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生书写真爱 ——威海临港区区草庙子镇党校教员陈文堂的事迹
人至七十古来稀。在很多人看来,70多岁的老人正是含饴弄孙,颐养天年的享受时光。然而,在威海工业新区草庙子镇党校却有一个年近八旬的退休老教师,在奋斗了大半辈子后又欣然踏上了镇党校教员这个岗位,并且一干就是20多年。 他叫陈文堂,给人的第一印象:和蔼可亲,温和慈祥的脸上时常挂着微笑,精神矍铄,透过厚厚的镜片后面,是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和稍显清瘦的眼眶,一副典型的教书育人的形象。 为学生们上课他总是充满激情 “曾经与学生们打过近30年的交道让我拥有一份难以割舍的情。”退休转岗后的陈文堂始终惦记着学校的学生,于是,他主动请缨,亲自找到中小学校商量此事,担任起中小学的编外辅导员,继续为全镇的教育事业发挥毕生的余热。 为了给学生们上好各种课外辅导课,陈文堂开始留心收集各种学习资料,包括心理咨询类、励志类、道德观类、智能力开发类……只要与学生学习息息相关的知识都会成为他涉猎的对象。为此,每年,他还自费订阅了四五份与学习成长有关的报刊,结合自身的体会和书报上的知识,自行编写了《青少年人生中几个重要的拐点》、《让理想绽放于美好年华》、《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等系列有关教材,利用课外时间定期到中小学进行授课。 针对许多家庭反映,学生上中学后进入青春期往往逆反心理十分强烈,与家庭交流一度出现阻碍和“隔阂”,陈文堂一方面教育家长们多与孩子交流,改变传统的说教方式,通过与孩子一起做他们喜欢做的事情、有什么事多与他们商量,引导他们正确地认识自我,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和多赞美他们的优点,让孩子从内心深处把自己当成知心朋友;另一方面,他总是利用课外时间为学生们进行心理辅导,通过侧面了解,把每个学生的优点和特长都记录下来,通过面对面地指出他们的优点,鼓励他们勇敢地战胜困难,超越自我,让每个学生都能健康地成长。 “与陈爷爷在一起,我们总觉得很快乐,时间也会过得那么快。”这是所有接触过陈文堂的学生对他的印象。几乎每个周五的课外活动时间,都能在草庙子小学的操场上看到陈文堂与小学生们互动的身影。不论是与学生坐在一起交流学习生活情况,还是参加定点投球、托球跑、捡珍珠、接力传球等文体活动,他总能以个人的人格魅力感染着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在欢乐、幸福中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小卡片中饱含着一片真情 每年的新学期伊始,陈文堂都会结合实际收集、编写一些挚言做成精美的小卡片赠送给不同的学生。有的学生出现安逸享受的倾向,他就送去“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之类的卡片;针对个别学生学习兴趣不浓,他又收集了诸如“‘下苦功’,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孩子,你一定要振奋精神,‘下苦功’学习。”
“学习,不一定要追求名次优,单求年年有长进。”等等赠送给孩子。孩子们常说,“看到陈爷爷送来的小卡片,心里就会感到暖暖的,舒舒服服的,学习起来也会更有劲头。” 今年上小学三年级的王小亮(化名)曾经在班上组织的数次考试中经常处于“垫底”,老师单独谈过话,家长甚至动用过各种“家教”方法,但始终毫无大的起色。陈文堂得知后,单独找到他为其耐心讲述了爱迪生、华罗庚等著名人士从小发奋学习的典型事例,经常给这名学生送一些鼓励志存高远、发奋学习方面的小卡片,并坚持帮助他补习文化课,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在学校组织的测试中,那名学生一次前进了10名,令老师、家长和同学刮目相看。 为了使送给学生的小卡片既美观又实用,陈文堂还专门找来图案设计方面的书籍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并拜访绘画老师整整学习了一个多月,制作多样卡片的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使制作出来的卡片不但赠言异常新颖、招人喜爱,而且式样也非常活泼,深受学生们青睐和追捧。 近两年来,陈文堂先后为1200名学生赠送了两千多张小卡片,激励着一批又一批中小学生发奋读书、立志成才,其中200多名学生正是在他无微不至地关怀下和小卡片的激励引导下,由学习中的“丑小鸭”一跃变成了进步路上的“白天鹅”。 让“折翅”少年找回温暖的爱 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关爱,也都盼望能够健康茁壮成长,有一个幸福温馨的成长史。但现实中,有一部分学生由于种种原因误入了正常发展的边缘,处于人生十字路口的迷茫之中,这时急迫地需要有人扶上一把,让他们重新回到正确的发展轨道上。多年来,陈文堂始终坚持扮演着一个“扶路人”的角色,把一个又一个偏离成长发展道路的孩子扶正,使其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行。 学校曾经有位学生因父母都在外地工作,与奶奶一起生活,由于家庭监管与关爱的缺失,沉溺于网络游戏,学习成绩急剧下滑,父母都失去了信心。得知消息后,陈文堂亲自找上门,主动为他单开了“小灶”,一连一个月,每天放学带到自己家中陪着他学习、与他交流和沟通,让他彻底从网恋中解脱出来。如今这位已考上大学的学生还与陈文堂保持着沟通。其实,像这样的事例多得连他自己也记不清了。 前两年,学校有名中学生因父母离异,经常打架逃学惹事生非,老师多次找其谈话,但效果都不大,成了老师最头痛的“问题”学生。陈文堂掌握这一情况后,马上进行了家庭走访,同时了解到这名学生父母离异的原因,主要是婆媳关系不和。于是,他多次找到这对夫妻做工作,点出了父母离婚对孩子的伤害,并单独与孩子的母亲沟通,讲明婆媳之间只要多一份理解、多一份谦让、多一份敬重,关系一定会变得亲密融洽。如今,小夫妻俩不仅复婚一家三口生活幸福,还成为众人常夸的孝敬父母的示范户。特别是孩子更是从此走上了正路,学习品行都有了很大的起色。 有人说,陈文堂对学生的关怀,体显了一位教育者的博大胸怀。多年来,他通过与孩子进行深入的接触和侧面走访了解,先后撰写了《家教:教子、团结友善、家规》、《为国教子、以德育人》、《与青少年交流录》、《与青少年朋友谈“三观”》等30余本6万多字的心得手稿,并经常被市、区等有关部门和单位邀请为青少年讲课,使受教育的人数达到了16万余人次。如今,在他的影响和关心下,许多单位还有组织地成立了未成年人关爱宣讲团队,让关心未成年人成长的触角无限止地延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