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他是八次立过战功的侦察英雄——追忆抗日老战士、建国前新安老党员周春利

2015-8-10 09:19| 发布者: 潍坊市委老干部局| 查看: 886| 评论: 10|原作者: 云山千叠

摘要: 他是八次立过战功的侦察英雄 ——追忆抗日老战士、建国前新安老党员周春利 周春利,1923年8月24日生,安丘市新安街道汶中社区桥北头村人,1945年春,在东北卖劳工期间参加工人罢工、起义加入抗联游击队;1945 ...
1、题图.jpg


他是八次立过战功的侦察英雄

——追忆抗日老战士、建国前新安老党员周春利



   周春利,1923年8月24日生,安丘市新安街道汶中社区桥北头村人,1945年春,在东北卖劳工期间参加工人罢工、起义加入抗联游击队;1945年3月1日入党,经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辽沈战役与平津战役、抗美援朝战争,历任战士、班长、副排长、排长、连长、副营长,先后荣立战功8次。1954年10月,因病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7军141师炮兵521团干训队复原回籍,先后担任村初级社、高级社、十里合作社负责人及联合村党总支书记等职,2015年6月因病去世。
   在知悉周春利老人已故后,2015年7月25日晨,笔者犹豫再三还是叩响了周老的遗孀、现年81岁的李爱珍大娘家大门。笔者原来就知道的情况是,周春利老人的晚年一直是在病床上度过的,是重要节日里、市县两级领导都来看望的老党员。去年七一的那次走访,老人家就不能坐立了,临别尚能紧紧握着领导的手,含混不清的话语,只有亲人才能听出来的意思是“您再耍耍着”。周春利、李爱珍夫妇是1954年正月初六结的婚,都给老伴儿上过“五七坟”了,李爱珍大娘仍沉浸在悲痛之中,“他走时,浑身起了褥疮,肉都烂了”,在为笔者讲述周老前辈往事时,时有断续的呜咽、啜泣,让笔者深为打搅老人的不妥之举而感懊悔。
   我们的话语先从周老前辈1954年9月英俊的戎装照说起。照片上,老人的左胸前挂着8枚军功章、纪念奖章,笔者走访了我市健在的几十位退、复革命军人背景的建国前老党员,周春利前辈还是战争年代立功最多的一位。大娘从镜框里取出了老照片,好让我拍照并讲,军功章、纪念奖章现在还剩5个了,2个“最好的”,让前些年都是叫着职务来的他的老战友“稀罕”去了,1个让孩子小时候玩丢了。照片上老人脸上有黑点,是让炮弹皮蹦的。这些天看电视,老演抗日打鬼子的战争故事,心里老“忘心”不下他,真真的是他说的那些事。
   大娘讲了很多周老前辈的战斗经历,是多年前听他说的,时间、地点真记不详细了,笔者只好粗略进行了整理。周老前辈以前常说,“自从参军,就一个脑袋拴在裤腰带上了”;他“参军3年时,还没个政府”;他“干侦查兵,穿草鞋常磨的没个鞋底”;他“是四野的兵,是一级一级提上来的”。
   一次,在去侦查叫蛤馍沟子的一个“土匪窝子”时,他与排长争谁先进村,排长争着了,带着半个便衣侦查班进了村。待一番枪声沉寂之后,仍等不回战友,知道是出大事了,身为副排长的他,带着剩下的半个班毫无畏惧地摸进了村里。牺牲的战友们,全让土匪砍了头,有的还大卸八块。他们同样寡不敌众,为了送回情报和减少伤亡、保存有生力量,他宣布各自为战、分散撤退,目的地是部队驻地。为了引开敌人,他开枪的火力最猛,也就成了敌人重点追击的目标,不幸负伤后,他机智躲进了一个盖有厚厚黄蒿子的东北寮子里,外边的雪地里,血迹、脚印等清晰可辨,但敌人愣是没发现。躲过一命后,他靠着指北针,在不知走了多少路后晕倒滚入一个大雪沟,再落进一处苇塘,懵懵懂懂中让站在高地上的两个便衣武装发现并抓获。他以为是敌人,便再不开口。押解途中,老远看到了自己的营长,这才知道是遇上了自己人,他汇报了情况后和营长抱头大哭。他包扎好伤口,填饱了肚子,说服营长后,要了向导,再回那个村。他不时地用耳朵贴地听情况,知道有来人后,暗号联络,正是自己的剩下的那些战友。他这半个班没有损失,他接任了排长。
   他还常说,“国民党的炮弹,共产党的肉弹”,意思是咱们的队伍进军东北,是现“招兵买马”,没武器,少经验,缺林海雪原里的战术,咱们能取得胜利和发展壮大,是指着百姓支持、才有的兵源充足,是战士们的勇敢作战、不怕牺牲。在冬天过大辽河时,冰层都结了几层,急行军中的战友们,把棉裤脚都划破了,腿上趟的血都冻成了冰。还有掉进冰水里的,随冰下的水马上冲走了,老弱病残的战友牺牲的多,再是还有些女战士。我们的队伍过河没等收拾好衣服,敌人就从九江山里钻出来打我们,这次战斗损失真大,人折耗了不少。
   笔者的话语未免太过直白,临别曾直接问话大娘“您怎么评价、看待周老前辈的这一生?”大娘没有什么文化,但在讲述完周老前辈的一些经历后,让笔者感觉出她是深明大义之人,她对老伴儿的革命一生是能够理解的。
   当年周老从部队转业,有去广东和新疆“吃国库粮”当干部和带家属的机会,但他选择了回乡务农,作为小他11岁的新婚妻子,她没有太多的反对,还是选择了支持。大集体时代的那些年,周老在村里、社里大小也一直是个“说了算”的干部,但家里跟别人家一样也有过吃不饱、没的花的窘迫日子,串门的邻里曾用异样眼光、诧异地问过她,“您当干部的也吃蒸地瓜秧子这口饭?”,对着笔者,大娘这个早晨的话语是,“咋,当干部的就两中样?”。儿女们一个“也没安排的”,至今全部“下庄户”,孩子们“找算”他“没本事、白为国家出了那些力”,大娘这个早晨的话语是,他才是“光受了些罪没捞着点好”,在外中了浑身的病,转业来家时,眼不行、耳朵也聋了。他这个人,就是犟、直,干事较真、认真,最容不下私字。他当年的副营长给“撸了”、降职为连长,就是因为看不惯耍派、给了同为军官的战友两个耳刮子。当年来“做中心”、外号“张大枕头”的驻村干部,拿了社里东西送丈人家,他和人家好打,真得罪了上级。他在家里时小学没毕业,文化是当了9年兵在部队学的,很会讲话,字也写得漂亮,都是在部队练出来的。老来岁数大了,还给村委看大门和管理大喇叭(下通知用),他爱讲故事,村里好多人是听着他的“讲说”长大的。

   

       注:与周春利前辈有关的47军及141师军史背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7军的前身是东北野战军第10纵队。第47军所属各师,在编入该军建制之前,各有不同的战斗经历。其中,该军第141师的前身,是1947年2月1日在吉林省桦甸县桦树林子组建的东北民主联军东满独立第1师,赖传珠(开国上将)任师长,唐天际(开国中将)任政治委员。该师成立后,归东满军区指挥,主要活动于东满地区。曾先后参加了吉林以东地区多次战斗、东北夏季攻势和吉林、长春以南地区等战役战斗。1947年9月10日,编入东北民主联军第10纵队建制,改称第30师。1947年9月10日,东北民主联军第10纵队(梁兴初任司令员,周赤萍任政治委员)成立后,立即参加了东北民主联军向国民党军发动的秋季攻势。1948年9月,东北野战军发动辽沈战役。1948年11月,根据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命令,第10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7军,梁兴初(开国中将)任军长,周赤萍(开国中将)任政治委员。同月,第47军奉命入关,参加平津战役。1949年4月,第47编入第四野战军第13兵团建制,向江南进军。1950年1月,第47军奉命返回湘西,执行剿匪建政任务。1951年2月,第47军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军长曹里怀(开国中将),政治委员李人林(开国少将)。1952年11月,第47军奉命第二次赴朝作战,1954年9月从朝鲜回国,驻防雷州半岛。
【辛宝祥】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云山千叠 2015-8-6 23:31
新安街道党工委提供的周春利老人生前照(去年).jpg


新安街道党工委提供的周春利老人生前照(2014年)


引用 云山千叠 2015-8-6 23:31
2、李爱珍老人.JPG
引用 云山千叠 2015-8-6 23:32
3、革命军人复原证明书.JPG

3、1.JPG
引用 云山千叠 2015-8-6 23:32
4、周春利老人的生活定补材料.jpg


引用 云山千叠 2015-8-6 23:33
5.JPG
引用 云山千叠 2015-8-6 23:33
6.JPG
引用 云山千叠 2015-8-6 23:34
向革命老英雄致敬
引用 云山千叠 2015-8-6 23:34
欢迎浏览  敬请指教
引用 木石山道人 2015-8-10 19:35
真正的老革命,老英雄!
引用 云山千叠 2016-8-7 09:12
木石山道人 发表于 2015-8-10 19:35
真正的老革命,老英雄!

感谢李老关注


查看全部评论(10)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