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黄华幸:教师情未了,心系老干部

2015-12-24 16:53|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837| 评论: 0|原作者: 杨铵

摘要: 江苏姜堰的黄华幸,几十年前就已大名鼎鼎。他以高中数学教学见长,教出了一届又一届姜堰中学子弟,被同行亲切地称为“高中数学教学鼻祖”。他大半辈子从事的是普通教育工作,退休后被组织任命为姜堰市老干部大学常务 ...


    江苏姜堰的黄华幸,几十年前就已大名鼎鼎。他以高中数学教学见长,教出了一届又一届姜堰中学子弟,被同行亲切地称为“高中数学教学鼻祖”。他大半辈子从事的是普通教育工作,退休后被组织任命为姜堰市老干部大学常务副校长兼教务长,在这一全新的老年教育领域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教师之家走出数学名师

  黄华幸19417月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之家,父亲是一名教师,土改时分得三间草房、四亩半田。1962年,黄华幸从江苏师范学院(苏州大学前身)数学系毕业,分配到姜堰中学担任数学教师。“文革”后,国家恢复高考制度,他创造性地开展高中数学教学,非常受学生欢迎。他一讲成名,被提拔为教研组长,各地邀请他去讲学。1983年他入党,担任教务副主任。1986年担任副校长后,还受邀回母校苏州大学讲学。

  “当教师乐在其中。我的姐姐和一个弟弟也是教师。学生对老师的感情,是其他人享受不到的。我在云南、广西讲学不过一二十天,那里的学生后来专程到姜堰中学来看望我。学生在各个领域取得卓越成就,但不忘老师。”黄华幸对记者说。他担任过文教局局长、科委主任,在科委工作期间,取得高级工程师职称,成为为数不多的具有“双高”头衔的人。

  2001年退休时,尽管又有了另外的“双高”——高血压、高血糖,但推却不过别人的热情,他受邀担任某民办学校的教学总监,依然忙得不亦乐乎。

  2005年,市老干部大学需要有新的领军人物,64岁的黄华幸再次进入组织部门的视野。“当时请黄老担任老干部大学常务副校长兼教务长,征求他意见时,他二话不说就来了。”姜堰区委老干部局副局长葛新华告诉记者,“他是个对待工作非常认真的人,报到前,准备了大量资料,把以前的教学、教研活动等都写成了大事记,装订成册。”

  “我退休前做的是普通教育,老干部大学是专业教育领域,我愿意试试看。”早春二月,接过市委的任命文件,怀着对老年教育天地的憧憬,黄校长走马上任。

一切为了老干部学员

  黄华幸上任时,老干部大学已经从机关大院搬迁到市法院原审判庭,他发现有很多地方需改造,比如:教学楼南阳台没有封闭,一到雨天,地面非常湿滑,对老年学员的安全形成隐患;教室临街,马路噪音对教学和学习干扰很强;整个学校还没有配置一台多媒体电脑……这样的条件和他想象的教育硬件设施很不一致。

  学员的学习环境必须安静、安全、舒适。学校放暑假后,他利用时机组织人员封闭阳台,又将临街的单层窗户玻璃改为双层。由审判庭改建而成的多功能厅让他操了很多心:想办法在另一侧新开一个门,方便演出;设计一个活动舞台,这样上课、演出两不误。改建的多功能厅满足了教学和文体演出需要。

  “为了使教学条件和校容校貌得到根本改善,还必须新建教学楼。”黄华幸告诉记者,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他多次跑设计部门请求帮助设计规划,又多次找规划建设部门审批。

  建楼还面临一个经费问题。“我个人也作了努力,请成为企业家的学生慷慨解囊,向有关单位争取赞助,但这只能解决一小部分经费,大头还只能靠政府去解决。”黄华幸说,经过整整一年时间,20068月,854平方米的教学楼终于建成了。在区委、政府和老干部局的关心支持下,每年财政拨给学校的款项逐年增加。新建的教室添置了多媒体电脑、投影仪、空调、音响、课桌椅等现代化教学设施,学员无不交口称赞。

  “我来的时候,这里已经有14个班。”黄华幸说,如何适应现代社会进步和老年教育事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把老干部大学办出规模、办出特色,办出社会效果,是他担任校长后一直思索和努力实践的问题。

  “老同志来校学习,在某种程度上是冲着教师来的,请到一位好老师可以激活一门学科、吸引一大批学员。因此,我们所聘二十多位讲师,都是各学科专家。”他提出“一切为了学员,为了学员的一切”的服务理念,着手改革课程设置,要求课堂上“低起点、慢节奏、重直观、多反复、勤练习、分层次”。

  他认为,管理出效益。学校工作要以教学工作为主、教学工作以课堂为主、课堂以学生为主。他把这个观点移植到老干部大学。在京剧课堂,老师唱,学生一个个接着唱,师生互动,互相教帮。

  “条理清一点、内容精一点、讲解细一点、声音高一点、板书大一点,多层次、多反复、多互动、多交流、多展示。”这是他总结出的适合老年人学习的“五点”、“五多”教学方法。学员还走出去参观学习,进行社会调查、社会实践,举办文艺演出、书画展览等,把学习变成了享受,吸引了更多老干部前来就读。记者了解到,姜堰区老干部大学现已开设中文、书画、拳剑、保健养生、舞蹈、戏曲、器乐、音乐等29个班,有550名学员。

  黄华幸打造出一个老年教育品牌,20107月被评为“全国先进老年教育工作者”,2012年获江苏省“老有所为人物奖”,同年江苏省泰州中学建校110周年校庆,评他为“教坛名流”、“江苏省泰州中学著名校友”,并在校庆纪念册上刊登他的照片和事迹。今年,他荣获“江苏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称号。

人是老了,但还能“为”

  在老干部大学工作10年间,他很少完整度过一个周末假期,没有闲过一个寒暑假。年过七旬的他每天坚持到校。他说:“教师除了有补差辅导任务外,下课就可以离校了。我除了教务,还有很多社会性工作要去处理,比如在周末要经常出借教室给一些单位使用。我也不想旅游,即使让我放假,我也离不开这儿。”

  他总是把别人放在心上。逢重大节日,他对讲师、校工普遍慰问,遇有人生病,他登门看望问候;遇到特殊困难的,他想方设法帮助排忧解难。有一次,一位校工生病在医院挂水,他去看望,回程的途中感到自身不舒服,到附近药店量了一下血压,结果血压高得惊人,但他顾不上休息,回校继续工作。姜堰区委老干部局副局长田杰才回忆说,20104月,黄华幸突发低血糖,幸亏医院抢救及时,避免了病情加重,可他仅仅休息了一个月,病情稍有好转,考虑到学校教学工作临近结束,二十周年校庆活动又迫在眉睫,校内工作十分繁忙,他执意坚持一边上班一边治疗。70多岁的老人还像年轻时那样拼命干,夫人心疼,他说:“人老了,但还能‘为’,我无怨无悔。”

  黄华幸的生活理念是:三个“不比”,不与别人比职位高地、收入多少、住房面积大小。“我住的是姜堰中学的老房子,只有70多平方米。当年学校购买住房二十多套,我都没有要一套。”

  感恩而不忘本,一心把老年教育做好,被黄华幸奉为圭臬。现在,把办学规模稳定在现有层次,同时提升办学水平,是他一心思考的问题。“这要克服很多困难。得想办法为讲师增加点报酬,两节课80元太少了。我们校工一共有9人,一人多岗,分工明确,但都年龄偏大,老年教育工作人员也要后继有人。”

  年轻时在姜堰中学,他每天不到晚上12点不休息;现在他还想做很多事情,但明显感到精力不足。让他自豪的是,他的大家庭11口人,3个大专毕业,8个本科毕业,子女都很孝敬,每每想起来,都觉得是一种精神财富。“这几天,我的三个姑娘,中午回来帮助做家务,重现她们小时候的场景,5个人在家忙活。这也是一种乐趣和享受。”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