不上去的后进社、队。但山南区有个向阳生产队,每亩平均产量是1000多斤。去年每个劳动日1元,每人口粮得1000斤,人均收入是187元,一向是全县学大寨的“标兵”队,现在也强烈要求分。我不理解这是什么原因?曾经追根究底。这个队队长王方山说:“是受周围队包产到户的影响。”公社王立恒说:“也不尽然,过去我们抓的太紧了,这个队过去一年只有年三十、年初一两天歇时,其余时间,哨子一响,迟到就罚。”我相信这些理由,但还有疑问,就访问了家住向阳生产队的公社会计卫公兴。他说:“现在我们全队社员都要求到户,要求强烈,看来阻止是不行了。原因是:一、这个队积累太多,分的东西中占40%多一点;二、生产队干部一年拿400多劳日,不干活,把生产队的钱,随意开支,太快活了,社员不服;三、这个队的土地多,田亩面积大,还有潜力,分到户粮食还能多收;四、不在一起绑着干,可以抽出三分之一劳力搞工、副业,收入还能大大增加。”

  对于上述理由,我是能够理解的。但到了金寨县后,我发现了新的问题。这个县55万人口,只有34万亩地,每人只摊到6分地,但那里也有强烈要求到户的问题。10月24日,江城、玛金和我,随县委副书记汪光联来到与河南交界的深山区,到双河区委刚坐下,区委书记就请示汪书记说:有一股要包产到户的风,传染很快,我们顶不住。问怎么办?把个汪书记搞的无法解决。到南溪区时,听说这个区责任到户风更大。有个南湾公社,125个生产队,几天没有抓,一下全分到户了。22、23日,区里在南湾开了两天有300多人参加的大会,“刹”了一下。据说生产队干部答应去收,但汪书记在汽车上指给我们看说:在这样大忙季节,你们看男的在地里打扑克,女的纳鞋底,就是南湾公社的。据说这两个区有一半以上社、队,都分到户了。区、社干部在“刹”的时候施加了很大压力,问群众:“你们想造反!”社员说:“我没有拿枪,就算造反啦?”斥责生产队干部:“你们想当保甲长!不要党籍啦?”泗河公社有个生产队长说:“我愿坐班房,不愿收。”在南溪区委会我们从区委附近几个生产队请来十几位干部和老年社员,开座谈会。已责任到户的生产队反映,他们的麦子、油菜已种完了。未责任到户的一位队长说:“讲起我的队是个大笑话,到现在板田还未犁!”参加这个会的南溪大队书记洪寿太在会上讲:“关键在于上级,如再不管今年冬(天)是过不去的。都要分,坚持不住!”在这个红军老根据地里出现这样大的责任到户风,使我深为惊讶!我在会上问:“你们这里,是不是受肥西县的影响?”大家说:“我们不知道肥西县是什么情况,我们是受田里的影响:那一亩田分到户,就能收两亩田的粮食。”一句话使我想起了几句名言:“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当它还有发展余地的生产力没有展开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物质条件没有出现以前,新的生产关系,也决不会出现的。”原来,在各处鼓励社员要求责任到户的,不是什么人的意志,而是客观经济规律在那里进行顽强的斗争。

  四、一场激烈的争论

  在几个县里,争论是激烈的。反对的人说:“不论包产到户能收多少粮食,中央文件不许搞,我作为一级党委负责人,要不要服从中央?”赞成的人说:“中央号召要我们解放思想,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包产到户能加快农业发展速度,符合中央要求,为什么不能搞?”这种意见,霍邱、金寨等县都有。在介绍情况会上,有的同志还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道理现在群众都知道了,不给包产到户,叫我们向群众怎样解释?”有的人一口断定:“包产到户就是分田单干,就是倒退!”反驳的人说:“你在哪里见过生产资料是集体的单干户?责任到户是以户为单位负责管理好集体的耕地,按国家计划生产,向国家提供粮食,为生产队提供积累,这不但不能叫单干,也不是单纯的包产到户,而是社会主义农业集体经济的一种经营管理形式。”听说还有一位老同志,在县里一次三干会上说:“从井冈山到现在,就是为的合作化,你们把共产党的田分了,这是方向、路线问题!”会后一个反对责任到户的公社书记去吓唬另一个赞成到户的公社书记说:“你听见了没有?分共产党的田,你好大胆!不要党纪国法啦?(你脑袋)是钢家伙你就去干!”由于把责任到户问题,说得这样严重,一位分管农业的县委书记和我们谈话时说:“包产到户如能搞几年,不但农业可以大翻身,就是我们这些荒山,也可以经绿化了。我过去搞责任田,被斗怕了。现在没有文件,不敢冒这个风险。我今年五十岁了,只想弄个40分保本(农村打扑克,有一种打法叫做“四十分下台”——编者注),不抠底就算了。”责任到户受到这样大压力,对生产影响很大。想到户的队,硬压着不准到户,社员消极等待;已到户的队,因为怕收,心里不定,也影响生产。万里书记10月中旬在听取六安、巢糊、滁县地委工作汇报时的插话记录,在肥西透露之后,大家认为万里同志在农业问题上这些意见是符合实际情况和经济规律的。11月1日,在肥西县委召开的区委书记会上,有人要求县委在会上传达。但有一个区委副书记,竟在这个会上,公开指责(万里书记)这个插话是错误的,因此(万里书记)这个插话记录,在肥西县还没有公开传播(达)。11月8日,我在山南区时,遇见官亭区巨新公社英雄大队书记陈本山,跑了几十里路,来向汤茂林书记打听消息,问万(里)书记的讲话是真是假?当汤书记说是有这个讲话时,陈本山同志非常激动。他告诉我说:“现在放心了,我们大队去年包产到户,今年有70%社员经济收入翻了番。只要再干两年,农民都要富起来了。”他接着又说:“不过有个问题,这样下去,相比之下,干部和工人待遇增加太慢了。”他略停一下又说:“但是党中央会考虑到的,一定会有办法解决的。”一个大队干部能有这样见识、胸襟,使我深为敬佩。他走后,我问汤书记,才知道他土改时就当过村长,原是省人民代表、劳动模范。他的大队过去也是学大寨最积极的,一直是以大队为核算单位。由于生产一直搞不好,去秋他大胆地一下把田地都包到户,今年果然弄个大翻身。他是坚决拥护万里同志的意见的。

  五、干部的愿望

  我们所到7个县,绝大多数县、区、社、队干部,都迫切希望中央和省委对责任到户问题,早日做个决定。他们认为,如果再继续宣传“生产队自主权”、“民主种田”,要求责任到户的社员会越来越多,是无法禁止的。过去受批判“责任田”的影响,以为一旦责任到户,就后患无穷。所以,常常把责任到户说得非常可怕。经过一年实践,凡是责任到户的社、队,除了为国家多贡献了农产品,集体和社员都增加了收入外,并未出什么纰漏。因此,肥西县的一位干部提出,希望下次通过《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时,能在“第三十六条”计酬形式的三个“可以”之后,加上“也可以责任到户”7个字!只要这样,不要国家增加任何投资,每一个字都可以为国家和农业社从自然界里争来许多万吨农产品。并且说,如果上面不准搞,群众又坚持要求搞,“我们夹在中间,工作没法做。”

  六、几个具本问题

  是不是瓦解了集体经济?

  社会主义的农业集体经济,指的是按计划发展生产,为国家提供农产品,为集体提供积累,为社员增加收入。六安地区7个县提供的资料证明,凡是责任到户搞了一年的社、队,都达到了这个要求,是壮大了集体经济,不是瓦解了集体经济。霍山县有个古佛堂公社高佛庵生产队,只有55口人,水旱田地42.5亩,穷得没有人愿当干部。公社替它从外队请过两任队长,也没有搞好。这个队田种荒了,山砍光了,人心散了,大家认为它已没有法救了。去年全队一共只收1.8万斤粮。今年责任到户,一下就上升到33617斤,比去年增87%,除交售部分,还提取积累320元,社员口粮,也由去年人均216斤增加到557斤。现在这个队虽然不是集体上工了,但却有人当队长了,集体经济是发展和巩固了。

  是否架空了生产队?

  责任到户的队,社员使用的土地,是与生产队签订合同承包的,耕牛、农具是生产队统一交给社员使用的,社员是以生产队为单位统一计划生产、上交各种农产品、提取各项积累的,水利也是由生产队统一安排的。生产队长并不是无事可干,更没有架空。过去生产队干部可以不干活或少干活拿大工分,可以随意开支、挥霍,甚至有个别人侵吞公共积累,还可以命令社员什么时候上工,什么时候下工,动不动就扣人工分,用强迫手段种田。现在这些事行不通了,架空的是这些东西,实在都是好事。过去有的地方社员编了个歌谣:“队长用钱一句话,会计用钱一笔划,社员用钱求菩萨。”干、群关系不好。现在生产队干部与社员一样干活,干、群关系融洽,生产队这一级组织在社员中威信也提高了。

  能否对国家增加贡献?

  肥西县责任到户的区、社、队,从干部到社员,异口同声说:只要到户搞三年,各种农产品都要翻一番。而多收的农产品,绝大部分都要卖给国家。今年6月,我在乡下就听农民讲过:“只要让我们责任到户,就不愁粮食,哪要漂洋过海,到外国去买。”根据我这次调查,凡是粮食增产30%的地方,卖给国家的粮就要增加一倍。如果农产品能增产50%,卖给国家的数量就要加几倍。农民对党是拥护、信任的,他们并不想把农产品收藏起来,不交给国家。

  积累问题:

  根据各县的介绍,20多年来,生产队的积累,账面上年年有,实际是不存在的。只有极个别的学大寨“样板”队,才有公积金、储备粮。这次在肥西县山南、官亭两区,看到他们正在筹划把各个队的公积金存到信用社,把储备粮存到国家仓库,并且还发给社员每户一个存折,不准生产队随意动用。这个办法很受社员欢迎,都说从此真能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积攒基金了。

  “五保四属”问题:

  我在山南(公社)特意到敬老院去看望一次,又开了两次“五保四属”的座谈会。大家反映,包产到户,送给五保户的粮,比过去在生产队慢了一些,但并未影响他们的生活。原因是大家都还有粮吃,社员又正忙着秋种,而且有些队分配还未搞。山南公社对五保户照顾标准是:一个人由生产队给600斤粮,60元钱;国家发救济款时,还可以分到。关于四属,一般责任到户收入都增加了。有个别烈、军属,劳力弱,地分多了,有困难。公社正在研究订一制度,统一补助和照顾的标准。烈、军属反映,他们都愿意包产到户。有的军属劳动力强的,今年收入,比过去分的东西,大大增加,非常高兴。至于工、干属,过去每年每户都要向生产队交透支款100元以上。人口多的,要交300多元。据反映,今年的农产品收入,都比去年多50%,甚至一倍,而给生产队的透支款,不要交了。农忙时,请人帮忙与买肥料的钱,比交给生产队的钱要节省一半。我问了许多干、工属,他们都积极赞成责任到户。也有极个别人不想分到户的,原因是怕烦神,或者没有干活的习惯,怕出力。

  牛与农具问题:

  今年春季,土地分到户,干部又不敢帮助制订制度,确实有“累死牛”的。山南公社830头力牛中,就死了5头。公社发现后,及时作了处理,有两头是属于新陈代谢的,对3头累死的牛,由几家用户共同赔偿,并向全社广播。从那以后,就没有再死过牛了。现在已经有制度:生产队把牛与农具折出价,交社员使用,一头牛的用户,很自然的成了耕作组。耕作组每年向生产队交折旧费。例如一头牛折价500元,规定每年交100元折旧费,五年之后,牛就是耕作组几户社员自己的了。如才用到三年就死了,耕作组就要赔款200元,农具也是按此原则类推。

  用水问题:

  今年春季,也确实有因用水打架的。但现在都已有了制度:大的提水站和灌溉渠是社、队管理的。一口塘或一个涵口,灌溉哪些土地,事先由生产队定下来,由用水户公推一个人,管理蓄水、用水,大家凑钱给他作为报酬,搞的井井有条,没有人再为这些事闹什么纠纷。我问了几个公社,都说现在吵嘴打架的,要比在一起干活时,少一大半。原因是过去常为评分、扣工分、家畜、家禽下田争吵;还有在一块干活,造是非时候多,也是吵嘴打架的原因。现在各干各的矛盾少了。我在肥西时,正值秋种紧张季节,看到社员三三两两晚上要干到10点,早晨4点赶月亮头,又下地了。哪里有空吵架?肥西芮店公社干部对责任到户概括了几句话道:“工效高,质量好,社员之间少争吵。如果再干三、五年,城里姑娘要往乡下跑。”

  工、副业问题:

  现在还有人说,包产到户能增产粮食,但社、队工、副业搞不起来了。我了解几个公社,凡是摆样子供人参观的工、副业摊子,确实都搞垮了。因为社员不愿意再拿钱出来做这些赔本生意。凡是能增加积累的,今年都比往年搞的更好。官亭公社社办的工、副业,去年产值是80万元,今年要增加到120万元。高庄大队有5台轧米、饲料机,办了两个加工厂,共用5个人。过去每年收入只够修机子花费,5个人一年825元工资,还要大队摊到生产队里出。今年把产值包给这5个人,超奖减赔,结果还上交大队纯收入3100元,由亏转盈了。

  致富之道问题:

  农村如何才能富裕起来?这是我向基层干部与群众请教的一个重要问题。大家认为:将来彻底改变农村面貌,当然要靠机械化、现代化。按目前的条件,尤其是低产和多种经营上不去的地区,大家以为只有把土地责任到户,让田地多收些农产品,让绑在一起的劳动力腾出一部分,搞工、副业才有希望。

  已经搞了一年责任到户的山南区区委汤书记说:“要把农村搞富,光靠粮食富不起来,靠提价也不行。重要的是要搞多种经营,以定额管理、按件记工的方法,使工、商业与林、牧、副、渔业全面发展才行。”汤对山南区作了个估计:“如责任到户能搞几年,粮食产量可由多年徘徊在一亿斤以内增加到两亿斤。但更重要的是在粮食翻番的同时,能抽出30%的劳力搞多种经营,这样就能很快富起来了。”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