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吕炳生:植树造林开荒山,下乡创业夕阳红

2015-8-5 16:12| 发布者: 家网编辑9| 查看: 879| 评论: 1|原作者: 文/朱奇志 尚瑾

摘要: 花甲之年不在家享清福,却承包荒山植树造林,九年种下近5万棵树;山下大水塘被他改造成养鱼池,每逢节假日前来垂钓者络绎不绝;山林间搭起了鸡棚,“八仙牌”山林鸡远近闻名……南京市水利局退休干部吕炳生,植树造林 ...

花甲之年不在家享清福,却承包荒山植树造林,九年种下近5万棵树;山下大水塘被他改造成养鱼池,每逢节假日前来垂钓者络绎不绝;山林间搭起了鸡棚,“八仙牌”山林鸡远近闻名……南京市水利局退休干部吕炳生,植树造林开垦荒山,下乡创业谱写人生新篇章,展现了乐观豁达、锐意进取、艰苦创业、老有所为的人生。

  退休后上了山,扎根农村创业发挥余热

  黝黑的皮肤,硬朗的身板,朴实的笑容,活脱脱一个当地老农民形象。初见面,很难把眼前的吕炳生和当年的县水利局长划上等号。现为南京八仙台苗木场场长的吕炳生今年70岁。吕炳生1945年出生,是江苏溧阳前麓村人,1969年从华东水利学院(现河海大学)水港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高淳县水利局,1984年任高淳县水利局局长,1990年调到南京市水利局工作,一直到2005年退休。

  2005年,吕炳生从南京市水利局水资源处处长岗位上退休,一直忙忙碌碌的他,心里空荡荡的没个着落。“退休了总还要找点事做,不然活着没什么意思,总不能混吃等死吧。”他心里一直盘算着。

  一天吃饭时,老伴抱怨,从菜市场买的草鸡吃起来跟养鸡场的鸡一个样。老伴的抱怨打开了老吕的思路:“现在市场上很难买到正宗的草鸡,为什么我不去乡下养鸡呢?”

  老吕的想法遭到老伴的反对:“你都60出头的人了,还折腾个什么劲啊。”可让他开心的是,两个女儿都很支持他。老吕开始行动了,当即到周边农村山地考察,最后在江宁区江宁街道洪幕社区租下一块500亩的荒山,租期30年。老吕信心十足:“我打算干到90岁!”

  当代愚公辛勤耕耘,昔日荒山秃岭成花果山

  跟随老吕上山,茂密森林远看郁郁葱葱,山清水秀;近看枝繁叶茂,鸟语花香。“这是松树、杉树,那是桂花、香樟……”看见树,老人脸上露出了慈爱的笑容,十几米高的树,都是老吕一棵棵亲手种植的。

  九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模样:乱石成堆,杂草丛生。老吕先是修路、盖房子,接着又补种了48万株小树苗……“开始的那段日子,真叫苦啊!”吕炳生回忆,起初住进去的半年都没通电,就在山上与野兽为邻,与蚊虫为伴。“这座山资源丰富,蟒蛇、野猪晚上都会出来逛逛。”老吕开玩笑,“我就是它们的‘山寨王’,它们不时就来打扰我,偷我的东西吃。”

  老吕算了一笔账:第一年开荒,修了1.5公里长的路,花去30多万元;人工加树苗,又是20多万元;盖房子、架电线、通自来水……九年时间,先后投资180万元。“说心里话,只见钱砸进去,不见有产出,曾经想打退堂鼓,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是不是错了。”吕炳生说,开弓没有回头箭,自己是个倔脾气,这一点仿佛是与生俱来的性格,认准的事就要干下去,不达目的不罢休。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除了栽下常规树种外,为了提高经济效益,老吕还种下了几千棵桃树、梨树、茶树,到了收获的季节,硕果累累。桃、梨、茶叶给林场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八仙台山绿了,缘于老吕不放弃。当代愚公辛勤耕耘,昔日荒山秃岭变成了花果山。  

  多种经营,林场进入良性循环,创业者满怀希望

  靠山吃山虽然使林场经营渐有起色,但十年树木,投资回报周期长。如何寻找新的增长点,就成了摆在老吕面前的一道课题。

  吕炳生承包的八仙台山间,还有70亩水面,过去是一个小水塘。他打起了“靠水吃水”主意,用自己的水利知识将小水塘进行修缮,加固了堤岸,建起了溢洪道,种植了净化水质的水生植物,投放长江野生鱼苗,用天然饲料喂养鱼。同时,他还建起钓鱼台、餐厅、停车场、厕所等配套设施。双休日来此钓鱼,成为许多人的选择。这里的价格比周边农家乐垂钓中心便宜。如今,水上经营项目成为林场第二大收入。

  有山、有林、有水,环境变好了。这个天然氧吧吸引了大批市民前来。他在林场经营中又增添了养殖这个项目。说起养鸡、养大雁,被聘为顾问的省农科院畜禽研究所研究员张劲峰最有发言权,他说,养殖和搞水利完全是两个行当,老吕最大特点就是爱动脑子、肯学习、善于总结,不怕失败,很快就从门外汉变成了“土专家”。

  创业第一年,老吕只养了1000只鸡,白天把鸡放到山上吃虫子吃草,晚上召回鸡舍吃稻谷。市场对散养的山林鸡特别热情,草鸡每千克30元、鸡蛋每个1.2元还供不应求。接着,老吕加大养殖规模——1.5万只鸡。没想到,黄鼠狼和蛇被招来了,常常偷吃鸡,另外,猫头鹰也常常造访。有一天夜里,一只猫头鹰光临,致使30多只鸡死亡。

  吕炳生到处打听怎么对付这些“侵略者”。一位山里的村民告诉他:“黄鼠狼最怕大白鹅,鹅还会吃小蛇。而且,黄鼠狼踩到鹅的粪便,脚就会烂。”

  吕炳生买了60多只大白鹅,果然管用。黄鼠狼一旦入侵,大白鹅就会紧追不舍。晚上,大白鹅在鸡舍附近放哨,猫头鹰听到鹅的声音也会被吓跑。老吕还买了十几只狗,训练它们如何对付黄鼠狼和猫头鹰,保护鸡。有了大白鹅、狗的守护,林场养鸡场进入正轨,草鸡蛋、山林鸡远近闻名,打开了销路,供不应求。为此,他给草鸡取名为“八仙牌”山林鸡。“我要把鸡做出品牌做出特色。”他说。

  近年来,禽流感每年都不期而遇,老吕的养鸡场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面对疫情,老吕通过多渠道了解禽流感疫情和防控知识,并按照市政府要求及时扑杀、消毒。当政府将损失补助金给他送来时,老吕笑着摆摆手说:“这些只是我应该做的,我这里还有其他收入弥补一些,可以减少损失,请政府将补助金给更需要的人家吧。”老吕的举动令工作人员十分感动。

  前年,老吕又开拓了一个养殖新门路:利用水面水质良好、周边山林生态良好的优势,养殖大雁。目前,养殖规模达300只,每年繁殖500只,每只成年大雁售价500元,成为林场又一收入。

谈起创业经历,老吕说,创业者永远年轻,还想再活30年,为南京绿色生态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gabee 2015-9-18 13:27
植树造林开荒山,下乡创业夕阳红

查看全部评论(1)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