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嘉祥县各级关工委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围绕大局,服务中心,注重抓基层、打基础,充分发挥“五老”人员优势,突出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断丰富“三项活动”内容,切实关注留守儿童和弱势儿童群体,突出特点树典型,以点带面上水平,积极拓展工作领域,开展系列特色主题活动,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以“三爱、双学”教育为重点,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全县开展了“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学党史、学国史”教育活动,在学校营造了学“党史、国史”的浓厚氛围;广大“五老”人员,充分发挥自身丰富人生经验、优良传统作风的优势,大力发扬“忠诚敬业、关爱后代、创新务实、无私奉献”的“五老”精神,向青少年讲述亲身经历,详细讲述党和国家领导人民不畏艰难险阻、自强不息奋斗史和创业史,让广大青少年通过聆听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亲历者和历史发展见证人的讲述,真正感受到党的伟大、国家的富强;把学“党史、国史”的教育活动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听一个故事、读一本书、看一场电影、唱一首红歌、做一件好事、写一篇体会文章”等“六个一”主题实践活动;结合全县开展的“五城同创”活动,组织青少年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爱心公益、志愿服务活动,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组织青少年积极参与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激励青少年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文明习惯,倡导文明风尚,积极投身现代化建设热情,促进社会文明和谐。 以“中国梦”教育为重点,不断丰富“三项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把“中国梦”的宣传教育与“三项活动”相结合,夯实青少年思想基础,激发青少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凝聚正能量,共筑中国梦。一是举行嘉祥县“爱书人杯”中小学生经典诵读暨演讲比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举行童心向党建党93周年献礼、“中国梦”主题歌曲学唱传唱活动,用声音表达广大青少年心向党、爱祖国、赞家乡的美好心声。三是积极组织中学生参加济宁市开展的首届“追梦少年.青春正能量”最美励志少年评选活动,在全县掀起弘扬正气、歌颂真情、倡导真善美的热潮。四是举办嘉祥县第一届“步步高点读机杯”汉字书写挑战赛。 以关爱“留守儿童”、救助贫困青少年为重点,做好弱势青少年群体教育管理工作。全县各级关工委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优势,动员社会各方力量,进一步优化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共同为青少年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关爱留守儿童、救助贫困青少年工作的开展。一是指导梁宝寺镇开展了济宁市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示范镇创建活动,以开展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示范镇创建活动为契机,以点带面,推动全县关爱工作。充分利用“五老”志愿者的自身优势,兴办书法、绘画、乐器、棋类、球类等各种兴趣小组,组织指导留守儿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爱好活动,使留守儿童在温馨家园学的舒心、玩的开心。镇关工委以招募的形式,建立了由青年志愿者、“五老”志愿者、慈善义工和社会爱心人士组成的志愿者团队,“手牵手”帮扶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二是“爱心妈妈”群体队伍日益壮大,从最初的8人发展到如今的121人,结对帮扶150多名孤困留守儿童,这些“爱心妈妈”、“爱心爸爸”、“知心哥哥”、“知心姐姐”,用真诚的爱心让留守儿童与其他孩子一样在同一片蓝天下健康快乐地成长。三是扶贫助学活动方兴未艾。县慈善协会、山东嘉祥圣润纺织有限公司、永昌路桥集团等单位和广大社会爱心人士,主动捐款捐物,帮扶了一大批贫寒学子圆了完成学业、成就未来之梦。 开展“法律三进”活动,全力推进“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法制教育活动。深入开展“法律进学校、进家庭、进社区”活动。统筹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各方作用,采取“一主五辅”形式开展普法教育。“一主”即以面授讲课为主,“五辅”即制作法制教育专题片组织学生收看、制作展板组织学生参观、制作光盘利用学校多媒体网络进行教育、排练文艺节目组织学生观看、老少互动“一帮一”结对帮教为辅。在坚持开展课堂法制教育的同时,组织动员“五老”法制宣讲员深入学校、社区(村)和企事业单位开展普法宣讲活动,积极组织青少年开展主题宣讲、法律普及、体验教育等活动,通过媒体报道、集市法规咨询、印发明白纸,利用校园广播、板报、楼内走廊展板、手抄报等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进行法制知识宣传,形成送法、学法、守法的浓厚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