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安丘党校组织教师开展了一次旨在促进“教育与健身”的徒步考察寻访齐长城安丘城顶山段及城顶山战役遗址、深入了解安丘历史、进行伟大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的活动。活动北起城顶山山北脚下,目的地是城顶山南畔该校帮扶点——安丘石埠子镇柳河峪建在南顶子山上的新村,沿途主要有多处齐长城遗址,再是属于城顶山战役的多处战斗发生地。 关于齐长城安丘段的有关网络资料
一、齐长城安丘段·概述 齐长城是春秋战国时齐国为争霸天下而修建的军事巨防,它修建于公元前685年至公元前485年间,比秦长城早400余年。齐长城横亘于山东境内,西起黄河东岸的长清县孝里镇广里村北,横越泰沂山区,东至黄海西岸的青岛市黄岛区东于家河村东北入海,途经18个县市区,全长618,893米合1237.8里,遗址高在2米—5米间,宽在7米—15米间,现存遗址长度398,328米,占总长度的64.36%。齐长城始建于春秋初期,完成于战国,先后有19位齐王参与修建长城,分三段筑建,先西段,以防鲁、晋等国,再东段,以备楚,后中段,使整个长城连为一体。长城沿山脊修建,蜿蜓曲折,根据不同的地势,或石块垒筑,或灰土夯筑,或以沙石混筑,或以陡崖为城,在崇山峻岭中,绵延逶迤,十分壮观。
安丘境内齐长城自西南与临朐、沂水交界处太平山入境,沿与沂水分界线东行,至青石胡同后完全进入市境内,然后向东转南至浯河出境,与沂水复线的第二段相接,途经石门顶、石虎山、磨山、大车山、紫草山、城顶山、摘药山等主要山峰,跨越75座山头,全长46,550米,合93里多,现有遗址39,000米,占总长度的83.7%,途经郚山、柘山、庵上、石埠子等镇。长城沿山势修建,沿线地质为玄武岩、火山岩、麻岩、粘土、砂土等,构筑用料多就地取材,或石块垒筑,或沙土夯筑,或以山体陡崖为城,两侧成堆的擂石、山寨遗迹和峰燧等依稀尚存。 齐长城从太平山向东,沿与沂水边界线至青石胡同,长12,300米,除西太平山2,000米左右辟为农田外,均有遗址,沿山南崖走向,自西向东有烽火台遗址和山寨遗迹;至青石胡同后,由东行转东北行,穿越磨山、大车山、紫草山等山峰,至马时沟村北山遗址连续不断,长14,750米,平均宽度约12米,高约3.6米;从马时沟村北向东南转西南再转南,穿越北河水库、悬崮山、峰山、城顶山、搁灯山、钟楼顶、摘药山、虎崖等山峰,至浯河有遗址,长19,500米,遗址平均宽度约11米,高约3米,峰山顶有城堡遗址,据访,为清代乡民为防捻军修建的“围子墙”;城顶山西南有双面墙体,宽约5.5米,高约2.5米,山上关隘被拆除。太平山海拔523米,为境内群山之冠,山体为玄武岩,四周陡峭,其顶极广,当地人称“八里长,八里宽,中有四十八顷田”,沿山南麓有城址。右为大王村北崖,1994年,当地农民曾在城址下挖出尸骨、灶坑、草木灰及烧土等。1996年,七箭村村民王国奎曾在青石胡同西侧1600米处的城址上土垄内挖出青铜冷兵器接头。城顶山遗址上,1943年国民党五十一军军长于学忠率部在此与日寇血战(于学忠后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部长),修建的战壕、指挥所掩体等依然尚存,有的地段借用墙基加高加厚加固十分明显。摘药山东山脚有双面墙体,宽约7米,高约3米,虎崖南山脚至浯河约1400米的遗址被辟为农田,已无墙基踪迹。
有关齐长城的史料记载及安丘段修筑的大致时间,《竹书纪年》载:“周显王十八年(公元前351年)齐筑防以为长城,齐宣王时,复向东修至海滨。”《齐记》载:“齐宣王乘山岭上筑长城,东至海,西至济州千余里,以备楚。”明万历《安丘县志》载:“ 八十里(县治西南)曰太平山上有长城岭。”又载:“古长城,一名长城岭,在太平山上。” 清光绪《临朐县志》载:“长城在大岘山上,沿沟壑伏,沿崖阜起,西接博山之岳阳山凤凰岭,东随大弁山入安丘界。”据史载考,安丘段齐长城应属东段长城,应是在齐宣王以后修建的。
安丘段齐长城的重要特征为一复线长城,是齐长城三条复线中最长的一条。这条复线长城,自临朐与沂水交界处脖根腿南山与主线长城分离,自东北行至临安丘交界处太平山,进入安丘境内,沿主要山峰东行南折过浯水,达安丘与沂水交界处卧牛城,进入沂水境内,沿沂莒边界南行至三楞山与南部长城主线会合,全长63,890米。
安丘齐长城沿线文物古迹众多,独具特色,有城顶山南麓的公冶长书院,有城顶山东麓的庵上石坊,有摘药山南麓的齐召忽墓等等。
安丘齐长城沿线还有许多美妙的传说和神奇的故事。如大车山下孟姜女哭倒长城的传说;摘药山上老子庙的传说;城顶山下公冶长识鸟语的传说;擂鼓山上关羽“试刀石”的传说等。
安丘齐长城遗址的城顶山段和大车山段,因植被茂密,树木葱郁,苍松怪石,风景秀丽,正在建成旅游开发区。城顶山为安丘境内历史文化名山,海拔429米,因山顶有齐长城和山南麓有公冶长书院,又称齐城山和书院山。大车山,相传齐国修建长城时,有位大夫乘车前往视察,行至该处山岭时,车辆损毁,弃之山下,故取名大车山,现已建成五龙山风景区,因该段山势五脉相拥,巧似五条龙相聚首,建风景区时,便以五龙山命名。
齐长城是中国最古老的长城,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长城。齐长城是山东人民的骄傲与自豪,它与万里长城同样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象征。齐长城是山东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是一项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它象一条巨龙横卧在齐鲁大地上,将黄河、泰山、大海连为一体,成为神州大地上一项独特的文化景观,岁月苍桑,时光荏苒,现在它虽然只剩下残墙断垣,但山东人民建造的齐长城是不朽的。2001年6月,齐长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
《齐长城》,路宗元等著,山东友谊出版社1999年版;《齐长城遗址》,刘冠军撰文,安丘市人民政府网站。 二、齐长城修缮工程24日启动,安丘城顶山段在列 安丘讯 据山东省文物局局长谢治秀介绍,我国建筑年代最为久远的长城——齐长城的修缮工程于2015年6月24日正式启动。首批修缮工程包括18个段落,设计总长度61公里,投资预算达2.08亿元。
齐长城首批修缮工程以济南长清区至陡岭子段为起点,包括沂水县穆陵关西段、安丘城顶山段、黄岛黄山至陡楼段等18个段落,设计总长度达61公里,横跨8市、10县区,预计投资2.08亿元,其中国家、省到位资金9000万元。
此外,谢治秀表示,山东今年将重点实施一系列针对齐长城的修复工程,包括对齐长城墙体的保护、沿线两侧山坡区域自然环境恢复治理、相关军事设施和村镇兵营遗址的保护等工程。通过这一系列工程,山东省将打造“齐长城人文自然风景带”,用文化遗产展示、沿线景观建设、文物旅游设施提升等手段建设历史文化景观带。
齐长城位于山东境内,修筑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现存有准确遗迹可考、保存状况较好、年代最早的古代长城,首开长城建筑史的先河。齐长城西起黄河,东至黄海,途经济南、泰安、淄博、临沂、青岛等8市、17县,全长641.32公里。
(刘春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