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转型发展 坚持务实创新 全面做好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
中共乐陵市委老干部局
乐陵市现有离退休干部3739人,其中离休干部135人,退休干部3604人。近年来,我们把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作为工作价值取向,围绕转型发展,坚持务实创新,用心用情做好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连续多年被授予“全省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全市老干部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一、围绕一条主线,加强“两项建设” 围绕“以离退休干部党建统领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这一主线,着力加强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 一是创新组织体系。针对我市老干部思想状况,为有效解决离退休干部管理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积极探索老干部党组织建设的新路子,率先在德州市建立离退休干部党工委,统筹全市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构建起“大党建”工作格局。指导全市各单位全部组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由单位党组织副职担任,离退休干部任专职副书记,密切在职干部与老干部的联系。2013年8月,德州市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现场推进会议在我市召开。 二是优化组织设置。探索“支部+社团”模式,在枣乡京剧社、银龄好声音合唱团等8个老干部社团组建党支部,实行组织关系在单位、平时活动在社团的双重管理,实现了党员管理全覆盖。 三是建立恳谈机制。通过双向约谈、走访座谈、问卷笔谈等形式,主动请老干部就经济社会发展提出意见建议,市委主要领导亲自与老干部面对面沟通交流。对老干部反映的问题,通过老干部局“拟单”、市领导“下单”、责任部门“买单”和老干部“签单”,提高了老干部满意度,疏解了怨气,提升了正气,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和渗透力,确保了老干部队伍稳定。市委书记鄂宏达同志先后两次对此作出专门批示。 四是强化督查考核。将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纳入全市科学发展综合考评体系,将参观考察、情况通报、“四必到、四必访”等工作作为重点考核内容,在全市上下形成了尊重老干部、重视老干部工作的良好氛围。今年5月中组部老干部局来山东调研和10月“山东老干部精神”理论研讨会上,我市2次代表德州介绍了党建工作经验。 二、突出六个重点,保障待遇落实 为确保离退休干部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在落实其政治生活待遇方面,我们重点抓了六个方面。 一是参观考察突出一个“扩”字。紧扣省市局“转型拓面”要求,将参观考察范围由副县级以上离退休干部扩大至正科级实职主要负责同志,参观考察次数由原每年底一次调整为5月、10月各一次,避免了天气严寒不便出行和工程停工无看点的问题。 二是情况通报突出一个“广”字。在人员上,既包括市乡老干部,又包括老干部联络员和社团党支部书记;在内容上,既通报全市情况,又通报组织工作、老干部工作;在形式上,既有书面材料,又有短信、微信和网络平台。 三是送阅文件突出一个“细”字。将尊老敬老的爱心体现在每一个具体的细节,对所有发放给老干部的文件,在排版时均将字号放大,方便其阅读。 四是离退休费发放突出一个“增”字。在市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每次工资调整都优先考虑老干部,特别是企业离退休干部离退休费实现了“十二连涨”,保证了老同志能过上有尊严的晚年。 五是医药费报销突出一个“改”字。不断完善离休干部医药费报销机制,由最初的年度报销改为季度报销,去年起实现了“随就医随结算”,减轻了离休干部医药费垫付压力。 六是特困救助突出一个“实”字。坚持实事求是、公开透明,严格执行“个人申报—单位初审—老干部局实地审核”的工作流程,杜绝关系救助、人情救助,真正做到应救尽救。自2010年开展该项工作以来,累计发放救助金56.8万元,救助261人次,未发生一起信访事件。 三、搭建四个平台,推进文化养老 我们整合资源,搭建平台,不断满足老干部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了其晚年生活品质,促进了幸福养老。 一是搭建持续充电的学习平台。利用留成党费,为老干部订阅发放《大众日报》《党员干部之友》《中国老年报》《养心》《健康指南》等10余种报刊,让他们了解上级政策,注重养生保健。先后以“老有所为”“从严治党”“志愿服务”“文化养老”为主题,邀请德州市监察局副局长王东庆、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孟庆胜等,举办多期专题培训班,确保了老干部老有所学、思想常新。 二是搭建架构完整的组织平台。依托老干部人才信息库,指导有相同兴趣爱好的老干部组建社团协会。在市直部门,先后建立了枣乡京剧社、康乐乒乓球协会、秋实文学社等8个社团;在乡镇(街道),建立了田园风秧歌队、俏夕阳合唱团等15个社团,帮助制定了社团章程,加强了自我管理。 三是搭建环境良好的阵地平台。规划建设活动中心、老年大学、门球场3处活动场所,总面积达2518平方米。活动中心设有阅览室、棋牌室、健身室等功能室,满足不同爱好老干部的活动需求。开办舞蹈、京剧、书画等6个兴趣班,近300名学员参加学习。在各单位党支部,按照有场所、有设备、有经费、有制度、有活动的“五有”标准,分别建立了活动室,为老干部开展活动提供了良好环境。 四是搭建丰富活跃的活动平台。指导开展文艺汇演、送戏下乡、门球比赛、书画摄影展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50余场次,丰富了老干部文化生活。无论是“中国梦•桑榆情”摄影书画展,还是“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文艺汇演”,老干部们都积极响应、踊跃参与,展示了老同志晚霞风采。 四、用好三个优势,引领作用发挥 努力将老干部的各种资源优势转化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财富。 一是用好政治优势,发挥“宣传队”作用。通过组织成立红色教育宣讲团、担任党校客座教授等形式,引导其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青年干部教育培训、青少年党史国史教育等方面发挥作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期间,在电视台、市报开设“百名老干部访谈”专栏,向社会传播好声音、传递正能量,为广大党员干部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冀鲁边区纪念园开放后,邀请李安甫、刘风阁、李延龙等离退休干部担任义务讲解员,累计讲解25场次,受教育干部群众3000多人,把红色基因牢牢植入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内心深处,起到了“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效果。 二是用好经验优势,发挥“智囊团”作用。通过座谈会议、上门走访、发放征求意见信等形式,引导老干部建言献策、当好参谋。老干部提出的15条合理化建议先后转变为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其中“推进红枣产业发展的建议”被采纳后,市里成立了专门的红枣产业推进委员会,从市场开拓、科技人才、文化旅游等8个方面着力推进,引进由3名“千人计划”和3名“泰山学者”组成的6人研发团队,每年的枣博会交易额不断提高,影响力越来越大,呈现出老干部奉献劲足、枣产业提档升级的良好局面。 三是用好威望优势,发挥“稳压器”作用。老干部来自群众、融入群众,与群众“零距离”,他们的话在群众心中有份量,做群众工作有优势。我们通过返聘的方式,引导老干部在两区同建、征地拆迁、信访维稳等工作中发挥作用。如市中街道、黄夹镇和经信局、文广新局等单位,聘请退休干部担任“调解员”,深入群众宣传政策、晓以利害、化解矛盾,推动了工作开展,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