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王世晶:苔花如小米,也学牡丹开

2015-6-30 10:23| 发布者: 家网编辑9| 查看: 837| 评论: 0|原作者: 文/沛建 宗和

摘要: 江苏沛县86岁的离休老人王世晶用相机记录城乡变化,被群众称为“编外老记”;他建言献策,被称为“王大管家”、“王大督察”;他扶贫助困,关心后代,尽显本色。 编外老记   “人生有崖,官位有止,奉献无边。”这 ...

江苏沛县86岁的离休老人王世晶用相机记录城乡变化,被群众称为“编外老记”;他建言献策,被称为“王大管家”、“王大督察”;他扶贫助困,关心后代,尽显本色。

编外老记

  “人生有崖,官位有止,奉献无边。”这是王世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18岁参加革命工作,自1964年起在正科级岗位上一干就是31年。1995年从沛县城乡建设局长、党组书记的工作岗位上离休后,他没有闲下来在家享清福,而是自费购买了一台相机,开始了用相机记录沛县城乡变化的摄影生涯。相机用坏了再买,自行车骑废了换三轮车,靠着执著与毅力,他成为全县宣传战线上知名度较高的“编外老记”,仅《沛县日报》每年采用他的摄影报道就有100多幅,《徐州日报》、《沛县年鉴》以及县里举办的各种摄影展中也经常见到他的作品,他的作品还多次获省、市、县奖励。凝结着他的心血和汗水、在他眼里会说话的“宝贝疙瘩”照片,足足有5万多张。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古沛大地上经常活跃着一支银发摄影队伍,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去年,为了纪念“七七事变”77周年和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王世晶利用大量时间与健在的老友们一同回忆当年日本侵略者在沛县的罪恶行径,整理出详实的历史资料。他将这些历史资料和他多年来在图书馆和档案馆收集到的大量的图片资料复印和拍照后制成宣传图片,投放在青年人集中的电脑店和网吧中,让青年人牢记这段中华民族的屈辱史。

建言献策

  “人老易松,树老易空。”这是王世晶铭记于心的警句。为了不松、不空,他离休后一天也没放弃过学习,每天必看中央、省、市、县新闻联播,单位和自己订阅的报刊也有10多种。

  “要接天气、接地气、接人气,多想事、了解事,才能不怕事、解决事。”这是他对年轻的同志经常提到的一句话。有着多年乡镇工作经验的他,在摄影过程中经常“一心二用”。他下乡的很多时间是与老百姓拉呱,为的是真正接触到老百姓,真实地接地气。

  他说:“帮忙不添乱,要给领导提真言。”他向县领导和有关部门提出的建议有大有小,可谓包罗万象,大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规划,小到街巷卫生等民生问题,每个都是在深思熟虑后一一列在纸上,再送呈县领导和各有关部门。在沛县,上到县委书记,下到普通老百姓,都有他的好朋友,他们隔三差五会主动找他聊聊天。现任徐州市副市长的冯兴振在沛县任县委书记期间,多次就他提出的建议责成有关部门(有时会涉及10多个)联合会商,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多年来,王世晶成了全县各部门和镇村群众欢迎和众所周知的“王大管家”“王大督察”。他说,只要自己还能走得动,就乐于当下去。

扶贫助困

  王世晶说自己从小吃过千般苦,更懂得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社会。多年来,尽管老伴没有工资收入,还多病缠身,需要他来照顾,因自己的大儿子因病过早离世,他十年前就得早上四点多起床,帮助大儿媳卖早点供大孙子上大学,可他还是见缝插针地帮助和接济他所知道的困难群众和贫困学生。问他到底帮助过多少人时,他笑笑:“这么多年了,哪里还记得,也从来没记过。我有离休金,他们都比我困难。”笔者从《沛县日报》上查到的有:2012年他为杨屯镇患先天性心脏病、急性肾衰竭的在校大学生欧阳广远一次捐款2000元;帮扶朱寨镇罗庵子村贫困学生于晨,直到她去年大学毕业前还去看望她;在这之前帮扶过的学生还有魏庙镇张洼村的张莉、张庄镇施庵村的黄迪。“她们都已走上了工作岗位,成了有用的人才,不用我再负担了,我现在帮扶的鹿楼镇鹿楼村张海荣还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读大学,我近期还要到她家里去一趟。”王世晶说。被他接济过的孤老和有重病员的家庭更是不胜枚举,都是他下乡摄影时发现的。他说:“没多有少,只要是滴水,怎么也能湿湿嘴唇呀!目前牵挂着的不多了,最近再到魏庙镇张集村刘广田的家里去看一下,他的家属患重病。我有离休金,能负担得起。”

关心后代

  “广大农村是你们学习的园地、成长的阵地,你们要借助这个平台高放青春之鸽,高唱清脆之歌……”在沛县离退休干部牵手大学生村官的启动仪式上,王世晶慷慨激昂地鼓励大学生村官要扎根农村,展现自己的才华。他主动牵手的两名大学生村官,目前一位自主创业相当成功,正带领着大家共同致富;一位考上了公务员,走上了重要岗位。

  多年来,他还兼任县关工委的义务宣讲员、网吧义务监督员。他经常往返于城乡的中小学校和武警中队等处作报告,就连有病打点滴时,他也不忘给身边的人讲历史和一些抗日英雄故事。每逢重大历史纪念日,他就拿出多年来搜集整理的1000多幅图片,轮番拿到有关场所展览宣传。多年宣讲的他练就了一副高嗓门,于是又赢得了另一个外号——“王大喇叭”。

  “想不到国家能发展这么快,想不到沛县能变得这么美,想不到现在生活水平能这么好,想不到自己能活这么大岁数,想不到这么大岁数还能为党再作点贡献。”“向实践学习,拜人民为师。我比宋英和赵亚夫两位同志还差得远,我要向他们学习、向他们看齐。”王世晶如是说。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是对王世晶这样一位身处基层的普通离休干部的真实写照。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