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天使奶奶”胡秀芝感动一座城

2015-6-30 10:42| 发布者: 家网编辑9| 查看: 877| 评论: 0|来自: 文/正裕

摘要: 2014年10月22日上午,一直处于深度昏迷状态的宁波胡秀芝老人被宣布脑死亡,家人遵照她生前的愿望,在人体器官捐献同意书上签字,捐出其一个肝脏、两个肾脏和一对眼角膜。这一大爱之举挽救了3名患者的生命,同时让2名 ...

20141022日上午,一直处于深度昏迷状态的宁波胡秀芝老人被宣布脑死亡,家人遵照她生前的愿望,在人体器官捐献同意书上签字,捐出其一个肝脏、两个肾脏和一对眼角膜。这一大爱之举挽救了3名患者的生命,同时让2名患者重获光明。胡秀芝是一位普通的退休老人,成为宁波第一位同时无偿捐献人体器官和角膜的市民,她的义举深深感动了一座城,被众人亲切地称为“天使奶奶”。这背后蕴藏着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

用善良与激情做生命底色

  胡秀芝1948年出生在黑龙江省勃利县,1990年调入湖北十堰,在东风汽车公司工作直到2008年退休。退休后,她来到宁波,与在这里工作的大儿子李国军一家团聚。“一辈子的好人!”这是所有认识胡秀芝的人,给她的共同评价。在66年的生命中,胡秀芝用一颗善良的心灵感动着每一个靠近她的人,用她的光和热给生命抹上温暖他人的底色。

  “这是一个干净利索,特别善良与真诚的妹子!”1965年胡秀芝成为“文革”前最后一批中专生,初到齐齐哈尔铁路工程学校报到,就给同学们留下深刻印象。

  衣服打满了缝了又缝的补丁,一条线裤短到腿肚,她用缝衣针一点点接长。当时学校吃桌餐,她每周总有一天不来吃饭,换成粮票待学期结束时带回家,补贴6个弟妹和父母。胡秀芝时常拿着几天来节省下来的馒头片泡开水吃。同宿舍的同学董湘玲回忆道,其实胡秀芝成绩十分优秀,完全可以再深造,但为了尽早工作养家,她选择了铁路中专。“她还每周要写一封家信,担负起教育弟妹的责任。”

  “每天只吃半饱,却从不喊饿,得知有同学得了糖尿病,她还把自己的细粮票捐出来,自己吃粗粮。”让董湘玲及诸多同学心生敬意的是,她对家人的善与真延伸到了同学间。每次吃饭,她总是先给大家盛满饭,然后自己再吃饭。

  “胡秀芝工作特别有激情!”黑龙江加格达奇铁路分局的一位领导赞扬说。1969年,胡秀芝毕业后主动申请支边,参加黑龙江大兴安岭高寒禁区铁路建设。同学张新民感慨:“这是极大多数人都不会选择的苦累活,她却甘之如饴,干得十分出彩!”在那极寒之地,她入了党,成为女子连连长。1971年夏天,胡秀芝挺着七个月的身孕,带领160多名姐妹,钻火车底,参加大会战。领导见她有孕在身,劝她还是休息一下,胡秀芝却笑着说:“没关系,累不倒我。”她硬是带着姐妹们圆满完成建设任务。后来,胡秀芝又参与加格达奇铁路分局医院建设,夜里看图纸,白天与工人们一起搞基建。医院建成后,胡秀芝担任党委副书记。

  “哪里有需求我就去哪里,哪里有困难就帮到哪里!”这是胡秀芝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1976年唐山大地震,急需医疗队。此时她挺身而出,扔下6岁的大儿子和8个月大仍在哺乳的小儿子给丈夫,毅然带领医疗队赶赴唐山。在那里胡秀芝日夜救治伤员,受到各级部门表彰,并荣立个人二等功。1987年,大兴安岭遭遇特大火灾,胡秀芝又回到了年轻时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以建设技术主管的身份没日没夜参与重建工程。

  同学和同事们戏称胡秀芝“女豪杰”,而私底下她是个非常平易近人的人,总是对他人的难处感同身受,无私相助。1979年第一次涨工资,每3人只有1人能涨,可胡秀芝不仅自己放弃,还让两个弟弟也主动放弃,让给更需要的人。当时,一名铁路职工因病抢救无效死亡,其50多岁的遗孀孙阿姨孤苦伶仃。胡秀芝前去探望,发现她牙都掉了,胃还切除了三分之二。胡秀芝掏钱帮她镶了满口牙,之后揽下她的所有家务,十多年如一日,胡秀芝把孙阿姨当作自己的亲人一样照顾。1990年,胡秀芝随丈夫调往湖北十堰。临走前,她将赡养多年的孙阿姨托付给大弟胡志清,直至老人离世。

教导弟、妹和子女做有爱心的人

  胡秀芝拉扯大了娘家的六个弟、妹,又接来了婆家的兄弟姐妹一大家子共同生活。2007年,看到丈夫的表外甥因无房眼看就要拖成大龄青年了,她瞒着两个儿子把自己唯一的房子无偿过户到了表外甥名下。当时胡秀芝的小儿子是租房成家的,他和母亲为此事顶过嘴。起初两个儿子心里有些想法,那是一套市中心的房子,很大的两居室啊。大儿子李国军说,后来是妈妈的一句话解开了大家的心结———帮助比我们更困难的人,不管是亲人,还是素昧平生的人,都值得!

  胡秀芝的真善美,在家族中代代相传。大弟胡志清不仅为孙阿姨养老送终,还自己贴钱,在当地开办起了一家公益养老院,帮助更多生活困难的老人。如今已是预防医学专家的二弟胡志杰回忆说:“姐姐对我们家人的要求都很高。年轻时她不在家的时候就每个月给我们写信,生怕我们学坏。她那慈祥劲像奶奶,爱心劲像妈妈,引导劲像老师。”在胡秀芝的影响下,家族中有7人是医务工作者。大妹胡秀华当初之所以选择学医,是因为大姐在她心中刻下的“救死扶伤”的座右铭。如今大妹的女儿也成为了一名医生。胡家姐弟在大姐胡秀芝的带领下,6人为中共党员,1人是民主党派,有的成了岗位标兵,有的是行家里手。“姐姐从来都是我们的榜样!而我们也成了单位里的中坚力量。”如今已是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建造师的小妹胡秀萍感慨不已。

  “爱与奉献是妈妈生命的主色调,无论是年轻时供养弟、妹支撑全家,还是奋战在边疆。她的一言一行深深影响着我们。”李国军回忆起母亲的往事,更是眼圈泛红。他说:“母亲是一位器官捐献志愿者。早些年,母亲跟我提起,我们都没在意,觉得这是多少年以后的事。没想到,眼前就发生了……”

  20141019日下午,在宁波鄞州二院见到深陷昏迷的母亲时,李国军心如刀绞。3天前,胡秀芝老人再度突发脑溢血被紧急送入鄞州二院抢救,这已是老人第三次因脑出血住院。家人多么希望她能像前两次一样度过危险期,重新苏醒过来。但是经过连日的积极治疗,医生最终还是宣布老人病情过重,无力回天。李国军清晰记得,三年前,他所在的鄞州二院医务人员集体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妈妈胡秀芝听说后,连夸这是件好事。没想到201271日,在党的生日那天,有着46年党龄的胡秀芝和老伴一道来到鄞州区红十字会,双双登记成为宁波器官捐献志愿者。

  为这事,李国军还足足生了母亲两个星期的闷气。母亲为啥要瞒着他呢?胡秀芝看出了儿子心中的不悦,细声说:“国军,妈妈是贫苦出身,见到别人受苦总想去尽把力,舍得了气力,舍得了财物,人死后这副皮囊还有什么舍不得的?”的确,在肝脏科主任医师的李国军看来,人体器官实在太珍贵了!光他工作的鄞州二院目前排队等待肾移植的患者有470余名,不少患者在等待中走向死亡。全国有160万名等待器官移植者,而通常只每150人中才有1人有机会接受器官移植。李国军感叹母亲的奉献精神!

  “我多想妈妈再看我一眼,多想让妈妈再爱我一次,可是妈妈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了。”李国军控制不住内心的情感,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因为他知道,妈妈此去不是抗震救灾,也不是救治伤员,而是一个遥远的天堂。

  然而,胡秀芝要捐器官的事,还是在大家族里激起了千层浪。胡秀芝有姐弟7人,老伴有8个兄妹,加上李国军和弟弟,直系亲属就有20多人。胡秀芝病危期间,亲人们从天南地北赶来,家庭会议从20日晚上一直开到了21日中午,分成两派,有的同意,有的反对。“家族中有7人从医,深知器官捐献对社会、对他人意味着什么。那带去的将是生的希望,是件多么了不起的好事。但这事发生在自己至爱的亲人身上,谁也难以迈过这道坎!”李国军的大姨坦言,起初一大家子人从情感上难以接受,后来还是小姨的一番话——“姐姐一生助人无数,如今捐献器官的决定,一点也不意外”才让大家安静下来。

  “我们一定要帮她实现这个遗愿。”胡秀芝老伴李大爷对家人说,他们老两口一直有个想法,想在身后捐献器官,给他人生的希望。

将大义洒向他人生命延续

  201410221231分,66岁的胡秀芝在鄞州二院手术室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遵照她生前的愿望,家人含着泪水,逐一在人体器官捐献同意书上签字。胡秀芝老人在进行移植手术时,全体家人在手术室外全程陪同。

  而在母亲器官捐献当天,正是大儿子李国军肝病专家门诊的日子。李国军在捐献同意书上签完字,就连忙赶回自己的专家门诊室接待病人。这一天,来自福建、台州和本地的108名病人通过网上预约挂号,前来看病,无法停诊。12时半,忍着心中剧痛,李国军埋头一个个仔细问诊。2个小时后,他赶到手术室给妈妈披上最后一件衣服——紫红色的风衣,然后和同事们一道推车将妈妈送到一楼的太平间。他又擦干眼泪,迅速回诊室直至6时看完最后一位病人。“妈妈一直告诉我,做人一定要为别人着想,尤其作为医生。站好自己的岗,是我对母亲最好的纪念。”李国军热泪纵横。

  来自福建泉州的26岁患者黄琼说,她是李医生的预约患者,那天,她早早等候在肝病专家门诊室外。下午一点半的门诊,李国军1230就开始看了。“李医生非常专业,问诊很耐心。中途只说‘去一趟手术室’,20分钟后又回来继续看病。当其他医生说是他妈妈去世时,我们都惊呆了!”黄琼当时也控制不住流下了泪水,她说这是她多年四处求诊遇上的最震撼的一幕。

  一个肝脏、两个肾脏和一对眼角膜,胡秀芝捐献的器官挽救了3名病危患者的生命,同时让2名患者重获光明。“感谢这位未曾谋面的好心大姐!”患肝硬化十多年的姚先生植入了胡秀芝捐献的肝脏,如今他的肝功能、胆红素和凝血功能均已好转;曾经需要通过每周两次血液透析才能维持生命、受尿毒症折磨4年之久的周阿姨称胡秀芝为救命恩人。“看见了,看见了,树叶原来这么绿!”在宁波市眼科医院病房里,植入胡秀芝捐献角膜的王阿婆睁眼望向窗外的小花园;来自天台的安阿伯与光明阔别十多年后,也因胡秀芝的捐献喜获光明。

  胡秀芝老人走了,但她的生命在5个陌生人身上延续,更在宁波树立起一座充满温暖和爱的丰碑。有人不解地问,胡秀芝作为一个仅仅在宁波生活了6年的新宁波人,为何会有如此高尚的选择?了解她的人都说这并不意外,因为胡秀芝向来乐善好施、古道热肠,一直以来是一个能够温暖别人的人。老人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刻捐出器官,换来他人的重生,谱写了一曲壮美的生命赞歌!宁波市民被胡秀芝的大爱精神所深深感动和震撼着,大家自发组织各类活动,缅怀胡秀芝。在自发建设的网上纪念馆里,无数网友跟帖留言,对胡秀芝的赞美如潮水般涌来。

  201412月胡秀芝被列入“中国好人榜”,并以得票第一当选“2014感动宁波十大人物”。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