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前夕,局长安排我们攀登了摘药山,到柘山镇华家宅村,体验了一下“农家乐”。 摘药山位于安丘市政府西南63.8公里,2小时3分钟车程。处北纬36°08′42.53″,东经118°59′22.56″,海拔495米。相传春秋时楚国道家创始人李耳(老子)曾到此采过药,故取名摘药山;又因早年布满柘树,亦称柘山,又名高柘山、柘岳。山体为石灰岩和玄武岩。 生长在摘药山东南冢头村的刘朴(刘璞),号柘山,他对柘山有特殊情感,从他的诗文可以了解明朝时的境况: 登柘山 此山俗名摘药,正名宜称柘岳,出《汉书·颜师古注》。其来久远,特僻,居莒渠之交,兴废不常,数十年前所创碧霞祠、玉皇殿经荒圮废,地域虽存,而屋瓦飘残,大非昔比。乙卯大祲(jìn)之后,道士赵守鸾、赵守凤兄弟,竭力修复,诸殿焕然。殿前悬门建阁,伟然可观。自有山场以来,未有盛于今日者。道人案记,余稍叙其始末,并前后登山二首,附灾诸石,以券异日,天启丁卯哉生明。原任江西道监察御史,巡按淮阳,莒邑刘朴谨识。朝朝暮暮一峰奇,蹑屐凭高险更披。 县启龙门昔作镇,云连书院古多祠。 鹊华古柏山容老,鸡唱扶桑海日曦。 似此胜因寰内少,奈何人事有差池。 丙寅仲冬再同宁野李山人同登感题 四十年前曾一游,重来三殿更悠悠。 浮云缭绕诸峰尽,匹棘依稀万井秋。 西望穆陵关作塞,东临沧海市为楼。 壶公日月应常驻,早向名山伴羽流。 山顶尚存明代所建碧霞祠、玉皇殿和老子庙遗址。 玉皇殿前边看一门两窗,应是3间,为“无梁殿”(顶为拱形),全部是经过雕凿的石灰岩。拱门上边刻“金扉云宫”4字。 2009年,当地老乡按照旧时“先有老子后有天”的先例,在玉皇殿之上修复了“老子庙”。这老子庙规模很小,不经过指点,人们不会认为那就是老子庙。因为很难登临,只能在玉皇殿进香烧纸。 前年开始, 老乡们 对玉皇殿进行了维修并立起了一组雕塑, 重修了老子庙,扩大了规模,在玉皇殿北面修了台阶,虽然陡峭,但解决了到老子庙进香的问题。 摘药山盛产柴胡、丹参、黄芪等80多种药材。登山东望,海天一线,当年老子就是看好这块风水宝地,便在山腰开挖一岩洞定居下来,每日上山采集各种药材,通过“海眼”汲取东海龙宫之水,炼制成“老子仙丹”广散民间,为民祛病救命。后人为感念老子的恩德,称老子为“老子爷”;老子居住的摘药山为“老子爷山”,老子居住炼丹的山洞叫“老君洞”,老子由山洞到山顶的道路叫“李家巷”,老子采药歇息的地方叫“李家顶”,山下李姓村即柘山镇驻地村名叫“老子”。每年节假日、星期天都有不少游人到此观光旅游,特别是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五老子诞辰、三月十五山会,来自各地的游人达数千人,到山顶烧香许愿,敬奉“老子爷”。自2000年以来,当地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大搞封山育林绿化和道路建设,使摘药山更绿、更秀美,2010年开始实施的“村村通”工程,使公路修到了半山腰。 在扩建、维修庙宇的同时,开辟了通往山顶的盘山路。现在,盘山路上半部分已经完成了石头台阶的铺筑,下半部分正在铺筑中。 张家宅村,位于柘山镇驻地北,南北向的材孔路串村而过,村北是通往书院山的公路。这个村立足村情,苦干实干,不断开快生态立村、旅游富村、文明兴村步伐,逐步把一个“穷山村”变成了和谐秀美的旅游先进村。先后获得省级绿化示范村、省级生态文明村,是安丘市“最美村庄”之一。是今年8月份国家旅游局公布的全国首批“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山东省61个)。 闲话少说,有图有真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