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朋友圈里都被“六小龄童上春晚被毙”刷屏了,这个事件源自一个被辟谣的假消息。据说六小龄童本已经收到春晚的邀请,只是后来节目不合要求被淘汰了。这个假消息像个炸雷,引发巨大的舆论浪潮。原因是,人们认为,今年是猴年,又是老版《西游记》开播30年,这么重要的历史节点,没有理由不让六小龄童上春晚。 于是这个事件成功点燃了大家的怀旧情绪,很多人在网上发起了支持他上春晚的活动,看起来六小龄童上春晚成了网络民意的众望所归。另一方面,央视作为一个严肃媒体,迟迟没有做出回应,同时一些分析人士则认为,这是背后有着广告商做推手的策划好的事件。实际上,观众们喜欢看有新奇的,有意思的节目,但是春晚则是一个求稳第一的晚会,那么春晚在领导、广告商和观众之间的周旋中,到底该听谁的呢? 有人打出温情牌,表示六小龄童今年已经快六十岁了,下次猴年时,不知道七十岁的他是否还能耍动金箍棒;但是反对意见则认为这不是让六小龄童上春晚的理由,否则猪年、马年岂不是都需要让对应的明星上春晚? 也有人认为,春晚在2014年和2015年的直播收视率分别是30.94%和28.37%,也就是说观众规模在7亿左右,受众如此庞大,要听观众的是理所应当,毕竟晚会要投其所好,吸引观众才是王道。 还有人认为,春晚并不是一台普通的晚会,它是要融我国这一年的发展概况、明年的政治经济政策、当下的最新文化现象以及传统文化于一体,而又以艺术的形态表现出来的一台晚会,因此,它不仅肩负着让观众爱看的任务,更多的还有着艰巨的政治、文化传播的任务。 亲爱的“家”人们,六小龄童到底该不该上春晚,春晚究竟应该听谁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