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一带一路”:开创各国共赢新局面

2015-4-29 17:26| 发布者: 家网编辑9| 查看: 1718| 评论: 0|原作者: 廖卓娴

摘要: “一带一路”,是今年两会的一大关注焦点。代表委员们普遍认为,“一带一路”海陆并举、南北呼应,对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具有重大意义。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

      “一带一路”,是今年两会的一大关注焦点。代表委员们普遍认为,“一带一路”海陆并举、南北呼应,对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具有重大意义。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 年秋,习近平主席出访哈萨克斯坦和印尼期间分别提出了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希望借此促进欧亚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相互合作。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这标志着“一带一路”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为落实这一战略,国家层面的具体实施规划正在加紧制定,各省也正根据各自优势着手与“一带一路”战略实现对接。“一带一路”正由战略构想转变为战略行动。

    “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一个合作发展理念和一项新倡议,将充分依靠中国与区域内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主动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几千年前的丝绸之路上,将重新呈现驼铃阵阵、船帆片片的新气象。新形势下的“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面向西南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布局,同时也是我国延续与周边国家几千年的友好交往和互利合作的重要宣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带一路”,是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强化与周边国家经济合作的战略构想。中国崛起发端于经济实力高速增长,受益于埋头追赶力求效益,得益于融入多边框架的魅力攻势,但如今中国已无法回避经济实力需要向战略影响力的转化,需要借助战略支点,夯实双边关系。如此,才能让多边区域内国家合作崭新空间变为现实。“一带一路”建设,将加强中国和世界主要经济体,特别是新兴经济体的经济联系,让中国力量走出去,成为行动规则的制定者。“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有助于提升中国与区域内相关国家的贸易主导权,有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的原料资源供应具有重大支持作用。同时,高铁建设及其配套设备作为“一带一路”战略的靓丽名片,将有助于中国在国际制造业产业链分工中走向高端,也有助于消化国内过剩产能。总之,“一带一路”将使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区域内相关国家的经济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口总数达 44 亿,经济总量约 21 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人口总数的63%和经济总量的29%。沿线大多数国家是新兴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普遍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期。“一带一路”把中国中西东部串连起来,把东盟各国以及中亚各国联系起来,将为沿线区域内国家广大民众带来互联互通、交流共融的重大机遇,让“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内国家都能够享受到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为这些国家带来的红利,使这些国家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一极。

    “一带一路”有着不同于其他“经济区”的特点。从战略目标上看,“一带一路”建设重在实现全方位合作共赢。在201411月中国举办的APEC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再次强调要“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努力寻求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通过务实合作促进合作共赢”。“一带一路”战略在为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注入新的内容的同时,契合丝路沿线国家发展的共同需求和愿望,为发挥各自国家优势创造了良好机遇。从战略手段上看,“一带一路”建设注重双边合作,强调与有意愿的国家和经济体开展务实合作。合作领域也不受限制,可根据参与者的需要选择合作领域与具体项目。从战略思维上看,“一带一路”建设具有创新进取精神。“一带一路”将中亚、南亚、东南亚、西亚等区域内国家连接起来,有利于各区域内国家间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和建立健全亚洲各个国家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使泛亚和亚欧区域内国家合作迈上新台阶。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在国际社会引起热烈反响和广泛响应,普遍认为“一带一路”战略,倡导的是开放包容、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理念,值得人们期盼。在亚洲,期待值最高的泰国,对中国最大的心愿是“到中国免签”;在欧洲,期待值最高的保加利亚,最大的心愿是“向中国推销酸奶”;在大洋洲,期待值最高的瓦努阿图,最大的心愿是“来中国留学”。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到土耳其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官员、商人、学者和民众,普遍表现出对中国这个东方大国的兴趣。意大利学者也赞赏“一带一路”战略,并希望中国有所作为。埃及前驻华大使穆罕默德·贾拉勒表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推动中国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迈向一个全新的高度。美国库恩集团主席罗伯特说,未来当人们翻开历史书籍的时候,一定会看到“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主动参与世界经贸发展和文明融合、邀约各国共同发展的壮举。

    “一带一路”建设,既面临着大国战略冲突的挑战,同时也需克服“一带一路”区域内国家贸易投资合作的转型之困、区域内国家整体发展水平和市场规模较低以及区域内国家基础设施投资存在较大缺口等诸多难题。中美俄都是陆海兼具的全球性大国,其全球和地区战略中都包含地缘战略因素,“一带一路”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大国战略冲突。一是美国推行“亚太”战略,对中国的崛起充满着深深的疑虑和偏见。在未来安全、经济事务中仍会制衡中国,也一定会对中国推行“一带一路”建设施加压力和不良影响。二是中国与中亚各国深化能源合作也可能引起俄罗斯的疑虑,担心其主导的欧亚一体化进程受阻。三是印度一直渲染中国在印度洋和南亚地区对其实施“围堵”。也有部分国外学者质疑“一带一路”深层次的地缘政治动机。俄罗斯远东研究所副所长卢贾宁认为,这个构想试图重新划分太平洋到欧洲的经济版图,是遏制美国并将其赶到大西洋的有效武器,是从根本上改变世界美元架构的起始平台。日本《外交学者》杂志副主编蒂耶齐发文称,这个构想是“珍珠链”在新的名义下继续发展壮大,它让美国、印度等国家的战略家感到担忧。

    在对外战略转型背景下,如何持续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创新思维方式,发挥优势,整合资源。同时,要加强“一带一路”区域内国家协调机制建设,全面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水平,打造“一带一路”战略联盟支点。

    “一带一路”战略畅想,是互利共赢、面向未来 30 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国际战略,也是深化改革、全面优化经济结构、提升中国经济质量的重要抓手。2015年将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之年,中国将坚持奉行“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平等协商,充分尊重各国自主选择,期盼着与各国共同奏响开创世界合作美好明天的新乐章。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编辑/劳里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