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欢欢喜喜过大年

2016-2-14 09:25| 发布者: 潍坊市委老干部局| 查看: 394| 评论: 2|原作者: 醉卧兰亭

摘要: 除夕祭祖归,万家鞭炮催。 欢声惊天地,春意闹寒梅。 守岁聊家史,交子捧酒杯。 银羊送喜庆,金猴迎腾飞。 春节,俗称“过大年”。现在,随着年 ...
                      






            除夕祭祖归,万家鞭炮催。






             欢声惊天地,春意闹寒梅。






             守岁聊家史,交子捧酒杯。






             银羊送喜庆,金猴迎腾飞。


    春节,俗称“过大年”。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的提高,过年的氛围渐渐淡漠,但小时候那是很盼望过年的,腊八一过,就掰着指头数日子,看看还有几天才能过大年,特别是除夕夜,总是嫌时间过得太慢,心里不停的念叨,怎么还不放鞭,因为只有在吃饺子以前,才会燃放鞭炮。说白了,为的就是能够穿上一身新衣服,吃上一顿只有过年才能够吃到的肉饺子。潍坊北部老家的乡亲们在除夕这天吃过午饭,家家户户都要去墓地祖坟燃放鞭炮,焚烧纸钱,对故去的先人祭奠一番,请早已过世的“老人”回家过年。这时的公墓里,鞭炮声阵阵,不绝于耳;烟火缭绕,满目氤氲。祭祖回家,首先要拜家堂,同样要燃放鞭炮、焚香烧纸,点燃红烛,磕头叩拜,让故去的先人静享子孙们的供奉。太阳落山以前,就在大门门口贴红对联、贴“福”字、门神和“过门钱”,放眼望去,满村子里一派红红火火、喜庆的节日气氛,家家户户披红挂绿,格外好看。放过辞旧鞭炮,吃过除夕饺子,门前挂上大红灯笼,一家人便围坐在大炕上,叙旧话新,共享天伦之乐,俗称“守岁”。子时一到,满村里鞭炮齐鸣,药香四溢,闪光烁烁,震天动地。鞭炮声拉开了辞旧迎新的序幕,家人们按辈分坐在饭桌前,上酒上菜,边喝边谈,妈妈认认真真地开始煮饺子,奶奶就洗净双手,虔诚地在院内烧上香纸,对天行叩拜之礼,祈求老天保佑全家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万事顺意。事毕,老爸老妈和叔叔婶婶们首先给爷爷奶奶磕头拜年,以拜敬养育之恩。这时,爷爷奶奶便对媳妇们虚让一番,说:“见了就是头,下跪就免了。”但是父辈们还是要下跪磕头的,大概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儿女的孝顺的。在父辈行过跪拜之礼以后,便是我等小字辈给老人们逐一磕头拜年。我们小字辈的更是要真的下跪磕头的,有时会磕的咚咚地响,这才算是好孩子。我们磕头是有报酬的,爷爷会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用红纸包裹的一元“压岁钱”,叔叔们也各自掏出准备好的“磕头钱”,逐一装进我们衣服的口袋里,并一再的叮嘱,要保存好,千万别弄丢失了。此时,全家人方才欢聚一堂,吃迎新饺子。因为在包饺子的时候,提前在饺子馅里报上了枣、糖和硬币,所以谁在吃迎新饺子时吃到这几样东西,那就是全家最有福分的人。






       听着震耳欲聋的鞭炮声,看着闪光点点的烟火,闻着满屋子里的酒味菜味,火药味,香纸味、下饺子锅灶内烧的豆秸味和刚出锅饺子的香味,得到的是视、听、闻、尝的极大享受和极大的满足,这几种味道融合在一起,组成了“年”的味道,这“年味”让人眼醉、意醉、心更醉,过大年的人们无不醺醺欲醉。吃过更岁饺子,妈妈才让我们换上新衣服,和弟兄们一道,走出家门,逐一到街坊邻居的家里去拜年。天一亮,孩子们走在鞭炮不绝、人潮涌动的大街上,边跳边喊:“过年好,过年好。吃了饺子穿新袄。”并争相比比看谁挣得花生瓜子多,谁的衣服最新,那股高兴劲是难以形容的。见面的人们都相互的招呼着:“过年好”、“恭喜发财”、“全家安好”等等吉祥如意的话语,即使曾经有过隔阂、有过摩擦的人见了面,也一样是亲亲热热地互相恭贺几句。我想,如果人们平时相处,皆如大年初一,那么,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是多么样的融洽,邻里之间的关系是多么样的团结,社会的风气是多么样的和谐!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醉卧兰亭 2016-2-7 06:40
                     
春节到,祝福到,愿版主和各位老师在新的一年里事事如意! 聚一家亲情,喝两杯老酒,让三星高照,祈四季平安,携五福临门,愿六事顺利,享七彩生活,展八面玲珑,与九州同庆,过十分好年!给您拜年啦! 新的1年开始,祝好事接2连3,心情4季如春,生活5颜6色,7彩缤纷,偶尔8点小财,烦恼抛到9霄云外!请接受我10心10意的祝福。祝新春快乐!

引用 醉卧兰亭 2016-2-9 20:28
QQ图片20160209202614.png


查看全部评论(2)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