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登录注册老干部之家

革命大家庭中走出的革命母亲——访安丘老党员、离休老干部殷治德

2015-6-29 17:51| 发布者: 潍坊市委老干部局| 查看: 660| 评论: 10|原作者: 云山千叠

摘要: 前排左一、殷治德 革命大家庭中走出的革命母亲——访安丘老党员、离休老干部殷治德 殷治德,女,1932年1月21日生,安丘市石埠子镇西殷民村人,原安丘被服厂(今同力服装有限公司)离休干部,1947年春参加革命, ...


2、曾经的全家福:前排左1、殷治德.JPG

前排左一、殷治德


革命大家庭中走出的革命母亲
——访安丘老党员、离休老干部殷治德

    殷治德,女,1932年1月21日生,安丘市石埠子镇西殷民村人,原安丘被服厂(今同力服装有限公司)离休干部,1947年春参加革命,同年入党,自1953年8月起至1971年5月调被服厂工作前,历任共青团安丘县柘山区委、石泉区委、景芝镇委、鹿村区委和甘泉乡委书记,石堆公社团委书记及石堆公社、景芝公社妇联主任。
    2015年6月22日,笔者为建国前老党员信息征集与口述史整理一事,走进翔远集团家属院,慕名拜望了老党员、离休干部殷治德(注1)。老人家非常虚弱,身体状况极差,但思维清晰、心里也很明白,因心脏血液回流量大及曾患大面积心梗和刚跌伤腿脚的原因,正在卧床输液,由她从新华书店退休在家的长女李建民照看,老人家不能激动和多说话。笔者的此次到访,多是和建民大姐夫妇及外出稍后归来的建忠大哥交谈,老人家也会轻轻地细语,对孩子们讲述不清的地方作些纠正、补充。事后,笔者又电话联系了殷老二子建清同志,询问了一些搞不清楚的问题,他们心中母亲的形象都是那样的高大,当年他们的姥爷姥娘家里,曾挂到三个光荣牌子,两个舅舅和二姨都是革命军人,他们的老党员母亲是从革命大家庭中走出来的。
    守着我这位外人,建民大姐也没有避讳什么,在帮老人动弹身子时,用云南白药酊给她淤肿的脚面擦药,话也自然是从老人家没有缠脚说起。建民大姐的姥爷殷安贞,是地下党和老革命,思想很解放,从小没让治德她们姊妹缠脚。年轻时的殷安贞即有叛逆性格,一次过小年辞灶,守着大人就敢不敬“神明”道:“灶王爷我和你说,今晚上腊月二十三,也没有酒也没有饭,你空着肚子上西天,撒一句谎话,回来我就把你的腿砸断”。老娘气得真受不了,拾起家什来把他打跑了。日伪时期,殷安贞在家乡岐山(今石埠子)一带很有名望、影响,日本鬼子下条子收粮,沿渠河几个村的条子都让他安贞收起来全撕掉了,因此被抓,是拼死从鬼子的岗楼里跳出来跑掉活了一命,很长时间没再回家。八路军攻打诸城井丘鬼子据点时,村里人看见他在队伍上,后来他成了县大队的一位领导。解放潍县时,我军采取的战略是“围困昌乐、主攻潍县”,他率部参战围困昌乐县城守敌,在春棒槌(玉米)地里和国民党转来转去,也出现了不小的伤亡,最后剩下5、6个人,还有一个被俘投降的,敌人叫着殷安贞的名字让他出来投降,整整坚持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有时连棒槌骨头都吃。建民说,小时候姥爷常教育她,参加了革命就决不能背叛组织。
    建民大姐的姥姥刘月秋也是老党员,建国后担任多年的大队党支部书记,她的观点是种了庄稼就要收上来,领导当年的佃户村大干社会主义,使西殷民老早成为先进队。刘月秋领着社员很早就人均吃上了90多斤麦子,建民大姐的婆家是景芝(原临浯)李岗,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连豌豆才吃上30来斤。刘英宸任中共安丘县委书记(1957年3月至1965年6月)时,曾组织三级干部来该村开过几次现场会。刘月秋在村里为人好、威望高,谁都对她信着了。一事足以说明,即便是在本村放电影,她自己也捞不着看,一些妇女往往会把孩子往她家一放就去看电影了,她家简直就是托儿所。文革期间,造反派叫着1963年因病退职回家的殷安贞的名字说:“殷安贞你革了一辈子的命,今回就革你的命!”对他进行百般揪斗。过后,那些人家没得吃,刘月秋照样挎着地瓜干去给人家送。文革结束后,对这些人也是该咋着咋着,没去“算老账”处理人家。连闹得最凶的人,后来也悔的不得了,哪怕是打个野兔也来给他们送,仨俩的鸡蛋也拿来表示心意。刘月秋老人出殡时,全村200多户人家,不管是姓宿的还是姓殷的都来下跪,场面确实感人。
    建民大姐说起这些往事时,眼里是噙着热泪的。少不更事时,她们姊妹兄弟对父母亏欠家庭、孩子的做法没少埋怨、抱怨。她3个月就住姥姥家,基本对奶奶爷爷、爸爸妈妈没印象,但姥娘姥爷也忙,她真是靠吃百家饭打发嘴巴长大的。姥爷对她的成长影响至深,那个年代,常教给她一些无异于军事常识的“防身”之术,像走来回路时要注意观察两边情况,比方原来这里原来有棵树、现在为啥动弹了,那里原来有块石头、现在为啥挪窝了,路上也別拾东西吃,怕是坏份子、敌特或台湾国民党敌机、高空气球空投的带毒东西。
    已故老父亲李彦其(注2),是多年的公社武装干部,同样顾不上家,母亲殷治德调去海阳搞社教,建民大姐兄弟姊妹5个,只好这家一个那家一个分散了养。建民自小住姥姥家,建忠6、7岁就跟着炊事员过,建清是常年跟着保姆,一个妹妹送到了辉渠老家,另一个“拾出去”抱给人家就没再回来。有时理解,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甚至会是需要人去用一生的时间,如今建民、建忠和建清他们也都成了退下来的老同志了,对父辈当年的付出、奉献与亲情观是真的更加理解了。建民大姐现在对母亲的评价是,刚直不阿、高风亮节、不贪不图,一切听从党召唤,群众路线走得好。当年运动多的“就像下饺子”一样,正直之人能够幸免的恐怕很少,可她们的母亲却是“一个也没下着”,哪怕是在外地工作,像在海阳、在诸城搞社教时,群众也没给提意见,文革中也没挨批斗。母亲对子女要求可严了,但对待同志可是真关心。老人家是多年的老基层团委、妇联干部,抓管理与做人的思想工作很有一套。建民大姐记得母亲在被服厂工作时,厂子做成了省轻工业厅的先进,出口服装活特多,即便是刚下了夜班,小青年们也会抢着去给弄着孩子、家庭拖累多的女工户们买煤、买面,党团组织真帮助群众解决了很多实际生活难题,企业文化建设与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做得是好。晚上的加班,身为一厂之长的殷治德,和车间主任、职工们甩开膀子骠着干是常态,下了夜班的建民大姐,要常常去厂里车间接母亲回家。老人家的不夸功、务实干也是出了名的。到省厅里抱奖状,是让大车间的主任去,参加广交会的风光事也会让给分管领导,同志们开她的玩笑是“光挂帅,不出征”。
    病床上的殷治德老人,也断断续续地讲了一些往事,包括自己参加革命的过程。小时候,她隐约记得父亲常和一个姓周的地下党“喳喳事”,开党员会和组织一些活动也常在她家进行。处于好奇,也特别想听些革命道理,她常跟在墙角看,父亲会一个劲儿地嫌,“你往后倒退倒退,再倒倒,别碍事”。地下党老周一次紧急转移时,留下了一些文件、书籍等,她爷娘悄悄地把这些东西用蜡纸包好,掀开猪食槽子埋在地底下。殷治德老人上世纪60年代上山东省委党校学习时,还见着这位周同志,团省委的林萍书记都陪着他,应该是个高级别干部。
    上级来属于革命老区的西殷民村拔人,第一次是她14岁时,作为“老儿童团”,她各方面条件都非常适合,因此被选中,走到半道了,又让她奶奶硬拽了回来,老人家笑容微露道,不然自己现在也是个抗战时期的老干部了,有些家乡在外的老同志,后来还找来她着写过证明呢。第二次是1947年,她坚决冲破奶奶的阻力,义无反顾地穿上了引以为豪的“列宁服”。组织上先派去干校学习,是到沂山地委设在蒋峪镇吕庄的干校。她们在干校吃什么,就是掐碎了的果子(花生)皮,就菜是啥呢?杂粮分开,挑出豆粒子腌了,一筷子叨俩都挨批。学习中间曾组织学员去蒋峪运粮,大家多数人是头一次见汽车,有的同志就自作聪明地说,“汽车趴着都跑这么快,站起来肯定还快”,现在听起来真是笑话。也许是守了我这位党校人,老人家还说,他们这些较早参加革命、没文化的农家贫苦子弟,是靠了工作中的不断学习、参加培训和实践锻炼,思想觉悟、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才逐步提高的。
    老人家的入党介绍人之一是殷洪奎(1960年8月起,景芝党委副书记、社长,岐山公社副书记等职),也还跟我们回忆了史称“庵上惨案”中牺牲的召忽区妇救会长吴凤兰(1947年3月至1948年5月)的事迹,烈士为时任召忽区委书记的展中夫人,已怀有身孕,最后一粒子弹留给了自己。
    写下这些时,惟愿老人家能早日康复!

    注1、殷治德老人的部分简历:
   
    1954年4月至1954年10月,任共青团安丘石泉区委书记;
    1954年5月至1956年3月,任共青团安丘景芝镇委书记;
    1956年4月至1958年2月,任共青团安丘鹿村区委书记;
    1958年2月至1958年9月,任甘泉乡团委书记;
    1958年9月至1962年12月任石堆公社团委书记;
    1962年12月至1964年3月任石堆人民公社妇联主任;
    1964年4月至1971年5月任景芝公社妇联主任,后调安丘被服厂任厂长至离休。

    注2、李彦其同志的部分简历:
   
    1956年4月至1958年2月,任中共鹿村区委副书记;
    1958年2月至9月,任中共甘泉乡党委副书记、安丘人武部石堆乡队队长;
    1962年8月至1965年5月,任景芝公社武装部长;
    1965年6月至1969年10月,任临浯公社武装部长,后调安丘饮食服务公司书记兼经理,1994年病故。

    参考文献:中国共产党山东省安丘县组织史资料(1925—1987)
【辛宝祥】

支持

反对

无所谓

点赞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云山千叠 2015-6-23 22:44
1.JPG
引用 云山千叠 2015-6-23 22:45
欢迎浏览 敬请指教
引用 古稀 2015-6-24 07:24
祝老人健康,学习老革命的事迹,受益匪浅。
引用 山东山鹰 2015-6-24 09:37
辛书记又一篇佳作文献,拜读后倍受感动!
引用 潍河长 2015-6-24 16:03
老人是典型的“女强人”。记得20世纪70年代,她领导的县被服厂年年是县工交战线“工业学大庆”的标兵单位。


“摽着干是常态”
[/color]
引用 木石山道人 2015-6-24 18:47
珍贵历史文献,楼主精神可嘉。
引用 云山千叠 2015-6-30 04:13
古稀 发表于 2015-6-24 07:24
祝老人健康,学习老革命的事迹,受益匪浅。

感谢华老精彩点评


引用 云山千叠 2015-6-30 04:16
潍河长 发表于 2015-6-24 16:03
老人是典型的“女强人”。记得20世纪70年代,她领导的县被服厂年年是县工交战线“工业学大庆”的标兵单位。 ...

谢潍老补充 谢潍悉心指教


引用 云山千叠 2015-6-30 04:20
山东山鹰 发表于 2015-6-24 09:37
辛书记又一篇佳作文献,拜读后倍受感动!

感谢任兄鼓励


引用 云山千叠 2015-6-30 04:21
木石山道人 发表于 2015-6-24 18:47
珍贵历史文献,楼主精神可嘉。

  • 谢李老佳评鼓励

查看全部评论(10)

老干部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