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度夕阳红 泗水县圣源丽都小区业主委员会工作纪实 (作者谢长学) ![]() 初春的早晨,朝霞万道,一轮红日冉冉从东方升起。圣源丽都小区业主委员会的五位同志,五位白发苍苍精神矍铄的老者,沐浴在春天的晨光中。 主任,孔召安,中共党员,退休前任泗水县科委副主任。副主任苗风连,退休前任县轻工机械厂工会副主席。常洪磐,中共党员,退休前任西曲泗小学校长。委员,田玉明,中共党员,退休前任肺结核病医院院长。王龙科,中共党员,退休前任县机关印刷厂厂长。2014年,他们五人被选举为圣源丽都小区第一届业主委员会成员。 人生七十古来稀,他们的平均年龄是七十二岁,最大年龄七十四岁,最小年龄六十七岁。五人的年龄相加,总和恰巧是360岁。用他们老者的睿智、经验、付出,描绘圣源丽都小区的充满诗情画意,充满理想,充满色彩的无限大的家园。 他们走马上任干了四件事。 首先是大门的改造。小区两个大门,西大门,南大门。西大门为正门,南大门为辅门。情况恰恰相反,南大门的人流量、车流量远远超过了西大门。辅门变成了正门。南大门设计的门窄,大门口拐角处又是直角,电动车,自行车,汽车出入很不方便,碰伤,刮伤,摔伤发生了几十起。交通事故频频发生。大门的墙壁被车辆刮碰成了花狗脸。南大门的改造是当务之急。他们五人还有小区物业经理颜丙强一起研究南大门的改造方案。他们决定拆掉大门两边的人行道小门,加宽主门,把大门口拐角处的直角改造为外八字弧形角。说干就干,他们找建设局,联系开发商。建设局的领导被这五位老人的热情挚着的精神所感动,很快就批准了他们的改造方案。南大门改造好了,减少了大门口的交通事故,方便了小区群众。 南大门改造好以后,他们又酝酿着小区的道路问题。小区的道路是用水泥砖铺设的,小区里有一千多户人家,三千多人,四五百辆汽车,水泥砖质量差,经不住车辆的长期碾轧,再加上雨水浸泡,冰冻粉化,本来平平坦坦的道路变得凹凹凸凸,车辆颠簸难行,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他们决定改造小区的道路,把水泥砖路面改造成为水泥路面,这是小区的百年大计,也是造福小区群众的大事。 把水泥砖路面改造成为水泥路面,说说容易做起来难,把计划变成现实谈何容易。“钱”是个硬东西,说一千道一万,没有钱说啥都不算。业主委员会没有钱,小区物业没有钱。“钱”从哪儿来!小区开发商是小区道路的承建者,小区道路出了问题自然归开发商负责维修和养护。五位老人又与开发商展开了攻坚战,协商、协商、再协商。研究、研究、再研究。五位老人锲而不舍,持之以恒,他们找建设局,找县里的领导,找开发商,在有关单位和领导的协调下,终于达成了改造小区部分毁坏的道路的协议。同意把水泥砖路面改造成为水泥路面。 改造小区路面的工程开始了。挖掘路基,清理建筑垃圾,浇灌水泥路面,施工进行得非常顺利。那时候,恰逢三伏天,天热得像蒸笼,五位可亲可敬的老人,顶着炎炎烈日,站在憋闷、烘烤、炙人的热浪中,他们提着茶杯,拿着芭蕉扇,大汗淋漓地跟在铲车后面指挥着施工。他们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检查施工质量,指挥小区进进出出车辆和人员的安全。他们轮流值班,分工负责。断断续续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硬化水泥路面六条,总长度三百多米,总面积三千多平方米。 孔召安的104岁老母亲重病在床,直到老母亲病危他才停下手中的工作,去侍奉老人。他怀着极度悲痛的心情送走了老母亲,在老母亲去世这段日子里,他仍然牵挂着小区水泥路面施工,询问施工进度情况。 苗风连他的新房子正在装修,他停下自己的装修,全身心地靠在施工现场。 常洪磐,负责接送外孙、外孙女上学,为了施工值班,他让老伴去接送。 田玉明,王龙科,两位同志按照分工负责制,紧紧地摽在工地上,恐怕工程质量出问题。 施工结束了,他们看着新修的平光光滑溜溜的水泥路开心地笑了,小区的业主们由衷地笑了。 绿化,美化是小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眼睛和窗口。绿化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小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关系着业主们的切身利益。五位老者拿着铅笔和笔记本、小区绿化带规划图,在小区里的楼前楼后道路两旁一一进行检查。他们记着,画着,哪儿该种什么花,哪儿该栽什么树,哪儿应该种植什么草皮。绿化带里死了几棵树,枯了几棵花,哪棵树该淘汰,哪几种花该补栽。还有哪几种花卉需要引进来。一一进行登记造册,并对小区今后的绿化美化建设问题向小区物业提出了建议和要求。 另外他们还对小区治安保卫工作进行了综合治理。增加了保安人员,加强了夜间巡逻,严查出入车辆,摸清小区内租赁房屋人员的情况,在小区大门口的影视墙上二十四小时滚动播放治安防范措施,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300天没有发生治安刑事案件。被建设局评选为示范小区。 有人问他们:“你们当这个官一个月发给你们多少工资呀?” 也有人问:“你们在小区施工修路,一天给你们多少钱呀?” 五位老人看着他们嘿嘿地笑,笑而不答。问话的人也神秘的笑了,说:“哈哈,这是内部机密,怎么能外说呢?” 孔召安解释说:“没钱,一分钱也没有。” 苗风连也解释说:“我们一分钱都不要,电话费,喝的茶叶都是自己的。” “嘿嘿,不给你们发工资,不给你们钱,你们干?只图操心费力挨累?你们缺心眼呀?谁信呢?说给憨子傻子听也不信?骗得了谁?” 五位老者并不怪他们,也不辩白,只是哈哈大笑。是啊,当今的社会谁不向“钱”看。钱是万物之主,谁跟钱也没仇。还有不图钱的人?可是,他们哪里懂得五位老者的宽广、善良、无私、博大的胸怀。 五位老者说得好:“我们都是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的老党员、老干部。受党的教育多年,现在退休了,国家给我们发着工资,安享晚年,我们还图什么?只图趁着身体健康,多为党,为群众做点事。要是为了钱我们还不干呢。” 多么朴实无华的词语,多么实实在在的话,五位老人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他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五位老人笑哈哈地站在小区鲜花簇拥的花丛中,夕阳的余晖洒在他们的身上,他们的身上散发出金子般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