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革命烈士的儿子,一位现年82岁的离休干部,有着67年党龄的老党员,为革命、气象事业奋斗了67年的老干部,他就是聊城市气象局离休干部汪洪同志。离休21年来,离而不休,以严谨正直、爱民慈和的作风,积极投身“拾遗补缺、配合补充”工作,做了大量益于党和人民群众的实事、好事,得到了组织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一、出身革命世家,对党一片赤诚 汪洪的祖父母早在1928年就已加入中国共产党,父亲汪洋也很好的继承了革命优良传统,23岁入党参军,一心扑在民族解放事业上,随军转战陕、豫、苏、皖一带,不幸在莱芜吉山战斗中英勇牺牲,时任鲁中军区第1军分区政治委员兼中共泰山地委书记。10岁的汪洪跟随共产党部队过起了随军成长的日子,父亲的英雄形象,成为汪洪人生道路上追逐的榜样。1947年4月,汪洪作为青年党员参军入党,开启了自己为党、为人民无私奉献的新篇章。烽火连天磨砺了他的意志,战火硝烟见证了他对党的无限忠诚。他将一名老党员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将父辈的英雄事迹在家族传承下去。“当年如果不是共产党,哪会有我的现在,我绝不允许身边的人给共产党抹黑”,汪洪同志坚定的说。 二、永葆党员先进性是他的毕生追求 党性修养是检验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尺。汪洪同志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大是大非面前不迷航,个人名利面前不计较,将党认可和群众满意作为毕生追求。2000年12月,他被推选为聊城市气象局离退休党支部的组织委员,因其党性观念强、工作负责、威信高,换届选举时,全体党员一致要求他连任。两届任期内,组织工作量大,会议他来通知,党员学习他先学,撰写材料他先写,诚恳认真,待人谦和,一心扑在搞好离休党支部工作上,以实际行动证明了“共产党员,永不退休”。他时刻关心国家大事,在与其他老同志聊天的时候,他又成了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者。正是在汪洪同志的模范带动下,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这一群平均年龄近六十五岁的老党员,在离开工作岗位后,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坚持学习,继续进步。2004年聊城局离退休党支部被聊城市委组织部授予“先进党支部”,2005年又被中国气象局授予全省唯一的离退休老干部党支部“三自”先进集体,这些都离不开汪洪同志的辛勤付出。 三、支持气象事业发展是他的人生信条 事业是能支撑起一个社会人的生命力量。汪洪同志为气象事业付出了自己的青春热血,离休后,仍然对事业发展关心热爱,并给予了历任领导班子最大的支持。他信奉这样的人生信条:在单位绝不给领导讲困难、提要求,找麻烦、添乱子,能帮一把就帮一把。听到一些老同志讲怪话、发牢骚,他就主动劝导他们多体会领导的苦衷,自觉帮助局里做好思想工作,积极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他经常告诉同志们,要多提合理化的建议,树正气、压邪气,讲团结、顾大局,虽不能在工作岗位上做贡献了,也应该尽力为家庭、为气象多做贡献,让社会充满和谐和关爱。2004年五一旅游节庆典活动中,他带领20多名老同志主动站出来要求参加日夜守护看球,市长看到深受感动,称赞“气象局老同志与时俱进永不退休的奉献精神令人钦佩和学习”。聊城局连续12年被授予“省级文明单位”的背后少不了这样一位默默付出的老人的身影。 四、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是他的最大心愿 发扬革命传统,教育好子孙后代,不给国家添乱是他这辈人给予我们的最大的社会财富。汪洪同志特别注意对子孙后代的革命传统教育。他亲笔撰写了《革命回忆录》,追思为祖国繁荣昌盛而献身的革命先烈,追思为子女含辛茹苦、奉献终身的父母亲人,回忆录在《聊城革命老区》发表后,引起了革命先辈的共鸣。他曾3次去孔繁森纪念馆参观学习,自费到卢沟桥抗日英雄纪念馆、济南解放战争纪念馆、莱芜汪洋烈士纪念馆(汪洋烈士是汪洪同志的父亲)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他运用自己曲折的人生经历和对党的执著追求来启迪后代,他经常将先烈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感天动地的事迹讲给孩子们听,从而激发儿女们的感恩之心,报答之意,报国之情,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好革命接班人。他的4个子女、4个孙辈,都在自己的岗位上秉承祖训,践行宗旨,为国家和事业奉献着青春。 五、乐于助人、乐于奉献是他的优秀品格 奉献是爱心的传递,给予是品格的彰显。汪洪同志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平时生活非常节俭,而在每一次赈灾他都积极捐款捐物,为灾民送温暖,尽力帮助他们摆脱困境渡难关。2008年四川大地震时,他带头向红十字会、单位两次捐款800元。有些老同志说:“老汪,人家要求你这个级别不用捐这么多钱,这个头你就不要带了吧?”“这个头我必须带!面对大灾,我不带头谁带头?”在他的带动下,49名离退休党员自发加入捐助行列,捐款金额达7705元,并给灾区捐送棉衣、棉被,用实际行动展示了对党的忠诚和坚定信念。他虽不富裕,但总是竭尽所能助学、助贫、助教育。在他身上所展现的点点滴滴无不折射着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高尚品格。 对于老年人和局内老同志,汪洪同志也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帮助。他经常去一些年事高、体弱多病、行动不便的老同志家或医院看望,问候病情,给予鼓励。乐于助人的品格,通情达理、热情好客的性情,使他的家成为左右邻居的聊天室、解闷处,每天都有孤寡老人来他家聊天,大家都愿意听到他安慰的话语,解开心中的不愉快。当他住院治疗时,不少老同志或派子女去看望他,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汪老生活很充实,养花、种草,他人缘好,性格开朗,乐观向上,爱讲笑话,开玩笑,人们都说他是一个“好老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