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二月河:用笔描绘一面历史的镜子

2015-4-29 17:03| 发布者: 家网编辑9| 查看: 2553| 评论: 3|原作者: 徐忠友

摘要: 2014年7月,中纪委网站新开办了《聆听“大家”口述实录》栏目。作为该栏目的首位开讲“大家”,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作协副主席二月河从历史根源上分析了当今我国腐败问题的原因,赢得了广大观众的认可。他的一些观点 ...

    

    20147月,中纪委网站新开办了《聆听“大家”口述实录》栏目。作为该栏目的首位开讲“大家”,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作协副主席二月河从历史根源上分析了当今我国腐败问题的原因,赢得了广大观众的认可。他的一些观点,还被《人民日报》等媒体刊载。

出生于革命之家的“凌解放”

    二月河,原名凌解放,1945年出生于山西昔阳县一个革命家庭,父亲凌尔文曾担任县武装委员会主任,母亲马翠兰则担任过县妇联主席。二月河出生时,父亲凌尔文正在县委开会,他趁会议间隙把喜事告诉了同事,并请大家给孩子取个好名字。

    “这孩子命真好,正遇上抗日战争胜利和上党战役获胜,就取个‘胜利’吧。”有人建议道。“现在,我们的国家还有大片的山河没有解放,还是取名‘解放’好。”也有人这样提议。“现在不是人人盼解放吗,我看孩子就叫‘解放’吧,也让这孩子今后自由幸福点。”凌尔文一拍大腿,便定下了儿子的名字。

    凌解放,谐音“临解放”。解放战争时期,由于父母跟随刘邓大军南下,从山西来到了河南的陕州、洛阳、邓州等地,凌解放也跟随父母过起了漂泊动荡的生活。直到194811月南阳解放,凌解放的生活才逐渐稳定下来。

    由于父母平时工作繁忙,年幼的凌解放经常一个人留在家里,看书便成了他的至爱。时间长了,他不仅阅读了大量历史小说,还对刘秀、曹操、赵子龙等帝王将相的故事烂熟于胸,这为他后来创作宫廷帝王小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由于从小接触军人,加之受到文学作品中那些驰骋疆场、赤胆报国的将士的影响,凌解放自小便立志长大后投笔从戎,戍边卫国。1968年高中毕业后,他如愿参军入伍,到山西太原当了一名工程兵。

自学成才的优秀军人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入伍前,凌解放曾梦想到当时形势较为紧张的中苏边境站岗放哨,甚至梦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当上一名将军。可让他没料到的是,他所在的部队不是进行作战训练,而是每天修坑道、挖煤炭,他的心里一度感到十分失落。

    好在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励志小说,凌解放通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渐渐走出了迷惘和困惑,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转变。在工作中,他十分积极主动,哪里有困难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有危险就冲向哪里。修坑道、挖煤炭、筑公路、建房屋……他曾多次遭遇危险和不测,也锻炼出了一副强健的身板,成为了一名好战士。

    在部队,凌解放依然十分喜欢读书学习,一有空就扎进团里的图书室,如饥似渴地阅读,像海绵一样吸收各种知识。后来,部队换防到辽宁偏远农村,他就想方设法从驻地弄来一些旧书,满足阅读的需要。一次,他从旧书市场淘到一套《二十四史》,如获至宝,晚上经常躲在被窝里用手电筒照着阅读。

    见凌解放喜欢看书学习,团政委便调他到团部当了一名宣传干事。一次,部队在施工中发生塌方事故,几位战士冒着生命危险保护战友的生命,抢救国家财产,事迹十分感人。凌解放赶到现场采访并撰写了一篇数千字的通讯,在《解放军报》上发表后引起了很大反响,他的名字也逐渐被部队将士所知晓。

不懈努力终成著名作家

    1978年,凌解放转业回到河南安阳,被分配到市委宣传部工作。但他对行政工作兴趣不大,业余时间开始从事“红学”研究。1981年,他撰写了一篇论文《史湘云是“禄蠹”吗?》,寄给一家“红学”刊物,但却“泥牛入海”。凌解放不甘心,把稿子又抄了一遍寄给著名红学家冯其庸,并附上一封信,请他予以点评和指导。

    冯其庸认真看过他的论文,觉得很有见地,便推荐给《红楼学刊》发表。此外,冯其庸还给他回信并约见了他,鼓励他用论文中“想象丰富、用笔细腻”的手法创作小说。在冯其庸的鼓励下,凌解放又撰写并发表了《凤凰巢与凤还巢》等论文,在我国“红学”界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著名作家姚雪垠是南阳人,曾写过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在全国获得很大的反响。受其影响,凌解放打算将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故事搬进书中,创作一部反映宫廷帝王生活的作品。经过一番努力,他的电影剧本《刘秀》终于出炉,但投给一些刊物后,却依然石沉大海。

    198210月,凌解放到上海参加全国第三次“红学”研讨会。会上,有专家在发言中叹息:“康熙在位61年,治国有功,诗、文、音乐等也样样精通,却没有一部文学作品来表现他。”听到这,凌解放大胆地站起来,斩钉截铁地说:“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来完成吧。”

    为了完成这部作品,凌解放从上海回来后,经常利用节假日到新华书店和图书馆查找有关康熙的资料。那时他家的房子很小,仅有39平方米,桌子上、床铺上、地板上都堆放着书籍和报刊。为了整理资料,凌解放经常熬到凌晨两三点钟,困盹难忍时他就用烟头烫自己的手腕;夏天蚊多难忍,他便将双脚插进水桶里……为此,他的朋友调笑说,古有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股”,今有凌解放“烟炙腕和脚插桶”。

    经过近4年的辛勤耕耘,一部长达160万字的历史小说《康熙大帝》于1985年付梓。小说受到了读者的青睐,一版再版,还被转换成繁体字竖排版在香港、台湾等地发行。1994年,小说被改编成同名电视剧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赢得观众好评如潮。

    在出版《康熙大帝》第一卷时,凌解放首次使用了“二月河”这个笔名。为何要用这个笔名?凌解放说,这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自己的名字却叫凌解放。一个历史,一个现代,二者显得有点不协调。究竟用什么笔名呢?还得顺着“凌解放”找思路。凌者,冰凌也;解放者,开春解冻也。冰凌融解,不正是人们看到的二月河的景象吗?凌解放还着重说明,“二月河”特指黄河,即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1992年,凌解放又完成了历史小说《雍正皇帝》的创作,同样改编成电视剧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此后,他又推出了“帝王系列”小说第三部《乾隆皇帝》,用细腻的笔法将乾隆盛世中的帝、相、将、官、商、兵、农、侠、盗、妓、僧等各种人物写得活灵活现,跃然纸上。

    在创作长篇历史小说的过程中,凌解放也对古今存在的腐败问题有了深入的思考。他说,对权力无原则的崇拜是导致腐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历史告诉我们,腐败不会导致速亡,但必能导致灭亡。读遍二十四史,从来没有哪个朝代有现在我党这么大的反腐力度。编辑/徐云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gabee 2016-1-24 09:19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引用 情系颂舟 2015-12-18 20:43
腐败不会导致速亡,但必能导致灭亡。
引用 bruce0534 2015-4-30 17:31
http://blog.cnfol.com/wangdailicai/article/1430380016-102317289.html
http://blog.cnfol.com/wangdailicai/article/1430379924-102317251.html
http://blog.cnfol.com/wangdailicai/article/1430379830-102317211.html
http://blog.cnfol.com/wangdailicai/article/1430379724-102317143.html
http://blog.cnfol.com/wangdailicai/article/1430379599-102317067.html
http://blog.cnfol.com/wangdailicai/article/1430379487-102317011.html
http://blog.cnfol.com/wangdailicai/article/1430379383-102316961.html
http://blog.cnfol.com/wangdailicai/article/1430379286-102316891.html
http://blog.cnfol.com/wangdailicai/article/1430379190-102316819.html
http://blog.cnfol.com/wangdailicai/article/1430379093-102316751.html
http://blog.cnfol.com/wangdailicai/article/1430378999-102316697.html
http://blog.cnfol.com/wangdailicai/article/1430378859-102316625.html
http://blog.cnfol.com/wangdailicai/article/1430378735-102316569.html
http://blog.cnfol.com/wangdailicai/article/1430378623-102316505.html
http://blog.cnfol.co ...

查看全部评论(3)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