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山东】德州:探索文化养老 助推转型发展

2015-8-14 10:37| 发布者: 家网编辑9| 查看: 1039| 评论: 0|原作者: 中共德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 袁希君

摘要: 近年来,德州市积极探索文化养老新路子,在落实好老干部各项待遇的基础上,更多关心关注老干部文化需求的满足,把老干部工作重心从“待遇养老”向“文化养老”转变,有力地推动了全市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一、更新观 ...

近年来,德州市积极探索文化养老新路子,在落实好老干部各项待遇的基础上,更多关心关注老干部文化需求的满足,把老干部工作重心从待遇养老文化养老转变,有力地推动了全市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

一、更新观念,强化文化养老意识

一是在老干部工作队伍中树立文化养老转型意识。2013年省局在第一次转型发展研讨班上提出“着力抓好文化养老”,之后我们成立“如何推进离退休干部文化养老”课题组进行了深入调研和反复研讨思考,对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必须要抓好文化养老逐步形成了统一认识:这首先是提升老干部生活质量的必然需求,文化追求的满足可以直接提高老同志的幸福指数;其次是引导老干部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的具体体现,健康积极的文化活动是老同志展示阳光心态、体验美好生活、畅谈发展变化的重要途径和表达方式;第三是提高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的客观需要,丰富多彩的文化载体能让老干部在娱乐的同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做到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在部署工作时,我们将文化养老作为重点工作任务,列入全市老干部工作要点。通过召开各级老干部工作会、老干部文化建设现场推进会等方式,推动工作重心向文化养老转移。

二是在老干部队伍中培育文化养老的自觉意识。老干部既是文化需求者,也是文化活动参与者、供给者。坚持以老干部为主体的导向,注重培养老干部文化养老、快乐养老的积极心态和自我意识。调动老干部自身参与的积极性,鼓励老干部自编自演、自娱自乐,在自我表现、自我服务、自我发展、自我管理中实现文化养老,把文化养老变为老干部心悦从之的乐事。

二、完善阵地,搭建文化养老平台

一是强化党组织阵地建设。老干部文化建设不能偏离正确的政治方向,抓文化养老不能离开离退休干部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引领作用和凝聚作用。首先是健全党组织,11个县市区均建立了离退休干部党工委,全市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达到823个,实现了离退休干部党员全覆盖。其次是根据老同志的特点,创新学习活动形式,积极组织离退休干部党员参与、融入文化建设中,把文化建设寓于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和党组织建设中,不断加强政治引导,实现以文化育活动、以活动促党建、以党建提活力。

二是强化学习活动主阵地建设。老年大学、老干部活动中心是推进文化养老、丰富离退休干部精神文化生活的主阵地。积极争取领导重视和各方支持,把老年大学、老干部活动中心建设纳入城市建设整体规划,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老干部学习活动阵地建设的通知》,推广资源整合、点多面广的阵地建设模式,为丰富老干部的精神文化生活创造条件。市老年大学今年增加了一处约1000平方米的教学、活动场所,目前正在装修,学校环境、配套设施、教师队伍都得到了优化,今年春季招生人数同期增长80%以上。陵城区新建的老年大学主体已经封顶。武城县去年投资30余万元对县老年大学、老干部活动中心的基础设施进行了升级改造。庆云县在已有一处老干部活动中心的基础上,又在县新建综合性场馆争取3000平方米活动场所。

三是强化社会资源阵地建设。我们牢固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工作理念,探索与社会团体联合办学、多点办学的模式,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社会资源,把老干部文化建设融入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推动现有公共文化设施和活动场所向老干部全方位开放,为老同志解决更多的学习活动场所。市老年大学与市水利局联合成立了市老年大学水利局分校。德城区老年大学在岔河社区、南营社区设立了辅导站,在有条件的社区建立了25个老干部社区微型活动中心。武城县在社区镇街设立各种规模的老干部、老年人活动场所达到162处、建筑总面积4万余平方米。

三、拓展载体,丰富文化养老内容

一是加强老干部文化社团建设。紧跟形势发展需要,引导老年文化社团组织由自发状态向规范化方向发展,采取社团加支部的做法,加强对老干部文化社团组织的指导,引导条件成熟的社团及时成立党支部,并把优秀老干部社团纳入双先表彰范围,引导老干部社团健康有序发展,把社团打造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全市组建各类老干部社团组织227个,会员达13000余人。依托市老年大学建立的红叶合唱团、舞蹈队每年参加省市大型活动20余场次,指导社区群众文艺团体30余个;古诗词协会定期举办诗词创作交流会,先后收集整理学员古诗词600余首,印制诗集《清风苑》9册,并在同心共筑中国梦诗词楹联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近年来,我们围绕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庆祝建国65周年、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等主题,根据老干部的特点,主动设计和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与市体育局、市老年体协等单位联合,连续多年举办老年人室内运动会全市老年人合唱节。市县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每逢重大节日都举办老干部文艺汇演、书画展、比赛等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充分展现了广大离退休干部良好的精神面貌。紧密结合社区老干部四就近工作,将离退休干部文化建设纳入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广泛开展送文化、送教育、送服务活动,实现老干部社区文化活动经常化、多样化。

三是加强老干部网络家园建设。坚持把老干部网络家园建设作为加强老干部文化养老工作的新渠道、新阵地,建立健全了老干部网络宣传辅导员和宣传员队伍,管好用好老干部之家网站、山东老干部志愿者网站、老干部网上党建论坛、德州老干部工作网站、德州老干部工作微信公众号等,为老干部文化养老搭建更广阔的交流、展示、联谊平台。通过加强老干部网络技能培训,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等,吸引老干部参与体验网络文化生活,在网络平台上主动发声、传播正能量,努力打造老干部的网上精神家园。

四是打造老干部文化特色品牌。老干部文化品牌是老干部文化内涵的集中体现,是加强离退休干部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文化养老既要考虑到老干部群体的共性需求,又要立足地方文化基础,发掘和整理传统艺术形式,注重国学文化的传承,突出地域特色、文化特色、时代特色,形成更多有影响力的文化养老品牌。如夏津县的木板大鼓、武城县的花杠舞、临邑县的德平大秧歌等,通过以老干部为主的文化社团大力推广,吸引了更多人参与,被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鼓励老干部撰写回忆录、诗文集等,把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编写成书,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如去年以来开展人品·家风·官德征文活动,把优秀作品汇编印发给全市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作为学习参考,为老干部精神、老干部文化提供了实例和样板。鼓励老干部发挥自身优势,在传承和宣传传统文化方面做贡献。德州特色的运河文化、董子文化、德文化、孝文化等,其总结、宣传、利用过程中都有老干部活跃的身影。如平原县历史文化研究会的老干部对当地历史及传统民风民俗等进行了广泛搜集、整理和研讨,挖掘包装平原历史文化,促进了龙门楼、文昌阁等历史遗迹恢复重建。

四、健全机制,形成文化养老合力

一是建立组织领导机制。积极争取领导支持,将加强离退休干部文化建设纳入领导重要议事日程,推动形成党政主导、老干部工作部门牵头、其他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离退休干部文化建设工作格局。争取领导支持的重要方法,就是围绕党委政府工作重心开展工作,做到借势借机借力。如武城县老干部自编自演的表演唱《喜煞俺这些老妈妈》、《带着爹娘逛新城》等节目,紧紧围绕全县四德工程建设,在群众中广泛传唱,并多次在上级组织的文艺演出中获奖。夏津县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组建了革命传统教育宣讲、艺术团等多支老干部党员志愿服务队,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二是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加强与文化、财政、民政等部门的沟通,形成工作合力,确保离退休干部文化建设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比如协调文化部门对社区文体队伍进行培训,协调民政部门对老干部文化社团规范注册进行指导等等。加强与宣传部门的联系,加大宣传力度,及时挖掘推广离退休干部文化建设的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比如2013年重阳节期间,协调《德州日报》以同心共筑中国梦、诗书画影抒情怀为主题,用整版篇幅介绍德州市离退休干部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活动,展示了优秀作品,对全社会关心支持老干部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是建立教育培训机制。推进离退休干部文化建设,老干部工作人员首先要懂文化、学文化,能够真正与老干部学在一起、乐在一起、融合在一起。近年来,我们坚持把业务培训作为重要工作内容,组织老干部工作人员学习社会学、心理学等知识,掌握书法、绘画、摄影等基础技能,更好地熟悉老干部的心态,了解老干部的需求,实现与老干部的无障碍沟通。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