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诚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服务 ——高区威海十五中“五老”辅导员张天福的事迹
张天富老师虽然正式退休不足三年,但内退离开教学一线已经快八年了。刚离开学校时,由于一下子听不到铃声,看不到学生,脱离了适应多年的工作环境,他总觉着生活中好象缺少了什么,一阵茫然。后来被学校关工委聘为“五老”辅导员,才终于找到“退休后发挥余热的平台”。从此,讲台变大了,学生变多了,几年来真可谓老骥伏枥,开创出人生绚烂的第二春。 退休意味着学习的开始 多年的工作实践,张老师深深体会到:学习、提高、与时俱进是一个教育工作者的第一要务。由于对这项新工作不熟悉,因此受到聘请后,他首先从学校或关工委网站上寻找有关文件,认真阅读,以求了解“关爱青少年成长”方面的政策、机制、工作要点。尤其是省市关工委近几年开展的“感恩教育”“中华诗文诵读”“才艺培养”三项活动,使他明白了作为一名“五老”成员的工作重点,奋斗方向。因而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有选择的学习青少年心理学、国学经典等方面的知识;为了对青少年“才艺培养”方面有点作为,正式退休后就到市老年大学学习国画。张老师常说:要干点事情总是需要资本的,做教育工作就需要有不一般的人格魅力和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他说到了,也做到了。几年来他在配合中心工作,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收得了不俗的效果。 退休后再次走向课堂 为配合学校教育和语文课程需要,张老师连续几年都给初四年级学生做有关社会历史的报告。他能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深入浅出的,辩证的讲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并把“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师长”的“三感恩”教育融入其中,学生们不但愿意听,还能够不自觉的把自己一直当故事听的离自己很远的东西找到了归属,增强了对党的认识,加深了对祖国的热爱。 为配合学校开展的“中华诗文诵读”活动,他从国学的角度为部分学生讲解《弟子规》、《三字经》以及唐诗、宋词等部分典故、名称,同时把诵读古代经典诗文和诵读近现代名作、名篇相结合,以提高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 为提高学生“才艺培养”方面的兴趣,张老师还牺牲自己的工作、休息时间,无偿的为部分学生做戏曲、国画、书法方面的基础辅导,受到同学及家长的好评。听过他的报告、受过辅导的青少年不下2000人次。正如有的同学听过讲座后在文章中说:“一开始根本没想到年过半百的老人,还能讲清很多人都不知道的人生哲理;听过后不仅明白了道理,还增长了不少知识;到后来还明白:只要有志气,人人都成才。演讲虽然完了,但张老师所讲的道理将伴随我一生。” 退休后更加关注孩子的思想 多年的教育工作实践,让张老师深刻认识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这些年有不少青少年由于沉溺于网络而放弃学习、工作,甚至堕落犯罪,从而使多少个家庭破裂或衰败。张老师看在眼里,痛在心上。这些年他经常以自己了解的真实故事,随时随地的对一些迷恋网络的青少年或家长进行说教,同时利用自己在当地的影响力,专门拿出时间到驻地的各家网吧同网管和网吧老板进行沟通,督促他们遵纪守法,拒绝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真心诚意打动了多数网管,他们都说:“你放心吧张老师,凭着你这份苦口婆心,我们也一定照你说的做。”学校调查,这几年在这里因为沉溺网络走向堕落的青少年几乎不见了。这就是对这个执着于青少年工作的老教师一个莫大的肯定。 张老师勤学习、讲孝道、好善乐施,为了帮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慷慨解囊,毫不吝啬。离开工作岗位这几年来,他为提高自身素质所花的学费、资料费、学习工具等费用达万元以上;帮助灾区及他人捐款超过五千元。他常风趣地说,把钱花在真正有用的地方才能体现社会主义价值观。 张老师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潜心学习,默默奉献,把对党的、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忠诚,对共产主义矢志不渝的信仰,转化为对祖国未来、对下一代炽热的爱。他以坚定的党性和崇高的人格魅力,昭示人们:一个老教师、老党员退而不休所能创造出的真正价值。谈到未来,正如他所说: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能够引导孩子正确的认识社会,健康的成长,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与义务。只要孩子们有需要,我就会把这项工作坚持到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