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老干部之家 首页 专题 建党90周年 征文 查看内容

条条大路通小康

2011-4-27 17:06|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2207| 评论: 0|原作者: 梁绍章

摘要: 条条大路通小康 梁绍章 路是一部史书,记载着人类改善环境的曲折与辉煌;路是一座丰碑,凝聚着决策者和筑路人的艰辛、智慧和希望;路是一道彩虹,引领人们告别贫穷,奔向富裕文明的人间天堂。 第一次见到公路,仿佛 ...
我们党十分重视“三农”工作,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和政策扶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生,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2003年初,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和交通部的安排,做出了实施“村村通公路、村村通公共汽车”的重大决策。县交通局抓住国家利用债券资金补助农村公路的政策机遇,迅速启动了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农村公路建设工程。县委、县政府要求,要把农村公路改造作为服务“三农”、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将农村公路建设和客运班线开通统筹安排,纳入“乡村康庄工程”。在新建或改建通村公路时,将旅客停靠站点纳入总体设计,把站场建设所需的土地建设费用纳入公路建设工程统一安排,做到统一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切实保证只要路修到家门口,班车就通到家门口,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子就能走出家门口,实现“让农民兄弟走上标准路,坐上方便车,奔向康庄道”的目标。为解决地方配套资金,中共博兴县委决定:“村村通”施工单位上缴的营业税,县以下分享部分全部用于农村公路改造;各镇根据财力情况,可从车船使用税、农业税中拿出部分专项资金用于农村公路改造;县交通主管部门加大交通规费征收力度,为农村公路建设提供资金支持;有修路任务的村庄,从“两工”中拿出12个,用于路基、小桥涵建设;以工代赈,倡导企业资助、干部职工捐资和社会各界捐助;县财政实行每公里路补助5000元的优惠政策。为了早日实现“双通工程”,全县上下解放思想,开动脑筋,群策群力,用足、用好、用活政策,把群众修路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兴福镇赵马村村内的六条主要街道,虽然进行了硬化、绿化和美化,但与外村联系的出口路、接头路却坑坑洼洼,雨雪天出不来,进不去,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也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2003年春节刚过,村党支部、村委会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先后召开村民代表议事会、党员会,向全体党员群众征求意见,统一认识,决定对村北及村东出口路面进行硬化。当村民得知修路资金有缺口时,一致表示:集体的钱不够,村民自己凑,咱自己的路,自己修!于是一个个自发捐资修路的动人场面出现了:远在异地他乡经商的赵长永和赵瑞,听说村里要修路,赶紧打电话委托家人捐款;70岁的老党员赵营基将平时节省下来的50元钱捐出来修路;身患疾病的退休教师赵力,手持拐杖亲自把捐款送到村委办公室;村党支部、村委会领导成员更是率先垂范,每人捐资500元;一些民营企业家慷慨解囊,华龙厨房设备厂捐款2.3万元,新潮厨房设备厂捐款3万元,……。从临沂市来赵马村的种田承包户武纪友,在村民自觉捐资修路时写了一首打油诗,他写道:“千里来到赵马村,干部群众都一心,修路为了做善事,我也捐上一万分(即100元)”。短短几天,这个只有500多户、1749人口的赵马村,共捐款16.5万元,解决了修路中的燃眉之急。麦收前,总长6.6公里、路面46000平方米、投资110万元的等级公路胜利竣工,不仅实现了与205国道、省道博(兴)临(淄)路和县乡路的直接贯通,而且为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曹王镇老官村为了筹措修路资金,村老年协会先后向村民和在外地工作的老乡发出《致全体村民的一封信》、《倡议书》和《汇报、求助书》,争取本村村民和外界的支持。老年协会主任李志美、副主任李长河带头捐款1000元;自己掏钱乘车、住宿、就餐,协调争取资金15万元;并通过苦口婆心地做工作,使几家动迁户顺利搬迁。20037月初,1600的通街柏油路和800的通村公路(接头路)胜利竣工,彻底改变了“下雨南泥湾,晴天狼牙山”和雨雪天气门难出、村难进的状况,村容村貌大为改观。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