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难忘我在刘邓大军的日子

2015-8-5 16:20| 发布者: 家网编辑9| 查看: 965| 评论: 3|原作者: 文/口述 芦凯 整理 孟凡坤

摘要: 在决定新中国前途和命运的三年解放战争中,神州大地驰骋着一支神速出没的部队。他们以小米加步枪的简陋装备,面对着美国机械化装备的国民党军,却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这就是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中原野战军,老百姓 ...

在决定新中国前途和命运的三年解放战争中,神州大地驰骋着一支神速出没的部队。他们以小米加步枪的简陋装备,面对着美国机械化装备的国民党军,却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这就是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中原野战军,老百姓亲切地称其为刘邓大军。当年,我是中原野战军二纵四旅十二团一营的一名战士。

  我叫芦凯,原河南省郾城县召陵乡大周村人,1945年为寻求革命真理,经亲友推荐赴黄河北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我经常能跟随首长受到刘伯承、邓小平的接见,不断受到刘邓革命精神的熏陶,很快成为一名年轻成熟的革命战士。如今我已是耄耋之年,在刘邓大军中的那些日子仍历历在目。

抢渡黄河助大力

  兵家素有“得中原者得天下”的说法。解放战争由防御转入反攻后,必须迅速越过黄河,争得中原。在我军可抢渡的黄河流域,国民党除以重兵把守、炮火封锁、飞机轰炸外,还人为扩大黄泛区面积,把我军抢渡的水面扩至300里宽,阻挡我军抢渡黄河。解放区广大民众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掀起了支援解放军渡河的热潮,五万民兵参工参战。部队训练水手和船工,发动沿河群众修造的120多只木船,可供近万人渡河。这些对战士们都是极大的鼓舞和教育。刘邓首长亲临防线,对预定渡河地区的地形、敌情等做了周密调查,并决定于1947630日,首先正面突破敌人黄河防线,迅速捕歼黄河防守之敌。

  630日夜12时整,在刘邓首长的亲自指挥下,解放军渡河部队的大炮以摧枯拉朽之势呼啸射向南岸之敌,黄河对岸顿时成了一片火海,渡河的帆船载着解放军战士向南岸疾驶。国民党守敌用密集的炮火阻挡前进的帆船。子弹如雨点般击在船上,落在战士们的身上……就在帆船激流猛进中,一颗重机枪子弹“嗖”地穿透了帆船吃水线下的木板,河水冒出了几尺高的浪花,木船霎时面临下沉的危险。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我急忙脱下自己的衣服,冒着雪花般的弹片和雨点般的子弹,使尽全身力气紧按住洞孔,一分钟、两分钟、十分钟、半个小时,我的脸变得煞白,汗水流进眼里也顾不上擦一下,终于保护着帆船安全驰向对岸。虽已累得浑身瘫软,在船身还未靠岸时,我还是和战士们跳下船杀向了敌群。

  我军在抢渡黄河之后人困马乏、饥饿疲惫、缺少弹药,面临的是国民党的十倍兵力的疯狂反扑。羊山守敌拦住了我们南下的去路。羊山山如其名,就像一只躬腰趴在山头的羊,羊腰是主峰。山虽不太高,但敌人居高临下,并依托着日寇遗留下来的大量钢筋水泥工事,拼命抵抗。攻打了十多天,我军损失非常惨重。

  在战地动员会上,二纵陈锡联司令员坚定地说:“现在我们决定先攻羊山,再打羊山集。只要我们攻下羊山,羊山集的敌人就无法存在。所以说,能不能打下羊山是决定这个战役胜败的关键。”

  我意识到眼前面临着一场极其激烈而残酷的战斗。在动员会现场,我带头把自己在部队几年的津贴积蓄交给组织作为党费,准备为党献身。这一行动激起了全场的热烈响应,大家写的决心书一叠一叠地被送到部队首长那里,官兵战斗情绪非常高昂。半夜时分,几声天摇地动的巨响后,羊山升起了第一股烟柱,几十门大炮、小炮一起向羊山轰去,烟雾升腾,泥土飞溅。一场激烈的白刃战、肉搏战打响了,我军战士们个个像猛虎一样冲向敌群,国民党军顿时兵败如山倒,我军战士们很快“骑”在了羊背上,我军攻占了羊山集,全歼了敌六十六师,师长宋瑞珂和他的部属旅长、团长等统统当了俘虏。

大别山遇险

  在著名的羊山集战役胜利后,我随部队经历二十多天急行军,战胜了敌人的前堵后追,跨越了陇海路,步入如雪山草地般的黄泛区,越过沙河、涡河、洪河、汝河淮河等一道又一道障碍,挺进了大别山。

  大别山雄立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处,西至平汉铁路,东达淮南路,北靠淮河,南濒长江,山脉东西横亘,平原南北延伸,军事上易守难攻,是驾驭长江天险的重要平台。刘邓进入大别山,是我军打过长江、解放全中国的重要一招。

  我军进入大别山后,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既要开辟根据地工作,又要应付和牵制打击敌人。一切都是空白,一切都要从头做起。刘邓首长创造性地运用了毛主席“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的原则使用兵力。当时我军条件相当困难,没有电台,没有电话,联系部队、首长命令,全靠通讯员的两条腿跑。我就在大别山上为联络部队、传达首长指示跑腿送信。当时我所要找的部队已经转移,为完成任务,我极力寻找,途中被敌人侦察兵发现,遭遇围追。“站住!”面对敌兵的吆喝,我把通知塞进嘴里,随时准备嚼烂,然后利用树木和弯道遮身,拼命躲开了敌人乱射的子弹,安全回到了部队,保全了部队的秘密。人民解放军胜利挺进大别山,并建立大别山革命根据地后,蒋介石于11月在南京召开了“大别山作战检讨会议”及湘、鄂、皖、豫、赣、苏六省“绥靖会议”,决定成立国防部九江指挥所,由国防部长白崇禧就任总指挥,以所谓的“总力战”摧毁我大别山革命根据地,与我争夺中原。党中央对大别山面临的形势十分重视,刘、邓首长坚决执行毛主席的指示,决定将大别山的主力部队一分为二,刘伯承司令员转入外线指挥,邓小平政委带三个纵队坚持大别山内线斗争。为了支持比较艰苦的外线斗争,我们部队走出大别山,一天一夜步行180里路,日夜兼程,正要钳制我华野部队的国民党青年军全部被围歼,缴获大批武器弹药等军需物资,支援了大别山根据地。

淮海战役舍身保护首长

  淮海战役是继辽沈、平津战役之后决定国民党彻底失败的第三大关键性战役。我随部队参加了淮海战役。在炮如林、兵如山,天摇地动日月撼的激烈战斗中,我意识到如何保护好首长的安全,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我暗暗下定决心,到了关键时刻,宁肯牺牲自己,也要保护好指挥官的安全。当战役进入关键时候,部队首长要坚持在阵地上。那是一个硝烟弥漫的日子,我陪同十军副参谋长赵晓舟到了战地工事,忽闻身边有强烈嘶声,头顶如有巨石坠落。说时迟,那时快,当我用尽全身力气扑倒在赵晓舟身上后,一颗巨型炸弹“轰”地落下,弹片如落叶在身上飞过,我的手臂被划破。我顾不上鲜血淋漓的手臂,急忙去查看首长的情况,发现其安全无恙后才放下心来。

  碰巧的是,我成功护卫的赵晓舟正是我的老乡,郾城东大街人。他在1955年被授予海军大校,1961年晋升为海军少将,并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7年,他在病危中还念念不忘郾城老家人民,不忘淮海战役中舍命保护他的警卫员,并留下遗言让我赴京参加他的追悼会。

在刘邓大军中的那段日子,我先后立过四次功,是全团模范党员,这成为我一生难忘的珍贵记忆。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gabee 2015-9-18 13:24
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引用 gabee 2015-8-24 13:23
羊山战斗惨烈。还有多少人能有这样的贡献啊!
引用 张守存 2015-8-17 13:44
这是难忘经历,一生的骄傲啊!

查看全部评论(3)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