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8岁的李金莲,是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彬江镇南源村的一位普通村民,也是市老年大学二胡班初级二班的一名学生。如果要问这位年近花甲的老人,还背着书包上学是什么感觉,李金莲会告诉你两个字:幸福! 从小就爱唱歌的李金莲,在读书期间一直担任班里的文娱委员,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唱歌成了她生活中的一部分,音乐梦也逐渐扎根于心。有了儿女后,李金莲忙于农耕操持家务,没有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直到儿女都参加了工作,李金莲觉得,到该丰富自己晚年生活的时候了。 2011年,李金莲在朋友的介绍下报名读了宜春市老年大学,从此,一扇崭新的大门向这位半辈子在农村度过的老人敞开了。歌唱班、电子琴班、黄梅戏班、笛子班、二胡班……进入老年大学后,李金莲的生活丰富多彩起来。 从2013年起,李金莲停下了其他课程,专攻二胡。二胡课设在每周四,从南源村到宜春市区有40多里路,周四那天李金莲天不亮就要起床,干完农活后,她要走10多分钟才能乘车到彬江街上,再从彬江街上转车,颠簸四五十分钟到达城区,下车后再乘坐公交车到老年大学上课。为上2个小时的课,李金莲每次花费4个多小时往返两地,一年下来要花近千元的车费,而上一个二胡班一年的学费也才100元。 村里有人说她傻,往返老年大学乘车颠簸难受自讨苦吃不说,每年还要花这么多钱。也有人劝她:“这大学读的有什么意思,又没有文凭。”面对他人的质疑,李金莲对自己的“任性”另有一番说法:“来到老年大学学音乐是我的梦想,只要是我喜欢的,花多少时间和金钱都值。” 2014年11月的一天早晨,天气异常寒冷,外面刮着呼呼的北风,下着滂沱大雨,人们都还躺在温暖的被窝里睡觉,此时的李金莲却已经顶着寒风暴雨一步步走向候车点。由于雨下得太大,车子行驶至彬江街途中熄火了,她和其他乘客主动下车帮司机推车……等到了学校后,衣服被淋湿的她已经冻得瑟瑟发抖,甚至在想自己能不能坚持上课。可当她走进教室后,老师和同学们对她嘘寒问暖,还张罗着帮她烘干衣服,大家庭的温暖顿时消融了她全身的寒意,更坚定了她追逐梦想的脚步。 怀着“从头学起,甘当小学生”的强烈愿望,李金莲学习热情非常高,但是真正学起来并不那么容易。由于音乐基础差,加上年纪大记忆力减退,她学习上的困难不言而喻。 为了学好二胡,李金莲除了做好预习、聚精会神听课外,还运用“多想、多问、多练”的方法,认真领会老师讲授的内容,回到家里则勤做功课。5年来,李金莲几乎没有缺过一节课,家事再忙每天也要坚持练上一个小时二胡。只要班级组织活动,她永远是最积极的,如今她已经能代表班里去参加表演了。 老年大学的学习让李金莲找到了生活的乐趣,性格开朗了不少,也更加自信,学有小成的她,也不忘奉献邻里乡亲。“现在我经常参加村里的活动,我们村只要有什么活动,都会叫我去唱两句或拉两段,这都要感谢老年大学。”在去年村里开展的重阳节活动上,她不但唱了在老年大学里学的《谁不说俺家乡好》《陪你一起看草原》和一小段黄梅戏,还拉了一段当时新学的二胡曲子,受到乡亲们的夸赞。如今,村里人一说起她,无不竖起大拇指,李金莲成了村里的文艺骨干。“我就是想把自己在老年大学学到的东西都唱出来、演出来,大家喜欢,我就高兴。” 老年大学助李金莲实现了音乐梦,为她的老年生活开辟了一个崭新天地。她为乐而学,以学为乐,尽享“文化养老”之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