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省级医疗单位老干部部门的负责人最近和我们联系,说不久前,他们单位组织离退休老同志体检,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居然有三位退休女职工同时被查出患上了乳腺癌。希望我们能够加强对乳腺癌防治知识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相关知识,减少乳腺癌的发生。为此,我们专门采访了全国著名乳腺外科专家、江苏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副院长兼江苏省乳腺疾病诊疗中心主任王水教授。 乳腺癌对女性健康的危害需要重视 王水教授介绍说,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人们已从媒体介绍的一些患乳腺癌去世的著名女演员的情况中,了解到乳腺癌给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饰演过林黛玉而广受人们欢迎的著名演员、从商后被《世界经理人》周刊社授予“中国经济年度风云人物”荣誉称号的陈晓旭,2006年5月,被查出罹患乳腺癌,第二年的5月就在深圳香消玉殒,年仅42岁。 曾经为《东周列国》、《女子特警队》等多部影视剧演唱过让观众耳熟能详的主题歌和片尾曲的独唱演员叶凡,2003年被查出患乳腺癌,于2007年复发并广泛转移,同年,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去世时年仅37岁。 再次震动社会的是,著名青年歌手姚贝娜因乳腺癌复发逝世。姚贝娜2011年被查出患有乳腺癌,接受了乳房切除手术等治疗,但2015年1月肿瘤复发,医治无效,年仅33岁。 王水教授说,我们从媒体上得知的,仅仅是一个个乳腺癌患者个体的情况,据有关资料统计,全球每13分钟,就有一人死于乳腺癌。乳腺癌已经成为严重威胁女性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疾病之一。随着乳腺癌的发病率增加,死亡率也在明显上升。 而据2014年《中国医学论坛报》的报道,在我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已经高达25.89/10万,而死亡率高达16.62/10万,乳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女性癌症之首。 有关研究还发现,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呈现明显的双高峰,第一高峰为45岁至55岁,第二高峰为70岁至74岁,也就是说这两个年龄段的女性成为了最易患乳腺癌的人群。 江苏的发病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达到39/10万,乳腺癌患者的发病年龄跨度很大。江苏省中医院曾经接受了一名101岁的乳腺癌患者,并成功地给其进行了手术治疗,也有小小年纪就患上乳腺癌的,到江苏省人民医院就诊的患者中,年龄最小的患者仅16岁。 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呈现出了年轻化的倾向,乳腺癌患者中年龄在40岁以下的占到了两成。 另外,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上升速度最快,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正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已成为城市女性的第一杀手。这一点也是值得我们高度重视的。 虽然乳腺癌与少数几种类别的肿瘤,例如甲状腺癌相似,其自然病程通常很长,一般认为,乳腺癌细胞的倍增时间平均为90天,也就是从患者机体的第一个细胞恶变开始计算,经过30多次的倍增,瘤体才能达到直径为lcm的球体,这通常需要7~8年之久的时间,但是在这段时间里,由于患者缺乏疾病意识以及筛查不够普及,一些乳腺癌很难被发现,导致治疗被延误,甚至丧失了治疗的时机。 恶性肿瘤具有侵犯正常组织和发生远处转移的特征,乳腺癌扩散转移的主要方式,一种是直接向周围组织,一种是经淋巴道和血流扩展。直接向周围组织的是蔓延而侵犯邻近组织;通过淋巴通道的,最早转移至同侧腋窝淋巴结,也可转移至胸骨旁淋巴结;而往血道转移的,常见远处转移部位包括肺、骨、脑、肝等脏器。 哪些人更需要重视对乳腺癌的防治 王水教授介绍说,尽管医学科研人员在积极努力,希望搞清乳腺癌(以及所有癌症)的确切发病原因,以彻底战胜癌症,但到目前为止,乳腺癌的病因仍没有能够被完全了解清楚,令人宽慰的是,研究人员研究发现,乳腺癌的发病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与一般人相比,具有乳腺癌高危因素的人更容易发生乳腺癌。所谓高危因素是指与乳腺癌发病有关的各种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为大多数乳腺癌患者所具有,因此,它们被称为乳腺癌的高危因素。 性别情况 与男性相比,女性更易患上乳腺癌。乳腺癌的发病,男性并不多见,男性的发病率在整个乳腺癌患者中只占到大约1%,在男性恶性肿瘤中的发生率为0.1%左右。男性不仅乳腺癌发病率比女性低,而且发病的年龄也比女性乳腺癌的平均年龄要高,一般平均要高出6~11岁。男性乳腺癌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下无痛性的肿块,其肿块的边界常不清,早期常常就可能有皮肤或胸肌粘连,腋淋巴结转移率较高。 地域情况 世界范围内,乳腺癌在发达国家的发病率较发展中国家高。在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呈现出城市高于农村的情况。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以及省份乳腺癌发病率较小城市和经济欠发达的省份要高。 2014年10月,在上海召开的“第九届上海国际乳腺癌论坛”传出的消息称,目前,我国城市乳腺癌发病率已达34.3/10万人,是农村的两倍。 城市乳腺癌发病率高于农村的原因很多,主要可能与城市女性的生育率水平持续走低、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西化、环境污染、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度高等多种因素有关。 月经情况 主要是初潮年龄和绝经年龄方面差别。妇女初潮年龄(来第一次月经时的年龄)对乳腺癌的发生是有一定影响的,初潮时间早于13岁者,乳腺癌的发病危险性为月经初潮年龄大于17岁者的2.2倍。 绝经的年龄也与乳腺癌发生的危险性相关,绝经年龄大于55岁者比绝经年龄小于45岁的危险性要大。 初潮年龄早和绝经年龄迟的女性暴露于雌激素的时间更长,对乳房产生的影响时间也长,从而增加了患乳腺癌的几率。 婚育和哺乳情况 独身与已婚者相比,患乳腺癌的危险性更高一些。未生育过的女性与有生育经历,尤其是多次生育经历的女性相比,患乳腺癌的危险性相对要高。从生育年龄上来看,患乳腺癌的危险性随着初产年龄的推迟而逐渐增高,初产年龄在35岁以后者的危险性要高于无生育史者。 临床上发现这样的现象,经过哺乳的乳房细胞更稳定更成熟,这样,对抗外界侵袭的能力就更强。不哺乳是一个较为重要的高危因素。现在很多年轻女性要么不生孩子,要么很早就给孩子断奶。虽然没有做过统计学计算,但哺乳最好不少于8个月,这样可以有助于预防乳腺癌。有证据表明,过度的雌激素刺激是乳腺癌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孕激素则可能是一种保护因素。因此,哺乳可以通过孕激素的保护作用来降低乳腺癌发生的危险性。 家族史情况 乳腺癌虽然不是传染病,但它是有一定的遗传性的。有乳腺癌家族史,尤其是母系亲属中有一人以上患过乳腺癌的,那么,本人患乳腺癌的可能性,就比一般女性要大。有资料认为,约有10%的乳腺癌来自于遗传。 雌激素情况 雌激素是导致乳腺癌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经济的发展、物质的丰富,国内不少的儿童普遍出现性早熟的情况,由此,乳腺癌患者也开始表现出低龄化趋势。月经初潮年龄在12岁之前或停经年龄在55岁以后的女性,以及长期服用避孕药的女性,因其身体长期暴露于雌激素的控制之下,患乳腺癌的几率相对也比较高。另外,现在市场上的很多女性保健品(包括内服和外擦的)都含有一定量的雌激素,雌激素是一把“双刃剑”,它的确具有延长女性的“青春期”等效应,但也容易引起乳腺导管上皮细胞的增生,致使癌变的可能性增加。应用雌激素时间较长的女性,短期内可能并无异常,但患乳腺癌的危险性却会大大增加。 膳食情况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上海医学研究人员的研究就发现,上海居民的动物性脂肪摄入量比50年代增加了5倍。上海学生中肥胖率的比例也随之逐年上升,营养过剩、体重超重可能使女性的月经初潮提前,并使成年后乳腺癌的发病危险性增加。 高脂饮食致使女性初潮年龄进一步提前、绝经年龄逐步退后,也与引起乳腺癌危险性增加有一定的相关性。 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把乳腺癌重新定义为“慢性流行病”,建议人们多吃植物来源的食物,多吃蔬菜和水果,少食高脂食物,特别是动物来源的高脂食物,以降低发生乳腺癌的风险。 此外,饮酒也会增加乳腺癌发生的危险性,有关研究人员的调查发现,经常饮酒的妇女患乳腺癌的几率较高,英国学者的研究报告称,每天摄入8克酒精将使妇女患乳腺癌的概率增加约6%,酒喝得越多,患乳腺癌的概率就越高。 运动情况 不少关于运动与乳腺癌发生几率的研究结果均显示,运动和乳腺癌风险之间呈现负相关性,运动可以降低所有人群的乳腺癌发生风险。经常进行适当运动,不仅可降低乳腺癌的风险,而且还有助于提高已患乳腺癌的患者的生存率。这一效应对从年轻就开始运动的妇女来说尤为明显。对于降低乳腺癌的风险方面,绝经前或正常体重的妇女从运动中获益最大。有研究人员对年龄在50~74岁之间的7万多名女性进行了长达17年的追踪调查,发现步行就可以使女性乳腺癌危险明显降低。而运动时间长、强度大,防止乳腺癌的效果更好。每天进行中等强度运动30分钟,或者每周运动3~3.5小时,可以使乳腺癌危险至少降低20%左右。 体重情况 相对于标准体重的人来说,体重增加尤其是绝经后肥胖与乳腺癌发生的危险性呈正相关,有研究认为,每增加10公斤体重,乳腺癌发生的危险性可增加20%左右。 大便通畅情况 长期便秘的女性与大便正常的女性相比,相对更容易发生乳腺癌。加拿大多伦多癌症研究所的专家发现,便秘者的粪便中存在一种致突变原。经测定,该突变原与目前已知的几种致癌物质类似。这些致突变原经肠道吸收后,可随血液循环进入对其相当敏感的乳腺组织,这样,导致乳腺癌发生的可能性明显增加。 王水教授提醒说,具有上述高危因素越多的人,越要重视乳腺的自检和体检。要注意去除和避免可能增加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努力降低发生乳腺癌的风险。 早发现早治疗是防治乳腺癌的要法 王水教授介绍说,面对着日益增加的乳腺癌的发病率,我们一方面要积极去除高危因素,努力降低乳腺癌的发生风险;另一方面要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是提高乳腺癌治疗疗效的关键。 长期以来,医学人员一直在努力,以便让乳腺癌患者能被早期发现,并对乳腺癌的发病原因进行深入的调研,同时努力寻找和创新最有效的治疗技术。近年来,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率也在不断上升。医学人员一方面试图阐明乳腺癌的发病机制,以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另一方面,努力归纳总结乳腺癌的早期征象,寻找和研发新的早期诊断手段。 王水教授介绍说,如果乳腺癌能够被早期诊断,手术时可能只要完整切除肿瘤,可以避免全乳房的切除。 不久前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年报显示,我国乳腺癌的五年生存率已经高达73%。这一方面得益于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另一方面是人们对乳腺癌防治的重视,乳腺癌的筛查功不可没。有关单位开展的两癌(宫颈癌、乳腺癌)筛查,使得患这两种癌症的患者能够被早期发现,并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 王水教授介绍说,早期诊断需要依靠有意识地自检和定期的专科检查。因为大多数的检查者,仍以乳房肿块做为诊断乳癌首要的体征。所以早期的乳腺癌患者,还是很容易从检查者的手下漏过。 早期乳腺癌,经过手术治疗后,10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有的患者的生存期甚至可以长达30年以上;但如果确诊时已经到了晚期,活过5年的机会不到20%。所以,为了遏制住乳腺癌这个恶魔,最好的办法就是,女性一定要定期体检,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影像学的检查。 检查项目要根据不同的年龄、不同的体型、不同的腺体密度,选择不同的检查手段。也就是要实行个性化的检查。 临床上,对于怀疑乳腺癌的患者,一般先是医生的手诊检查。直径在1厘米以上的肿块,专科医生采用手诊的方法是可以查出来的。但如果肿块不大,或是摸不出肿块的乳腺癌,则需要通过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检查、X线检查甚至核磁共振检查才能查出。 超声检查,是诊断乳腺癌重要的方法之一,对鉴别不同类型的乳房肿块有独特的优势,而且安全、经济、无辐射损伤,是年轻、腺体致密型乳房患者的首选检查。但以钙化为特征的早期乳腺癌,超声检查有可能会漏诊。 钼靶检查,是乳腺癌有效的筛查手段,可清晰地反映出结构扭曲、异常钙化灶等早期乳腺癌的特殊征象,欧美国家推荐40岁以上女性每1-2年进行一次钼靶检查。尽管钼靶机已经比较普及,但年龄在40岁以下的年轻女性最好还是采取超声检查的方法,而不要做钼靶片。一方面太年轻的乳房比较致密,拍钼靶看不清楚,二是太年轻的乳房经常接受X线检查,射线可能会有累积,导致对乳房的损害。 不同的情况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检查,一些乳房特别丰满的人,探查的距离可能不够,做B超就会有困难;而对于特别瘦的人,钼靶夹不住,这样一些情况的人就要做核磁共振检查。 检查中,对一些患者还可以采取X线联合超声检查的方法进行互补,以提高诊断率。 对一些手查、X线和超声检查后仍然有怀疑的患者,可以考虑核磁共振检查。 对于小的难以触及的肿块,或以钙化灶为唯一表现的病灶,王水教授说,可以通过X线下三维立体定位床,加以准确定位穿刺,吸出部分组织,做病理学检查,以确定病灶的性质,并为手术方式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然后在可疑病灶处放置导丝,这样,为手术时准确切除病灶提供标识。这是早期乳腺癌精准诊断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进行体检和筛查以外,作为女性最好还是要学会自查。尽管对自查的作用国内外都还有争论,但结合我国的国情并从临床上的实际情况看,倡导自查可以帮助女性朋友提高自我检查和体检的意识,并且能够在发现异常后及时到医院检查,医生通过诊断后确定有没有问题,需不需要进一步采取仪器进行检查,还是有一定意义的。 自查可以每个月进行一次,绝经前的女性,在月经结束后7到10天进行,绝经后的女性,每个月选择一个固定的日子定期进行自查。一旦发现有可疑变化时,应及时去医院专科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