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他是当过日本劳工的革命英雄——访安丘新安街道建国前老党员王德

2015-7-13 09:09| 发布者: 潍坊市委老干部局| 查看: 1504| 评论: 12|原作者: 云山千叠

摘要: 他是当过日本劳工的革命英雄——访新安街道建国前老党员王德礼 王德礼,1923年6月出生,安丘市新安街道黄十里社区居民,1948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1月29日转业前,为步兵27军79师战 ...
1.JPG


他是当过日本劳工的革命英雄
——访新安街道建国前老党员王德礼


  王德礼,1923年6月出生,安丘市新安街道黄十里社区居民,1948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1月29日转业前,为步兵27军79师战士,参加了解放潍县、济南、泰安和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以及解放南京、上海、福建和抗美援朝战争,先后荣立三等功1次,四等功3次,物资奖励2次,荣获淮海、渡江战役纪念章与和平奖章、解放奖章。
  由安丘残联副理事长王东来、新安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程金勇和组织委员孙荣介绍,在村主任毛立岗的陪同下,笔者于2015年7月9日下午来黄十里社区,慕名拜访了王德礼老人。老人家身体不好,天天要靠服用曲克芦丁和托吡酯片治疗,但记忆和说话没有问题,精神状态也可以。其老伴儿也是过80岁的老人,他们育有5个子女,日常生活是由他们排行老四的儿子一家照料。
  王德礼老人尽管文化程度低、识不了多少字,但言简意赅的话语中不乏幽默风趣,时时彰显出一位老战士的睿智与自信,也能听出老人家更是心胸开阔之人。老人家庭出身贫农,弟兄仨、他是老大,原籍慈山公社毛家营子村,兴建牟山水库时搬迁到后来的关王、现在的新安街道黄十里铺村(现改社区),身份证上的出生时间为1930年,但复员军人证明书上是1923年,话题也是重点从这里的“疑问”谈起。家里大娘心直口快,说到老人家的岁数时,笑着抱怨:“他的岁数没个准数,俺俩因此差了这么大”。王德礼外出参军7年,跟家里一直没有联系,那时候在外也不敢往家里写信。村公所的同志以为他在外光打仗、肯定是殁亡了,土改时就给销了户口,是他后来回家再续的户口,因此有了与实际年龄的7年之差。
  王德礼老人讲,他在参军之前有过被日军抓获押赴日本当劳工的经历,是和他叔在外一起被抓的,是1941年。笔者从网上查了一部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中当年赴日劳工名册的图片资料,查到了山东安丘毛家营庄叫王成青的,时年37岁,不知是否为其叔父,因为人员太多也可能不全的原因,就没再多查。老人家去的是日本的青普(音,应该是青森,注1)县,在大山里面开铜矿、挖铜,过的是暗无天日、水深火热的日子,一天要干8、9个小时的抡大锤的活,累。一天只给4两大米,常吃橡子面,饿极了只好去撸榆树叶子吃。老人家说他当时常想:小日本这么个岛国,还侵略中国,一个村里恐怕摊不着几个鬼子,将来肯定要败。一年多以后,王德礼他们逃出了魔掌,是从苏联辗转回国的,走的是唐山、天津等地,在山东境内全靠的是两条腿。
  王德礼老人讲,他参军先后在三位将帅的部队里干过,先是陈老总的部队,再是许世友将军的,最后是彭老总的志愿军。笔者无意去作什么纠正或补充,老人家能这样说,是一种自豪感、光荣感的自然流露,也非常有资格这样说。他们部队参加潍县战役,打出了一个“潍县团”,参加济南战役,又打出了一个“济南第一团”,他们华东野战军9纵25师、整编后的27军79师,是第三野战军部队中最有战斗力的主力师之一(注2)。老人家的三等功是参加济南战役时荣立的。他一直使着缴获国民党军的冲锋枪,领着4、5个人的一个战斗组,在攻打济南城之前,是随部队在炮兵支援下攻击济南外围东部的茂岭山,此地为国民党部队守卫济南的制高点阵地。茂岭山上的敌军阵地,遍设碉堡、围墙、壕沟等障碍物,有重兵防守,并有炮兵支援。战前有的同志讲真够一天打的,王德礼老人信心满满地对身边的同志说,“用不了一个钟头就消灭了他!”战况果真如此。老人家还讲,“敌人肯定来炸,咱得撤下去”,后来果不其然。老人家望着硝烟弥漫的阵愤恨道:“你再狂,炸平这个山可还早”。
  攻打济南东城头时,王德礼老人的右手中指被流弹击中,当年,在部队指战员中有句颇为彰显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气概的口号广为流传,叫“轻伤不后退、重伤不后方”,老人家觉着自己的这点伤真不算什么,随身带着急救包,简单包扎后继续冲锋,至今指头肚子上留有一道长疤痕。老人家讲到,吴化文一看不行就投降了,加速了战争胜利的进程,王耀武吹嘘的“济南固若金汤”,我军只用8天8宿就解决了,真没想到有这么顺利。老人家的三等功奖品是:一个缸子,一斤糖和一条子烟。
  更令王德礼老人引以为豪的是,他们部队是第一批入朝的,用老人家的话来说是“打了头一炮”,而且一至五次战役他都全部参加了,包括著名的上甘岭战役,是1953年才回国的。老人家回忆道,在朝鲜战场上,因为美军的空中及地面封锁,我们的后勤运输保障跟不上,有过挨饿、没得吃的一个阶段,经常啃地蛋(土豆)和吃野菜,吃炒面和雪团子是好时候,食物紧缺时每人一天只分3个地蛋,还冻的绷硬。连长都说了气话,让炊事兵脱下棉袄盖地蛋,实际上盖起来也不管用,朝鲜严冬季节,气温低的出奇。老人的牙齿早已全部脱落,家里大娘讲,与那个时候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
  敌人每次进攻,是先规律性地飞机炸加炮轰,后边是猫着身子上人。起初咱的装备不行,炮也没拉上来,只是“小米加步枪”。美国兵穿的是大皮鞋,爬山不得劲儿,不如我们灵活,但却不会冻脚,咱们的棉布鞋是轻便,但保暖性差,王德礼老人的脚冻伤了,因此享受了30元的冻伤费补贴。老人家讲没住进坑道前,是在阵地上挖坑子藏身,等到轰炸停了,估计地面部队要上来了,再抬起头来正好打着敌人。有一天,竟连续反击了敌军八次冲锋,成营成连的建制规模愣是没攻上来。咱们伤亡也极大,人和子弹、手雷等差不多快没了,再打下去可能就撑不住了,最后关头咱们的后援部队上来接防了,美国鬼子只有放弃进攻和撤退。我军反攻追击的过程中,还打了他4个“弹药窝子”,离汉城20公里外的一个大弹药库,没有打下只好“点上”爆炸了,敌我双方谁都没捞着。
  王德礼老人回忆道,1953年回国途中,换发的军装是薄棉衣,他就明白是要去南方了,果不然,最后部队落脚驻防苏州、杭州。当时上级命令的意思是“不准说从朝鲜回来的”,他心里想“这不是捂着耳朵偷铃铛嘛,祖国人民还会不知道?”到站后,站台上果然是人山人海,“庆祝志愿军胜利凯旋”、“欢迎最可爱的人回国”之类的标语铺天盖地,喊的口号震天响。
  王德礼老人接下来的任务是学习,提高知识文化水平。营参谋长待他很好,亲自花钱给他买了一大一小两本字典,甚至于教他怎样写字,不要求他节约,让他“哪怕是一张纸写上一个字也行”。期间他还被安排进了南京军官学校学习。一次是师长和他轮值,他们之间为谁到哨位发生争执,师长持枪上了岗哨,王德礼感到受用不起,说“我是个战士,哪能由您来为我们站岗”硬去抢,师长答曰“咱们学员都是一样的”,坚辞了德礼要替的好意。
  临末,笔者特意问了老人家的入党介绍人的情况,老人家讲是排长王洪芝(音)和连长张宏明(音),当时的后补期是一个月,他因一直表现积极、作战勇敢、不怕死和能吃大苦等原因,没几天就转正了。老人家讲,那时候入党不敢明着,平时下通知开会都是“偷着戳戳”,老人家的话语非常形象、生动。他是1955年上半年转业的,转业前尽管是战士身份,但却享受干部待遇,津贴也高,连抽的烟也是“干部烟”丰收烟呢。组织上想安排在他在上海住下,是当工人看仓库,但他坚持要回家,组织上满足了他的要求。转业后先他是在小乡里干,后来是在大队里当过保管员,再到生产队的场园里看仓库等。
  村主任毛立岗比较年轻,还是在外地长大的,对家乡的情况不是很了解,但还是说到,市县和街道的各级领导对老人家非常关心,特别是潍坊市委组织部的领导,以往几年至少是来过4次看望老人家。今年的6月23日,潍坊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刘炳国同志,在桑福岭市长等领导的陪同下,专程来到老人的家带来组织的温暖和关怀,详细询问了老人家的身体状况以及生活情况,对老人家在革命战争年代以及新中国建设中作出的贡献表示了由衷的感谢。

  注释:

  1、日本有四十三个县,分别是:青森、岩手、宫城、秋田、山形、福岛、茨城、栃木、群马、崎玉、千叶、神奈川、新泻、富山、石川、福井、山梨、长野、岐阜、静冈、爱知、三重、滋贺、兵库、奈良、和歌山、鸟取、岛根、冈山、广岛、山口、徳岛、香川、爱媛、高知、福冈、佐贺、长崎、熊本、大分、宫崎、鹿儿岛、冲绳县。
  2、三野9兵团27军为原华野9纵,第一任军长是赫赫有名的“黑虎将军”聂凤智,1955年的中将。这支军队打仗一贯勇字当头,敢打先锋,曾打出过“济南第一团”和“渡江第一船”,也是攻打台湾的主力部队,因朝鲜军情紧急才奉调北上,继任军长彭德清,是1955年的少将。79师的前身是1945年8月中旬组建的山东军区第5师之一部,该师大部赴东北后1945年10月下旬重新组建第5师,1946年1月改称胶东军区警备第5旅,同年6月复称胶东军区第5师,1947年1月编入新组建的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为第25师,1949年1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7军第79师,是三野战斗力最强的主力师之一。
(辛保华 辛宝祥)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云山千叠 2015-7-10 16:56
5.JPG


2.JPG


引用 云山千叠 2015-7-10 16:57
3.JPG


4.JPG


引用 云山千叠 2015-7-10 16:58
本帖最后由 云山千叠 于 2015-7-24 05:49 编辑

1、1.JPG


1、2.JPG


1.JPG


接受省电视台民生直通车记者采访


向革命老英雄致敬

欢迎浏览   敬请指教

引用 侯从礼 2015-7-10 17:10
拜读学习,谢谢提供。
引用 山东山鹰 2015-7-10 17:11
图文并茂,又一篇历史文献!
引用 云山千叠 2015-7-10 17:30
侯从礼 发表于 2015-7-10 17:10
拜读学习,谢谢提供。

感谢您老首评、佳评鼓励


引用 云山千叠 2015-7-10 17:30
山东山鹰 发表于 2015-7-10 17:11
图文并茂,又一篇历史文献!

感谢任兄鼓励,过誉了


引用 阙里七十五 2015-7-10 21:33
精彩文章,学习欣赏!
引用 潍河长 2015-7-11 20:19
图文并茂,好文章。


题外话:在粉碎林彪集团之后,1973年对复退军人证件进行了换发。我是县人武部挑选抽调去填写证件的之一员。我们在工农兵会堂东南角会议室集中填写了好几天。
哈哈!楼主发表了那么多,我填写的一本也没见
引用 云山千叠 2015-7-24 05:50
潍河长 发表于 2015-7-11 20:19
图文并茂,好文章。

感谢潍老精彩补充、奉献。于您而言,也是一段难忘的工作经历


引用 古稀 2015-7-24 18:49
潍河长 发表于 2015-7-11 20:19
图文并茂,好文章。

再找找看看!
引用 云山千叠 2015-7-27 05:05
古稀 发表于 2015-7-24 18:49
再找找看看!

感谢华老关注、鼓励


查看全部评论(12)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