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徐建华:照顾独居老人整八年

2015-12-24 17:27|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399| 评论: 0|原作者: 韩善玲 黄永东

摘要: 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   在江西省宜春市城区,有这么一位令人敬佩的憨大哥:他2006年加入义工队伍,从此,在工作之余,他就全身心地扑在助残、扶贫、助学、敬老的公益活动上,自己的家庭却发生了 ...


  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

  在江西省宜春市城区,有这么一位令人敬佩的憨大哥:他2006年加入义工队伍,从此,在工作之余,他就全身心地扑在助残、扶贫、助学、敬老的公益活动上,自己的家庭却发生了变故。其间,憨大哥八年如一日坚持照顾独居老人杨桂英的善举尤其让人感动。

  带着敬意,笔者采访了这位憨大哥——宜春义工联合会会长徐建华。

“您不要担心,我来照顾您”

  话还得从8年前说起。

  今年64岁的杨桂英,至今仍记得8年前的那个日子——2007721日,来社区做义工的年轻人徐建华跑到自己家里,嘘寒问暖、打扫卫生、整理家务……热得满头大汗依然忙碌不停。正是从那天以后,她的生活得以改变,多了一个亲人。

  徐建华回想起当年的情景,那天他在五眼井社区做义工,一名社区工作人员告诉他,有一位叫杨桂英的老人,没有生育儿女,老伴早已离世;老人虽然有一个养女,但已远嫁广州,照顾不了她;老人早年患有风湿性关节炎,需拄双拐下地走路,前两年因为无钱医治,严重的风湿病导致双手变形,生活极不方便,仅靠政府低保维持基本生活。徐建华请求社区工作人员带自己去杨桂英家。老人蜗居在一间不到10平方米的房间里,里面挤着1张小床、2张桌子以及其他生活用品。由于老人行动不是太利索,地上一些刚扔下的纸屑还没有来得及打扫。破旧的厨房里,杨桂英拄着拐杖艰难地摆动着双手做饭,当时徐建华便被深深地触动了。他说:“杨大妈,您不要担心,我来照顾您,以后我一定会尽最大努力让您的晚年过得快乐。”说完,他便忙碌了起来。

  徐建华说,刚开始自己是被杨大妈的坚强感动了,看到杨大妈的身影,似乎看到了自己的母亲。于是他当即决定要照顾好杨大妈的后半辈子。

  杨大妈的手脚不便,徐建华想,自己不是富商巨贾,帮不了大忙,那就从最实际的地方着手吧,于是他决定每天自己掏钱买菜并烧好送去给杨大妈吃。

  自此,徐建华每天无论多忙,只要在宜春城区,都坚持去给老人家送菜。遇到自己生病或者出差,他就会让朋友或者同事给老人烧好菜,按时送过去。相处一段时间后,他这个和杨桂英老人没有血缘关系的人,竟成了老人最信赖的亲人;每天到杨桂英家陪她聊天解闷,做家务,也成为徐建华的一种习惯,至今坚持不辍。

“小徐待我比亲儿子还好”

  早春二月的一天傍晚,笔者走进杨桂英老人所在的社区。提起徐建华的名字,周围邻居无不称赞。81岁的老党员林珍秀老人一直见证着徐建华悉心照料杨桂英老人的点点滴滴,对于徐建华的付出,她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林珍秀老人直率地说:“杨老婆婆真是好福气,没想到晚年竟然能修来那么好的一个‘儿子’。小徐每天给她送她爱吃的菜,帮她理发修指甲,洗衣服,陪她聊天……这样的好人真是没处找啊。”

  当日下午6点左右,只听杨桂英老人家的小狗贝贝叫了两声。老人开心地对笔者说:“肯定是小徐。”笔者出门一看,果真见徐建华拎着两个饭盒匆匆走过来了。一进门,徐建华打开饭盒,杨桂英老人看到有冬笋炒肉,高兴地说:“小徐烧的冬笋炒肉好吃得很,我非常喜欢吃。他昨天晚上给我炒的是鸭胗片炒肉,前天是辣椒炒肉,每天荤素搭配都蛮好。”杨桂英老人高兴地向笔者介绍道。

  8年来,通往杨桂英老人家的路,是徐建华最熟悉的巷道;而杨桂英老人对饭菜的喜好,徐建华也早已熟稔于心。“杨大妈喜欢吃有点辣的菜,不吃牛肉、豆子以及其他太硬的东西。”徐建华如数家珍。

  “如果徐建华一天不来,你会不会想他?”老人沉思了半晌,但随后轻轻摇了摇头,说:“不会的。这些年来,除非是出差,要不然小徐每天都会来我家里一趟。”说完,老人欣慰地笑了。

  8年来,徐建华每月请人上门给杨桂英老人理发;年年组织义工们给杨大妈过生日,送上水果、点心、蛋糕等礼品给老人祝寿,唱响《祝你生日快乐》歌。每逢春节、端午、中秋等节日,徐建华都不忘给老人送节祝福。

  杨桂英老人文化水平不高,也不善表达,她说:“8年来,小徐每天自掏腰包为我送来营养丰富、味道可口的菜肴,把一件别人看来很难做到的事情坚持了下来,我非常感动。小徐待我比亲儿子还好!”

“做公益必须兼顾家庭”

  多年来,徐建华和其他义工所帮助的人远不止杨桂英老人一人,所做的好事也不仅限于扶弱助困。这些年里,他们已资助数十名贫困学生上大学,开展集体公益活动近百场次,辅导问题青年100多人,向社会困难群体捐赠款物数万元。他们用自己实实在在的行动向社会传递着善良与友爱、和谐与温暖。

  曾经,也有人对徐建华等义工做公益甚至帮助杨桂英的动机产生过怀疑,“你们这么做单纯是为了公益么?是想出名吧?”“对一个老人这么好,不会另有所图吧?”……

  对于这样的看法,徐建华表示很无奈,“不是我有多高尚,只是每个人的追求不同吧。可能有的人觉得挣钱、当官有意义,而我认为做公益是有意义的,帮助他人,快乐自己!”

  徐建华于2004年下岗,之后在宜春火车站工作,每月工资只有几百元,妻子没有工作,一家三口就靠他的工资生活。他没当义工联合会会长之前,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帮人摄像赚点钱贴补家用,可是自从他当会长以后,便把所有的业余时间全部放在义工联的工作上了,没有任何回报不说,还经常贴钱帮助别人。由于他长期全身心地投入公益事业而疏于关爱家人,妻子终于忍受不了他的不务“正业”,于2012年跟他离婚了。

  徐建华困惑了:“我到底该不该坚持做下去?我不能因为这些完全忽略了家庭,我觉得对不住妻子。”回忆当时情景,徐建华至今仍黯然神伤。

  离婚后,徐建华给加入义工联的会员们立了一条新规:“做公益必须兼顾家庭,只有把家人照顾好了,才能来义工联为别人献爱心。”

  在徐建华眼里,义工联就像是自己的孩子。20066月,他和30多名爱心人士共同筹建了宜春义工社。20087月,由于爱心队伍越来越大,他就在袁州区民政局申请注册了宜春义工联合会,这也是宜春市第一支正式注册的义工组织。对杨桂英老人的帮助就是义工联成长的缩影。

  徐建华不是超人,虽然和很多平常人一样,他有着自己的追求和梦想,但是他却做到了超乎常人所能做的,让这个社会充满着温暖人心的正能量。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