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历经八载,抗战烽火遍及全国。当历史的年轮再次定格时,我们会有怎样的感慨?近日,本报记者通过查找史料,梳理出抗战期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生在寿光的几件大事,用图文的形式展现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 抗战开始,寿光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首举义旗。全县人民同仇敌忾,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1937 年根据上级指示,寿光县委立即部署组建抗日武装;1938 年2 月5 日,八支队在寿光城南后三里伏击日军……1945 年光复寿光城,从此将日军赶出了寿光。 牛头镇起义 1937 年卢沟桥事变后,在中共寿光县委领导下,全县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马保三以湖东乡乡长的合法身份,搜集枪支,举办抗日民众训练班,积极投入组织抗日武装的准备工作。11 月,中共寿光县委在马保三家召开了县委扩大会议,决定以牛头镇为起义中心。1937 年12 月29 日,各地游击队员陆续到牛头镇集结,马保三宣布“八支队”正式成立,这就是著名的牛头镇武装起义。在抗日战争中,“八支队”与日伪军作战200 余次,计毙伤俘日伪军10000 多人,为全民族的抗战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三里庄伏击战 1938 年1 月9 日,日军一部1000 余人,自广饶沿沧潍公路进犯寿光城,国民党县城武装不战而逃。此后,日军汽车在横贯寿光的沧潍公路上往返运输军队和作战物资。寿光人民看在眼里,气在心头。1938 年2 月5 日晨,八支队副指挥韩明柱率领五六十名精明强干的战士,在寿光县城南三里庄公路一侧设立埋伏,痛击日寇。此役击毙日军官兵3 名,缴获军用吉普车1 辆,指挥刀2 把,长短枪各1 支和部分军用物资。此次战斗是寿光抗日史上的第一次胜仗。三里庄初战告捷,传遍附近各县,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鼓舞了寿光军民的抗日热情。 寿光独立营成立 1939 年2 月,中共寿光县委组建寿光独立营,赵寄舟任营长,张海邦兼任营政委。全营辖一、三、五3 个连,共300 多人。5 月扩大为独立团。4 至5 月,先后在牛头镇、半截河、王高与南河之间、口子村南河坝、袁家桥、阳河等地伏击日军,使敌多次受创。此后独立团在寿光大地上坚持抗战,屡挫敌军。 牛头镇、半截河伏击战 1939 年4 月中旬,寿光独立营得知日军一个小队扫荡牛头镇、寇家坞的消息,于是命令一、三连在牛头镇西北草场隐蔽待机。与敌人接火后,独立营指战员凭借熟悉地形的有利条件,与敌人在沟壑碱岭中周旋,歼灭日军10 余人。下旬,黑冢子地点的日伪军到半截河一带抢粮,寿光独立营获知后,营长赵寄舟率领五连在半截河以北弥河堤内潜伏待机,当日伪军50 余人抢粮而归,路经此地时,赵寄舟一声令下,战士们突然开火,歼敌20余人,获枪10余支,余敌弃粮而逃。 东北河战斗 1941 年7 月中旬的一个夜晚,八路军三旅九团由北洋头向东北河村开进,当天深夜到达目的地。第二天拂晓,道口、侯镇的鬼子、伪军共100余人出动,企图偷袭我三旅九团。我军将计就计,利用敌人的错误判断,给了一个狠狠的打击。经过3个小时的激战,我军歼敌30多人,缴获步枪10多支,重机枪1挺,战马4匹,活捉了日军重机枪手松木等3名俘虏。 清水泊反扫荡 1942 年6 月,日军第六旅团纠集潍县、青岛、惠民等地日伪军5000余人对清水泊根据地进行合围“扫荡”。八路军清河军区杨国夫司令员指挥部队英勇反击,歼敌60 余人,日军被迫撤退。10 月,日伪7000 余人再次包围清水泊根据地,清东独立团陷入重围,激战一天,终因寡不敌众,独立团伤亡200 余人。日伪此次扫荡后,留驻大批兵力,大挖封锁沟,设立据点、碉堡。根据地的抗日斗争进入最困难的阶段。1943 年,昌潍独立团重新收复清水泊地区,寿光抗日根据地再次恢复和扩大。 光复寿光城 1945 年8 月17 日,渤海区军民向寿光城发起进攻,伪保安大队的士兵大部分出城投降,只有日军自己抵抗。至下午来了三架飞机掩护日军撤退,他们出了“鬼子院”预备逃跑,大部分被我军消灭在城西南角,至此寿光城光复。 来源:寿光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