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百姓心中的好公仆 张宗亮——德州 候爱国

2015-5-4 11:15| 发布者: 家网编辑10| 查看: 802| 评论: 2

摘要: 日月轮回,斗转星移。工作在基层的乡镇干部就如人们所说,像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不断地新老更替,换了一茬又一茬儿。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至八十年代初,平原县城关公社有一名青年干部,他就是后来被当地百姓誉为人 ...

日月轮回,斗转星移。工作在基层的乡镇干部就如人们所说,像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不断地新老更替,换了一茬又一茬儿。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至八十年代初,平原县城关公社有一名青年干部,他就是后来被当地百姓誉为人民的好公仆——张宗亮同志。

初次见到他是六五年夏天,由于家庭困难打算借假期申请出去打工解决学费问题。当时他任城关公社副社长,在毛庄驻村。这个村虽然距公社不足一公里路程,他还是坚持住在百姓两间普通的民房里,与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他中上等身材,浓密的胡须、身着陈旧的蓝制服,两眼有神,不苟言笑。说明来意后,他审视片刻,提笔签字。屋里没有像样的办公用品,是坐在小凳子上,椅子当桌签字办公的。我对他的第一印象就是做事干练,工作认真,作风朴实,不打官腔,不摆架子,用现实的话讲就是十分“接地气”。

再次见到他,是我中学刚刚毕业出河工,那是马颊河清淤工程。张宗亮同志任施工营营长(施工组织编制从县至生产队是团、营、连、排、班)。全部人工施工,工程量大,劳动时间长达十四小时。他对民工生活十分关心,一天三顿饭,外加两餐,分别在半头晌,半过晌,派炊事员再送到工地两次窝窝头。上工满天星,下工星满天,可谓披星戴月。他以身作表率,正人先正己。一次凌晨飘起了雪花,张宗亮第一个到达工地,站在河崖,手持笔记本,考勤督阵,我们怕误了上工,都是推着车子,扛着铁锨,一路小跑到达工地。那个时期,年年挖河,每年上两到三次河,都是他任施工营长,民工们夸赞说:“张胡子营长带队,城关第一营都是铁第一。”

张宗亮同志身为国家干部带头实干是出了名的。早期多次在四清工作中驻村大五星。那时还没用上黄河水,为改善灌溉条件,上级号召各村抗旱打井。(旱井)大五星每次打井,他都和社员一样亲自下井。上河带工也是一样,1967年秋冬时节,城关公社在引黄总干齐河段赵牛河施工。工程是挖旧河,筑新堤。为方便施工,必须在河中心开挖一条垄沟。初冬的凌晨,水面布满冰碴,谁都不愿意先跳进冰冷的水里。张宗亮同志率先垂范,身先士卒,脱掉鞋子,挽起裤腿,拿起铁锨,第一个踏进水中,在场的连、排干部感动了,民工们感动了,榜样的力量具有极大的感召力,领导的行动就是无声的命令,大家蜂拥而上,形成了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最让人难忘的一件事是有一次夏季施工,张宗亮同志又下基层了。他只穿裤衩,赤身裸背正与民工挥锨大干,正巧上级一名宣传部门女记者实地采访。一番打听,来到了他劳动的地方,这时的张营长正一脚泥巴,一身汗水地干活,与群众融为一片,陌生人是分不出哪是国家干部哪是民工的。他闻讯后,一溜烟跑了,原来是跑一旁洗脚、穿衣服去了。在场有很多民工都目睹了这一场景,而后来传为佳话。

还有一次与其零距离接触是夏季陵县施工,营部设在王蛮村。我因负责连部排水,可直接在伙房就餐。主食是玉米面窝窝头。炊事班为快捷、省工,发明了一种扣窝窝头的模子,一次可扣7-8个。因模子扣的窝头两头有眼,百姓戏称“砘轱辘”(过去播小麦,用于碾轧麦种的石辊)。张营长蹲在板凳上,左手指,一指一个“砘轱辘”,右手拿大葱,吃得津津有味,格外香甜。一次改善生活蒸的包子,炊事员看到营长整日辛苦忙碌,从没开过小灶,就把剩下的几个包子放起来,第二天拿给他吃,他婉言谢绝了,最终还是留给了病号吃。

他在工作上冲锋在前,在享受上从不讲究。1973年商丘干渠施工,接上级通知,各营营连长到团部开会。团营部得有十多里远,有人建议骑自行车去,而他坚持走着去。他的意见是顺施工现场沿岸徒步,顺便察看进度及施工情况,一举两得,最后还是按他的意见办。早晨出发,每人发三个烧饼,有个连长说:“又没有喝头儿,这饭怎么吃啊!”张营长接过话茬:“不能吃也得吃,一切要为战事作准备。”

提起他的领导作风,知情人都很佩服。刻钢板、印海板,写大字,制红旗,样样都能干。施工中常见他身背话筒,走到哪里宣传到哪里,工地总是树立起一种你追我赶争上游的气氛。一次施工,全营接近尾声,唯有三连一个单位工程进度落后,民工称还搭着“戏台子”。张营长找到先进二连连长张友坤商议,一个单位落后不仅拖后了一个连,甚至拖后了一个营,怎么办?这位连长当即建议,“有困难大家帮,我连出五辆车打支援怎么样?”张营长把大腿一拍:“好!就要的你这句话!”次日,各连都派出人、车支援,奋战一天攻坚克难,全营胜利竣工。

他凭着自己的德、才、学、干,每次都是积极圆满地完成组织交给的每项任务。而后他从一个副社长升任王打卦乡党委书记、县委副书记、德城区委书记、德州地委副书记、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事厅长、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省人大常务副主任等职务。在省委工作期间,地方百姓不忘其深情厚谊,十分想念老领导,几个人专程看望他。见面后他首先查问车上是否带有东西,因都了解他的工作作风、性格,就没敢承认。他设家宴盛情款待,叙家常,问长短,十分牵挂家乡的发展变化,看望他的人临走也没敢把带的礼物拿出来。

九十年代初,吴官正书记来平原调研。时任省委秘书长的张宗亮同志同行。繁忙之余,他还没忘记在一起工作过的老领导。专门看望了时任城关公社社长张希文同志,牵挂着老同志的生活与健康。

张宗亮同志对工作火一样的热情,一直激励着我,鼓舞着我,他是我心中的镜子和偶像。我由一个农民而后又从事教育、文化、乡镇工作,入了党,过渡为国家公务员,我的健康成长之路,除了党的教育和培养之外,还得益于身边有这样出色的领导对我潜移默化的影响。

时光荏苒,几十年弹指一挥间,寻觅张宗亮同志踏过的足迹,百姓们无不称赞他是人民的好公仆,是从乡村泥土地走出去的党的好干部。他的事迹流传在鲁北大地,他的形象也深深地留在人们的心目中。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gabee 2015-6-7 21:22
百姓心中的好公仆
引用 gabee 2015-5-6 05:53
时光荏苒,几十年弹指一挥间

查看全部评论(2)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