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他让阳光照进了“康复村”

2015-12-24 17:39|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562| 评论: 0|原作者: 丁桥荣

摘要: “偏见如同夜幕,和大山一起把村庄围困,你来的时候心里装着使命,衣襟上沾满晨光,像一名战士,在自己的阵地上顽强抵抗,像一位天使用温暖驱赶绝望,医者之大,不仅治人,更在医心,你让阳光重新照进村庄。” ——感 ...


  “偏见如同夜幕,和大山一起把村庄围困,你来的时候心里装着使命,衣襟上沾满晨光,像一名战士,在自己的阵地上顽强抵抗,像一位天使用温暖驱赶绝望,医者之大,不仅治人,更在医心,你让阳光重新照进村庄。”

——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肖卿福的颁奖词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病变在皮肤、粘膜和周围神经。半个世纪前,由于受到医疗条件的限制,麻风病曾造成大量患者肢体、面部和眼睛畸残。其症状恐怖,治疗期长,且具有传染性,以致人们历来谈麻色变,视麻风病人为另类,对麻风病患者心存偏见、心生畏惧。即便是医务人员,也大都不情愿与麻风病人打交道,更不愿意在防治麻风病的岗位上工作。

  江西省于都县皮肤病防治所党支部副书记、麻防科科长肖卿福,1974年卫校毕业后,一直坚守在麻风病防治工作的岗位上,与麻风病患者打交道41年。

  肖卿福卫校毕业后本来想当一名外科医生,没想到却被分配到皮防所。家人和亲朋好友都反对,他刚接触麻防工作时,心里也害怕,也有顾虑,他说:“第一次进麻风村,我害怕得一夜难以入睡。”一段时间,由于心理压力导致做恶梦,他竟然梦见自己也得了麻风病,从睡梦中惊醒,一身冷汗。

  接触第一位麻风病人的情景令他至今难忘。那是一位刘姓老人,双手双足呈爪形,溃疡严重的畸形导致行动不便,老人蹒跚前行,那个背影是如此的凄苦悲凉。

  地处偏僻、人迹罕至的隔离康复村,是麻风病人最集中的点。几十年来,肖卿福像“村长”一样守护着那些“特殊村民”——麻风病患者。他每周进村两三次,逐个看望麻风病患者,从未耽误过对病人的治疗。他每天面对的是面部、手脚畸残的麻风病人,给他们检查病情,为他们清洗溃疡脓液,更换溃烂伤口的药物和敷料,给他们吃药、打针、包扎;对眼睛、手脚畸残严重的病人,则要给他们喂饭、喂水、抹身、端屎倒尿,还扶他们出门晒太阳。

  大山深处的康复村,虽然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自然风光优美,但因为这里住着一群“特殊的村民”,外人一般都不敢涉足。

  有一年,某部队有几个测绘人员看到皮防所的同志每天穿着隔离服“全副武装”进出康复村,就像防化兵执行任务一样,感到好奇,对肖卿福说:“肖医生,能不能也带我们进去看看?”肖卿福说:“当然可以,就怕你们不敢去。”他们说:“我们是当兵的,什么也不怕!”肖卿福让他们穿上隔离服,带他们进了村子。

  他们进村后,麻风病人看到来了那么多人,都围了过来。肖卿福说:“这几个是新来的实习医生,大家不要害怕。”测绘人员第一次看到这里“特殊村民”的真面目,狮子脸、鹰爪手、拐腿脚,顿感毛骨悚然,但又不便离开。肖卿福带着他们开始工作了,给病人检查、清洗、换药。当看到病人身上的溃疡又大又深、流脓渗血,闻到那又腥又臭、刺鼻的气味时,几个测绘人员再也忍受不住了,赶快躲到旁边“哇哇”地呕吐起来。回去后,他们还几天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之后,他们对肖卿福说:“真是太恐怖了!”

  可是肖卿福早已习惯在这种令常人恶心恐怖的环境中工作,他几十年如一日,守护着麻风病人,既当医生又当护理员,尽心尽职地为他们服务。

  肖卿福总是把最重的担子挑在自己肩上。他负责的片,点多面广任务重,当时交通不便,只有骑自行车,单程一趟就是好几百里。工作起来往往要好几天,他每次就在村民家或卫生院住一宿,第二天继续工作,途中风吹日晒严寒酷暑,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有时土路泥泞,他就扛着自行车,即使摔成个泥人,也要坚持探访完最后一个病人。在探访麻风病人的过程中,他还常常受到病人和家属的冷遇,有的病人为了名声宁愿放弃诊治,拒绝麻防医生上门。遇到这种情况,他总是忍辱负重,耐心细致地做他们的思想工作。

  肖卿福深有感触地说:“作为一个麻防医生,不仅要走进麻风村,而且要走进麻风病人的心,取得麻风病人的信任和认可;不仅要治疗他们的身体疾病,更要医治他们心灵的创伤。”

  病人钟某,1976年患麻风病,属多菌型传染性,双腿流脓渗血,左脚溃烂十分严重。当时他只有20多岁,想到这么年轻就得了麻风病,没有前途,曾多次自杀。肖卿福一边细心地开导,鼓励他战胜疾病,一边专门为他制订治疗方案,并与省、市、县有关专家会诊3次。同时,肖卿福带领同事入住麻风村,日夜轮班,实行医、护、清洁消毒三管齐下,最终使钟某康复。钟某激动地说:“是肖医生给了我战胜疾病的信心,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在尽心尽职为麻风病人治疗身体疾病和心灵创伤的同时,肖卿福还积极帮助麻风病人维护正当权益,按照国家政策解决他们的家庭困难、药费、农村低保等问题,帮他们写申请,找乡村干部和有关部门,为他们据理力争。肖卿福说:“党和政府的政策再好,也要有人去帮他们落到实处。麻风病人是社会上最无奈、最无助、最受人歧视的弱势群体,我作为麻防医生不去帮助他们,谁还能去帮助他们?”

  2003年,肖卿福担任了县政协委员,2004年,他提出了“给麻风病人做健康体检”的提案,并向县政府写了报告。县政府批准了他的报告,并决定由县人民医院组织医疗骨干,携带设备前往康复村,对麻风病人进行全面体检。麻风病人对此深受感动。肖卿福说:“麻风病人也是人,我们要尊重他们的人格,维护他们的人格尊严,维护他们的正当权益,使他们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在麻风病人眼中,肖卿福就是他们的亲人,就是他们的“守护神”。

  经过肖卿福和同事们的努力,于都县的麻风病患病率不断下降,麻风病康复村也由原来的两个村合并成一个村。现在的康复村,连家属小孩一起66人,真正的患者只有50多人,正在治疗的11人。如今的康复村已办起了果园,种了水稻和蔬菜,养了鱼和猪,成了养老福利型村庄。麻风村由昔日的“恐怖村”转变成了“幸福村”,大山中不时传来村民劳作时的欢笑声。

  回顾41年来走过的麻防路,虽然坎坷艰辛,但使肖卿福感到欣慰的是,自己不仅在工作中得到了麻风病患者的信任和认可,而且获得了麻防战线的最高奖——“马海德奖”和“感动中国人物”的殊荣。

  因为忙于工作,肖卿福往往顾了病人,顾不上家人。肖卿福说:“我的妻子2004年就中风偏瘫,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我却常常不能在家中照顾她,我很愧对她。现在麻防工作最大的问题是,医务人员青黄不接。我是201111月退休的,由于人员不足,单位上返聘了我。只要患者需要,我就会一直干下去。”

  马海德奖是为纪念马海德博士,并以此表彰和奖励中国麻风病防治、研究和管理的优秀工作者而设立的奖项。该奖由马海德基金会每年颁发一次,为医学最高荣誉之一。2010年,肖卿福荣获“马海德奖”。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