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生活质量也有了指标
2015年大中城市退休生活质量指数一经公布,就引起了社会的关注。这是国内机构首次采用指数形式,以退休人群生活品质为主线,全面衡量了城市应对老龄化五大方面的建设情况。一是健康医疗,二是人居环境,三是交通出行,四是社会公平与社会参与五是经济金融。这一指标的公布,预示着在我国向老龄化社会迈进的过程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已经引起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也说明我国的城乡建设要突出平衡发展、合理布局。
一个城市的自然环境是独一无二的,不能效仿和复制。但其它几个方面却是可控的,就看城市的管理者有没有平衡发展的理念,能否在新常态下合理调配和利用资源,因为只有合理配置公共资源,才能提高城市人口总体质量,人口的总体质量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必然会水涨船高。即便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城市,总体资源比不上经济发达地区,胆小有效的平衡,大有大的平衡,不能因为公共资源量少而忽视配置的合理性。硬件条件固然很重要,,社会公平和社会参与应该是重中之重,再好的硬件,老年人得不到尊重和优待,老年人的权益得不到保障,就不会有好的生活质量。
有了指标,就有了参照。按指标去发展总是好事,盼望着城乡发展越来越好,老年人的省会质量越来越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