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耕耘——德州 王祥俊

2015-6-12 16:20| 发布者: 家网编辑10| 查看: 619| 评论: 1

摘要: 今春五月的一次同学相聚,谈起了工作经历。有的同学智商高,创业有方,成为家产上亿的企业董事长;有的聪颖睿智,工作超群,走向了领导岗位;有的以自身优势见长,平步青云,成了权贵高官······而说起我的工作 ...

今春五月的一次同学相聚,谈起了工作经历。有的同学智商高,创业有方,成为家产上亿的企业董事长;有的聪颖睿智,工作超群,走向了领导岗位;有的以自身优势见长,平步青云,成了权贵高官······而说起我的工作经历来,再简单不过了,四个字就可以概述:一生从教。年轻时期的我,前脚走出了读书校门,后脚就迈进教书大门,脱下学生装,披上了教师服,成为一名中学物理教师。我在神圣的讲台上,秉书持教四十多个春秋。

光阴荏苒,岁月无情地把我送入了夕阳下的老年行列,2009年我在齐河一中退休了。回首往事,我没有慵慵的虚度年华,而是脚踏实地耕耘学校这片热土,用实际行动践行人生价值观。

记得我在上高中第一节课时,讲“流体的附壁效应”,这是一门新技术,一个新课题。对于一个没有教学经验的年轻人在全县最高学府众多教学高手面前,我诚惶诚恐,惴惴不安。但工作使然,我就得树立信心,尽百倍的努力把课上好。我精心设计教案,细心备好演示实验,不打无把握之仗,尔后蹬台讲、演。课堂上,教师主导,学生互动,场面热烈,效果极佳。从此,我博得了学生的认可。

作为一个教师,治学要严谨,教学要求精。以后的每一节课,我都是一丝不苟的写教案,不厌其烦备实验,几十年如一日。我备课,不是携纲提领的写几条要点,画几个图形,而是写成讲稿式的详细教案。教案字字推敲,句句甄酌,尔后背熟、演讲。因人因材施教,我从不原封不动的搬用旧教案,凭经验办事,而是有针对性的大胆尝试新教法,创新思维,不断改革,做到精益求精。因此,多年来,我的教学成绩斐然,有目共睹。我所任教的班级,全国高考试物理成绩,多次学校排名均居榜首,在全市也名列前茅。1993年,李长辉同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首创学校记录,开启了齐河一中通往北大、清华之路;王颖同学也以学科竞赛出色的战绩跻身于参加国际奥林匹克竞赛全国24人大名单中,并被中国科技大学高考免试破格录取。

患得患失,避重就轻,搞不好工作,也出不了好成绩。成绩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我还记得,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中期,是全国高考升学率排名次的鼎盛时期,高中都在加班加点的工作,三年的课程两年讲完,星期天都用来上课,四周只有一天的休息时间,节假日也放不了几天。除白天上课外,晚上还要上三个自习。自习,哪是学生自己学啊!相当多的时间分明是教师在不遗余力地讲。一天下来,教师精疲力竭,口干舌燥。

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中期以前,学校教学条件很差,我们是在五四年建盖的砖瓦房里给学生上课。那没有天花板、高高尖顶房脊的教室早已失去了原貌,苍老得远远落在了时代后面,茫茫白碱爬满了外墙,无规则的条条斑迹似地图而非地图;破旧门窗的条条缝隙,苍蝇蚊虫可以任意穿行。冬天来临,多处透气的教室怎能防御那呼啸而至的寒风侵袭!教室没有任何取暖设备,在零下十几度的低温下我们赤手空拳写板书、做实验,手被冻得似针扎刀刺,麻木的拿不牢粉笔和实验仪器。酷暑炎热的夏天,教室里也没有风扇空调,在三十六、七度的闷热高温下,我们仍坚持给学生上课、辅导。一节课下来,常常汗流浃背水浸衣,不夸张的说,拧拧衣服,汗水滴滴下流。即使再热、流汗再多,我们也不能像做报告的某些领导干部那样喝着水、摇着扇讲啊!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教师加班加点的工作,那时哪有什么补助费啊!若干年后虽然有了,但是也少的可怜。星期天和节假日补上一节课,也只有二、三元钱的补课费,更谈不上丰厚的奖金了。

回忆那时的工作,现在谈起来都会让人惊叹。学生没有统一的复习资料,全是教师自己编写、刻印。两个人一块钢板,一支铁笔,教师几乎天天在编啊刻啊!到了高三决战阶段,工作量就更大了,节节都是复习课。送毕业班的教师都知道,上好一节复习课付出的代价要比新授课要大很多很多。每备一节复习课的内容,教师总是绞尽脑汁,冥思苦想,力图尽善尽美。有时为使一道题涵盖知识点多,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典型性和灵活性,教师要苦苦思索半天时间。教师天天讲题,学生天天做题,大小考试和测验接连不断。那时阅卷哪有阅卷机啊!全是手工操作。阅选择题,我们用针扎过眼,用香头烧过圈,用小刀刻过孔,套圈、查孔计分。学生每次做的题,教师当天务必阅完,然后分析、评判。我们夜以继日的工作,确实很苦、很累。尽管如此,教师没有一个谈论报酬、得失,反而感到虽苦犹荣,乐在其中。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挤出时间学习。懂教育的人都知道,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有丰富广阔的文化知识,才能完美的驾驭教材,才会有居高临下之势,讲起课来才能出神入化、举一反三、左右逢源、触类旁通。这就是杯水和桶水的关系。我喜欢学习,还算得上勤奋,在完成工作的前提下,总会抽出一定时间翻阅大量的教学资料,研究教学信息,准确地把握教学动向。我还坚持涵授学习,在电视上听每周不少于5课时的名师讲课,我坚持了四年之多。通过学习,丰富了自己的文化底蕴,使我有了教学之本。一位考研的年轻教师做物理题还不断地求我相助。

有人说:“工作这么忙,哪有时间学习啊!”我认为,人要想学习,时间总会有的。少逛几趟商店,少去几次娱乐场所,多牺牲点休息时间,就能获取学习的机会。节假日、星期天我常常一人在办公室看电视讲座、演做习题。晚上大多在孩子、妻子睡后,还要看一会儿书。还常常为一些疑难题的求解,彻夜难眠。

学习不只是一种兴趣,更是一种责任。我越学越感到自己知识的不足和贫乏,越学越感觉到得教学没有硬实力哪能行啊!教学不是靠拉拉架势、照本喧讲。

我在一中不仅承担满负荷超负载的教学任务,还担任二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回想起和学生朝夕相处的日日夜夜,压力与责任同在,辛苦与欢乐并存。有人问,什么是幸福?我认为,幸福在教学工作中,幸福在班级工作中。

做班级工作,没有什么现成的好经验搬来照做,也没有什么统一的模式依样画葫芦。我认为,要带好一个班,使其成为一个团结和谐、奋发向上的集体,班主任首先要关心爱护学生。把学生看作为自己的孩子,给予人文关怀,用爱去凝聚大家的心。如果对学生做不到关爱,漠视甚至冷嘲热讽,即使你愿望再好,也不会把一个班凝结成一个强有力的整体。

对学生的关爱,班主任不是居高临下连篇累牍的只讲大道理,你必须放下架子,融入学生之中,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每每有病,我都跑到跟前看望,遇到病重者,我亲自掏钱送医院;学生感冒、发烧,吃不下伙房的饭食,我多次把自己做的鸡蛋面条送到学生面前。你想,学生有病时哪怕送上一杯水一碗饭,寒冷的冬天哪怕给衣着单薄的学生送上一件旧衣服,学生都会感激你。你用一颗火热的心温暖着学生,脑子里装着学生,眼睛看着学生,学生就会信赖你,尊敬你,拥护你,听你召唤,跟你前进。

有了教师的关爱,才能产生融融的师生情,一个班也就会迸发出蓬勃向上的活力,形成一个和谐、团结、奋进的班集体,进尔创造出佳绩。我班学生相互团结,友好相处,文明礼貌,遵纪守法。在历次高考中,我班学生成绩、人数均排在各平行班之首;校运动会常为冠军班;歌咏比赛、文艺活动也有声有色;篮球比赛、花展等活动均取得有目共睹的成绩。并得到全校学生的羡慕和青睐,也赢得了教师们的好评。

硕果来自园丁的辛勤培育,成绩来自那些埋头苦干勇于付出的人。一滴汗水,一份收获,这是自然界的一条普遍规律。而作为教师,付出的是自身的辛血汗水,换来的是学生对社会的回报。一批批学生走向社会,他们把获取的知识变成了有社会价值的物质财富,这就是教师的人生价值。

多年来,我为党的教育事业尽职尽责,与此同时,学校也给了我不少的荣誉。我多次被学校评为模范教师,还获得县级优秀班主任、市级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被县政府记功一次。但我并没有因这道道光环的笼罩沾沾自喜,而真正使我感到欣慰的是我在学校这块育人的土地上由于辛勤耕耘留下了个个足迹。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gabee 2015-6-28 15:54
出神入化、举一反三、左右逢源、触类旁通

查看全部评论(1)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