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烽火岁月话集东(王沛盛)

2015-8-10 09:18| 发布者: 潍坊市委老干部局| 查看: 714| 评论: 5|原作者: 昌邑市委老干部局

摘要: 题记:“七七” 事变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上了昌邑大地,给人民群众带来了灭顶之灾。日寇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整个昌邑乌云密布,民不聊生。在那烽火连天的岁月里,出现了一些 ...
      题记:“七七” 事变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上了昌邑大地,给人民群众带来了灭顶之灾。日寇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整个昌邑乌云密布,民不聊生。在那烽火连天的岁月里,出现了一些败类,卑躬屈膝当汉奸,助纣为虐,遭世人唾骂。更有一大批不畏**、血战到底、宁死不屈、视死如归、满怀爱国主义激情的优秀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同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殊死搏斗,最终取得了胜利。他们的事迹可歌可泣。缅怀革命先烈,就要从他们身上汲取正能量,更好地肩负起实现中国梦的历史使命。
    昌邑市卜庄镇集东村是中国共产党昌邑县第一任县委书记、抗日英雄张智忠的出生地,位于昌邑市卜庄镇东冢社区驻地,下小路东侧。全村共有200多户人家,700多口人。交通便利,民风淳朴。
    怀着对革命先烈的无比崇敬之情,前些日子我和好友匙明建一起到集东采访,追寻那些在抗日战争中,革命先烈们留下的历史故事。
    村党支部书记张瑞涛听说来意后,在村办公室里热情接待了我们,并派人把老共产党员、省劳动模范、原生产大队大队长年已96岁高龄的张德元请了过来。
    张德元身材魁梧,黑中透红的面庞,虽然96岁了,但他回忆起历史来仍然思路清晰,说到抗日战争中发生在集东的故事,神情便凝重起来。 “张智忠是俺村的人,1908年生,比我大11岁,个头不高,胖乎乎的,挺实在,20多岁在北平上学,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回到村里开办‘文化书店’,创办‘新文字训练班’秘密发展党员,在俺村的大庙里,也就是村委办公室这个地方,建立了昌邑县委。他是咱县的第一任县委书记。‘七七’事变后,张智忠积极领导抗日救亡运动,在村大庙办起‘后方医院’为老百姓看病,建立地方抗日武装,领导抗日武装起义,同日本鬼子展开了殊死搏斗。
    1943年冬,因叛徒告密,他在招远县梧桐夼被日伪军惨害。那年他才35岁。
    新中国成立后,昌邑县在俺这里为革命先烈竖了一座纪念碑。碑的正面刻着‘气壮山河’四个大字,背面刻着先烈们的名字。2003年,这座碑被迁移到马疃烈士墓。”
    抗战时期,虽然革命道路非常艰苦,但他们始终有坚强的革命意志和必胜的信念。在回忆那段历史中,张德元背诵了当时战士们传唱的两首歌词给我们听:“革命军人个个真可怜,撇家离产出来这麽远,过河踏水赤着两只脚,抽户给养更是真困难。住的房屋真叫人可怜,破屋漏庙上面露着天,浑身上下好似土地狗,少领无袖自己来缝练。我们的队伍虽然真困难,坚决抗战一齐往前赶,不但打死许多日本鬼,还打死好多大汉奸。毛主席领导革命真不容易……”
    “八路军来独立营,谁参军来谁光荣,光荣、光荣、真光荣……”
    在那战乱年代,老百姓深受日伪军、 四纵队的危害。张德元回忆说:“四纵队经常逼粮要款,‘绑票’、‘牵牛’。被绑的都是老百姓,村长张树山被绑去后给活埋了,还叫他儿子去赎人,两个儿子去赎人时也被活埋了。
    李家泊子住着8个真日本鬼子,许多汉奸,汉奸更坏更狠。隔三差五的‘扫荡’、杀人、抢东西。”
    抗战时期八路军是老百姓的主心骨,老百姓和八路军一条心。张德元说:“那个时候,八路来了,老百姓䞍着困好觉。八路走了老百姓就提心吊胆,不敢在家困觉,太阳没西头,老百姓发了愁,八路上待要走,不走就不愁的得慌了。”
    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昌邑北部是中共山东省委通往胶东抗日根据地的唯一通道,被称为“渤海走廊”。 北部沿海地区是一片开阔平原,冬春季节,极不利于抗日军民反“扫荡”和开展游击战争,集东响应党的号召,挖沟筑壕,修起了四通八达的安全工事。张德元说:“东冢、李家泊子、大窑、小窑村村都连了起来,一直连到北面的下营,沟两米多宽,两米多深,八路行军看不见人。”
    抗战时期,好多田地荒芜,老百姓在死亡饥饿的边沿上挣扎。张德元说:“那时候,秋天种麦子踩脚蹶井(雨后踩在地里的脚印)撒麦种,用犁划沟撒麦种,一大亩收百十斤粮食。种的是麦子、高粱、谷子、大豆。收成很不好。老百姓吃了上顿没下顿。吃豆面(窝窝头)是好的,大都吃菜。穿的是粗布子的棉布,补丁摞补丁,住的大多数是土坯房,土打墙。砖坐窗的房子就是好房子了。”
    在谈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情况时张德元脸上绽放出了幸福的笑容说道:“新中国成立以后,老百姓过上了安稳日子,日子越过越红火,现在吃的好穿的好住的好,这都是共产党领导的好啊!现在习主席领导我们实现中国梦,我们的国家会更加强大,老百姓的生活会更富裕。”
    采访结束了,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纪念抗战,勿忘国耻。每个人都应该从这段历史中汲取积极进取的正能量,更好地明白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作者简介
    王沛盛,男,1955年3月生,现年60岁,山东省昌邑市卜庄镇夏店社区庙头村人,中共党员,2015年3月退休。主要简历:7岁上学,1373年高中毕业;毕业后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上山下乡号召,回本村担任生产队会计;1975年至1977年在潍坊师范学习,1977年至1982年先后在昌邑县人事局、饮马公社党委、塔耳堡镇委任干事、青年干事、青年书记;1982年至1984年调昌邑县广播事业管理局任政工,1984年至2007年任昌邑县(市)广播电视管理局副局长;2007年至2015年2月离岗,享受副科级待遇。2015年,3月退休。


张智忠烈士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潍水两岸 2015-8-11 15:55
革命英烈永垂不朽

引用 赵凤虎 2015-8-11 18:04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引用 潍水两岸 2015-8-13 17:17
赵凤虎 发表于 2015-8-11 18:04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问好老友
引用 潍水两岸 2015-8-26 15:19
         题记:“七七” 事变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上了昌邑大地,给人民群众带来了灭顶之灾。日寇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整个昌邑乌云密布,民不聊生。在那烽火连天的岁月里,出现了一些败类,卑躬屈膝当汉奸,助纣为虐,遭世人唾骂。更有一大批不畏**、血战到底、宁死不屈、视死如归、满怀爱国主义激情的优秀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同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殊死搏斗,最终取得了胜利。他们的事迹可歌可泣。缅怀革命先烈,就要从他们身上汲取正能量,更好地肩负起实现中国梦的历史使命。
引用 潍水两岸 2015-12-26 07:18
不忘历史,开创未来!

查看全部评论(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