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老干部之家 首页 家·资源库 好书推荐 查看内容

《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

2015-11-18 14:57| 发布者: 家网编辑15| 查看: 5050| 评论: 0

摘要: 推荐理由时至今日,距离蒋氏去世已经40年有余,寻找真实的蒋介石,正确评价其功过是非,揭示其本相,对于正确认识历史上的国共关系,正确认识和书写中国近代与现代的历史,有其必要;对于建立两岸的和平关系,实现中 ...


  除了骂人,蒋介石有时还动手。

  1919年10月1日 ,蒋介石访问居正,受到人力车夫侮辱,不觉怒气勃发。居正家人与车夫辩论,发生殴打,蒋介石见状,忿不可遏,上前帮力,自然,蒋介石不是车夫的对手,反而吃亏。接着,又"闯入人家住宅,毁伤器具"。蒋介石自知理曲,他想起1917年在张静江门前殴打车夫,被辱受伤一事,真是与此同一情景。当日日记云:"与小人争闲气,竟至逞蛮角斗,自思实不值得。余之忍耐性,绝无长进,奈何!"

  蒋介石打车夫毕竟只是个别情况,更多的是打佣人。1920年12月,蒋介石在船中与戴季陶闲谈,戴批评蒋"性气暴躁",蒋声称"余亦自知其过而终不能改",认为要杜绝此病,只能不带"奴子",躬亲各种劳役。

  1921年4月,蒋介石因事与夫人毛氏冲突,二人"对打",蒋介石决定与其离婚。4日,蒋介石写信给毛氏的胞兄毛懋卿,"缕诉与其妹决裂情形及主张离婚理由"。正在此时,发现毛氏尚未出门,又将毛氏"咒诅"一通。当日,蒋在日记中自责说:"吾之罪戾上通于天矣!何以为子,何以为人!以后对母亲及家庭间,总须不出恶声。无论对内对外,愤慨无似之际,不伸手殴人,誓守之终身,以赎昨日余孽也。"然而,自责归自责,蒋介石仍然时发暴性。见之于日记者有下列记载,试为分类:

  (一)打骂佣人、侍卫、下级:

  1921年4月7日:"叱吓下人,暴性又发,不守口不詈人之誓,记过一次。"

  1925年2月21日:"自误饮水,迁怒下人,逞蛮殴打,尚有人道乎!记过一次。"

  1925年2月22日:"吾勉为庄敬宽和,以药轻浮暴戾之病,则德可进,世可处也。叫人不应,有顷始至,又逞蛮根,日日自悔而不能改之,所谓克己者,如斯而已乎!"

  1925年3月4日:"肆口漫骂,自失体统,几不成其为长官,记大过一次。"

  1925年10月5日:"昨夜十时到黄埔,阍者弛卧,鼾声达门外,久叫始应,又动手打人。记大过一次。"

  1925年10月11日:"为佣人蠢笨,事事不如意,又起暴戾躁急,如此将奈之何!""暴戾极矣,动手打人,记大过三次。"

  1926年1月5日:"脑胀耳鸣,心烦虑乱,对佣人时加呵斥,即此一事,已成吾终身痼疾矣!"

  (二)辱骂同事、同僚:

  1921年10月22日:"庆华、颖甫先后就谈,又发暴性,犯不着也。"

  1922年2月25日:"下午,回八桂厅,对礼卿发脾气,自知形态不雅。"

  1926年1月13日:"茂如来会,以其心术不正,败坏校风,愤恨之余,大加面斥,毋乃太甚乎!"

  1926年8月1日: "动手打人,蛮狠自逞,毫无耐力,甚至误殴幕友,暴行至此极矣!"

  (三)对象不明:

  1925年3月3日:"欲为盖世之人物,不可不自深其学养。近日常多很(狠)厉愤狷,而无静默沉雄气象,其何以几及之也?"

  1925年3月5日:"昨夜骂人太甚,几使梦魂有愧。今日在途懊悔不已。平日宅心忠厚,自揣差近长者,而一至接物,竟常有此恶态,尚何学养可言乎!"

  1925年10月7日:"今日暴性勃发,几视国人皆为可杀。"

  以上三种情况中,不论哪一种,蒋介石都知道自己不对,因此事后对自己也多所责备。他也曾设法改正,例如立誓做到"四不",即"口不骂人,手不打人,言不愤激,气不嚣张"。又立誓作到"四定",即"体定、心定、气定、神定"。还曾提出"三要",即"谨言、修容、静坐",但是,收效不大,暴躁狠蛮,几乎成为他的终身"痼疾"。

  戒客气,警惕虚骄

  蒋介石日记中常见"戒客气"的记载。所谓客气,指的是一种虚骄之气。《宋书.颜延之传》称:"虽心智薄劣,而高自比拟。客气虚张,曾无愧悔。"因此,宋明时代的道学家们也将"戒客气"作为修养要求。

  根据现有资料,蒋介石批评自己的虚骄之气始于1919年。当年2月4日,蒋介石出席许崇智的晚宴,席间,蒋介石"客气与虚荣心并起,妄谈孙先生事",当日即懊悔无已,在日记中自责,认为自己的言谈"不觉自暴其夸鄙,为人所嗤鼻矣"。同年,他自感人才难得,

  检讨原因,认为自己"常有骄矜暴戾之色,盛气凌人之事",不能"虚心包容",所以有才之人不乐为己所用。①

  此后,蒋介石即将"客气"作为自己修养中的大敌之一,称之为"凶德"。1919年9月9日日记云:"言多客气,为人所鄙,良用惭咎。谨其言,慎其行,自强其志,不徇外为人,立身之本也。"同年11月24日日记云:"近日思想渐趋平实,欲改就社会上做一番事业,奈私利心、野心、客气终不能消除何!"

  蒋介石认为:"客气"的表现之一是"言语轻肆,举动浮躁",针锋相对地提出:"我守我拙,言语迟钝。"① 表现之二是是气质涨浮,行为佻达,说话太多,因此提出:多言不如少言,有言不如无言,能言不如不能言。日记称:"人之是非好恶,己之爱憎取舍,默会于心,斯得之矣,何以言为哉!"

  1923年7月16日,蒋介石清晨醒来,自省差误,认为自己"为人所嫌弃者乃在戏语太多,为人所妒忌者,乃在骄气太甚,而其病根皆起于轻浮二字",因此,要求自身今后要"谨然自持,谦和接物"。他表示:"宁为人笑我道学,而不愿人目我为狂且也。"

  戒名利诸欲

  道学家们既反对纵情声色,也反对沉溺名利,视之为"胶漆盆",要人们通过修养,从中滚脱出来。南宋淳熙八年(1181年),陆九渊到朱熹的白鹿洞书院讲学。陆的讲题是《论语》中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二语。他说:"今人读书便是为利。如取解后又要得官,得官后又要改官,自少至老,自顶至踵,无非为利。"朱熹对他的这段讲词非常欣赏,认为"切中学者深微隐痼之病"。

  蒋介石早年修身时,也很注意戒名利诸欲。1919年,他作《四言箴》自励:"主静主敬,求仁学恕,寡欲祛私,含垢明耻",明确地要求自己"寡欲"。6月24日日记云:"今日馁怯有余,谨慎不足,终是名利患失之心太重,能于敬、澹二字上用功一番,庶有裨益乎?"

  蒋介石这里所说的"敬",指的是敬于所事;"澹",指的是"澹"于所欲。蒋介石要求自己将事业放在首位,而不岌岌于求名求利。这一层意思,他在1920年2月的一则日记中表述得更清楚:"事业可以充满欲望,欲望足以败坏各种事业,不先建立各种事业,而务谋餍足欲望,是舍本而逐末也。"

  多欲必贪。蒋介石既要求自己"寡欲",因此,特别注意戒"贪",保持廉洁。1921年,蒋介石因葬母等原因,花销较大,欠下一批债务。次年9月,孙中山命他去福建执行军务,蒋乘机写信给张静江,要求张转请孙中山为他报销部分债务。写信之前,蒋矛盾重重,思想斗争剧烈,日记云:"今日为企图经济,踌躇半日。贪与耻,义与利四字,不能并行而不悖,而为我所当辨。如能以耻字战胜贪字,此心超然于利义之外,岂不廉洁清高乎!一身之荣辱生死,皆为意中事,安有顾虑余地乎!"1923年7月,蒋日记有云:"戏言未成,贪念又萌,有何德业可言!"可见,像他努力戒色一样,对"贪念",也是力图遏制的。

  蒋介石长期生活于上海的十里洋场,习染既久,难免沾上奢侈、挥霍一类毛病。1920年岁末。蒋介石检点账目,发现全年花费已达七八千元之谱,顿觉惊心,严厉自责说:"奢侈无度,游堕日增,而品学一无进步,所谓勤、廉、谦、谨四者,毫不注意实行,道德一落千丈,不可救药矣!"1925年4月,他到上海的大新、先施两家著名的百货公司选购物品,自以为"奢侈",在日记中提醒自己:"逸乐渐生,急宜防虑。"同年5月,自觉"心志渐趋安逸,美食贪乐,日即于腐化",曾严厉自责:"将何以模范部下,而对已死诸同志也?"

  道学家们大都要求人们生活淡泊,甘于"咬菜根"一类清苦生活。上述日记表明,蒋介在这一方面同样受到道学的影响。

  在道学家的修养要求里,寡欲,不只是寡于物质生活,也包括求名一类精神生活内容。在这一方面,蒋早年对自己也有所要求。1925年1月22日日记云:"好名之念太重,一闻蜚语,即觉自馁,是不能以革命主义为中心,而以浮世毁誉为转毂,岂得谓知本者乎!"

  尊"诚",重视形貌

  诚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原意为信实无欺或真实无妄,后来被视为道德修养的准则和境界。《礼记.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将"诚"视为天的根本属性,要求人们努力求诚。在《中庸》有关思想的基础上,《大学》进一步将"诚意"作为治国、齐家、修身、正心的根本。自此之后,道学家无不尊诚、尚诚。北宋的周敦颐将"诚"说成"圣人之本",要求人们经过"惩忿窒欲,迁善改过"之后,回归"诚"的境界。

  蒋介石深受道学影响,自然,他在早年也尊诚、尚诚。1922年11月20日日记云:"率属以诚为主,我诚则诈者亦诚意矣!"这里,"诚"被蒋介石视作一种驭下之道。1923年5月4日日记云:"凡事不可用阴谋诡计,且弄巧易成拙,启人不信任之端。"这里,"诚"被蒋介石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1924年5月3日日记云:"机心未绝,足堕信义与人格。"这里,"诚"才被蒋介石作为一种道德修养准则。

  道学们不仅提出了诸多内心修养方面的要求,而且在人的形体外貌方面也有许多规范。朱熹写过一篇《敬斋箴》,要求人们"正其衣冠,尊其瞻视",在这方面,蒋介石也是身体力行者。1925年2月11日日记云:"莅团部时履不正,为属下窥见,陡觉惭汗。"近年来出现若干影视作品,其中的蒋介石形象大多衣冠端正,这是符合蒋的性格的。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