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不说俺家乡好征文 见《潍坊日报.今日昌邑》7月7日第2版 黄家辛戈因黄福而更美丽
王沛盛 说起黄福,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他1363年生于昌邑市都昌街道黄家辛戈村。是明朝著名的政治家和六朝元老。其一生最大的贡献是在交趾(越南)19年间实施仁政,推行中国的封建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经济模式以及科技文化,增进了交趾与内地民族的感情,对当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1405年,安南(越南)动乱,明成祖朱棣命初任北京刑部尚书的黄福去两广治军,平息动乱。这场战争历时两年,最后以明朝胜利、胡朝灭亡而告终,安南归入明朝领土。
1407年,安南平定以后,明朝改安南为“交趾”,朱棣命黄福以尚书头衔兼任交趾布政使司布政使、按察使司按察使,掌管交趾布政司、按察司的公务。当时局势初定,军队尚未歇息,民心很不稳定,政事纷繁复杂。黄福因事制宜,把许多非常难办的事情都处理的有条有理:他认为交趾人已是明朝的臣民,应该和内地一样对待,在征收赋税方面,应根据实情合理缴纳,上书朱棣请求统一交趾赋税,并酌情从轻缴纳;为解决官吏俸禄、仓库储粮不足的问题,他提出用公田产出收入来补足所需;为了方便往来,他提出沿泸江北岸到钦州,设立卫所和驿站;为让交趾和内地互通有无,他建议开通两地商贸,给商人们运销食盐的权利,再让商人输运粮食到交趾,使军粮储备有所保证;他看到从广西陆路运输粮饷二十万石非常艰险,提出应该走水路从广东海运等许多建议,均得到朱棣批准。在任期间,他还对交趾地区人口进行户籍编制、确定减少赋税标准、设置学校、安排教师、引导鼓励交趾人学习文化、发展工农业生产;数次与当地民众宣告皇帝施恩于民的旨意;强调下属要尊重民俗,爱护当地民众,不要扰乱民众生活。从而使交趾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人心悦服,人民安居乐业。成为明朝有名的新治之邦,黄福声望日日增高。当时,朝廷中被贬官员被派到交趾的人数很多,黄福均加以关心照顾,选择有贤才的参与理政,被派到交趾的官员见到黄福以后,就像回到自己的家里一样,同黄福的关系相处的非常融洽。他在交趾为官清廉,爱民如子,深受百姓爱戴,在民间遍地上演他为民做主的“清官戏”。
1424年,明仁宗朱高炽登基,为休兵养民,减轻人民负担,节省人力财力,有利于交趾同中国各族人民的友好往来,主动从交趾撤兵。黄福被诏还。
黄福在交趾为官十九年,离任时交趾民众携老扶幼、眼含热泪、依依不舍、夹道送别。
黄福天资聪颖、秉性善良、足智多谋,官至少保兼户部尚书。1440年黄福在南京卒于任上,享年78岁。明英宗朱祁镇赠其太保 “忠宣”封号,安葬在黄家辛戈村,现市邮政局南邻。陵墓按明朝正一品官员陵墓修建,石人石马栩栩如生,龟驮龙碑精雕细刻,苍松环绕庄严肃穆。黄辛村民因怀念、敬仰和崇拜黄福,过春节贴对联时不贴“福”字而贴“春”的习俗延续至今。
2015年7月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