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资救助贫困学生六十余人 ——环翠区塔山社区离退休干部殷树山、刘彩凤夫妇的事迹
在威海市环翠区的塔山社区,有一对年过八旬的“五老”志愿者夫妇,男的叫殷树山,女的叫刘彩凤,他们都是建国前的老革命。 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当殷树山夫妇各自只有几十元工资的时候,他们就有扶持贫困孤儿学生读书的事儿。被他们扶持过的学生后来在国家机关供职,曾专门寻找过殷树山夫妇。 1990年前后,殷树山夫妇先后退休回家。1995年,威海市及环翠区关工委成立后,殷树山夫妇就欣然加入到“五老”志愿者队伍中来,把满腔热血洒向青少年一代,尤其是洒到贫困学生的身上。 赵杰,是一个由环翠区妇联穿针引线得到殷树山夫妇捐助的贫困学生。那时赵杰在小学三年级,按规定每人每学期300元,但殷树山夫妇带了1000元,也没往回拿,就按每学期500元,以两个学期计算,把1000元全捐上了。从此,殷树山夫妇一捐就是七个年头,小学、初中每个学期捐500元,两年前赵杰上了职专,每个学期又变成了1000元,七年累计5500元。现在,赵杰主攻汽修专业,并实现了“专升本”,书读得有心有思,对前途充满信心。 顾宗林,是一个残疾儿童,父母摸不着边,与扫大街的奶奶相依为命。经过团市委“希望工程”的媒介作用,殷树山夫妇从2007年开始,对顾宗林进行救助。如今,五个年头过去了,顾宗林身残志坚、自强自立,他根据自己身体状况,在一所民营学校选学微机修理,学习刻苦用功,技艺大为长进,吃饭的“门路”通畅无忧…… 济宁医学院的学生刘彬,离毕业还有半年,家庭突遭横祸,在文登打工的父亲重病身亡,多病的母亲寄住姑母家,家庭收入无来源,刘彬面临着失学的危机。殷树山夫妇从《威海晚报》得到这个信息后,立即向刘彬捐出1000元钱,并向刘彬发信,鼓励他要坚强、要挺住,如有困难再联系…… 殷树山夫妇经常到学校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就近的塔山小学、塔山中学,几十里外的港西、桥头中学,以及驻威的大学,部队的新兵营,他们都去。不过有一条规矩:他们到学校去作报告,不仅从不要学校招待,不仅给学生们送去了宝贵的精神“食粮”,而且往往都带着钱款和学习用品,慰问和捐助学生。2011年的清明节前夕,关工委的工作人员随殷树山夫妇来到港西中学,聆听了老人的革命传统教育报告,目睹了老人与孩子们共同祭奠先烈的情景,摄下了老人捐助学生的镜头:老人颤抖着双手拿出用红纸包着的1000元钱,让校长老师查一下这个学校的学生中有没有革命烈士的后代,有则捐献给革命烈士的后代,没有就捐献给贫困的学生。在场的人都感动了,老人脸上露出了微笑。 在殷树山夫妇身上,像这样既送精神“食粮”又捐钱物的事儿,真是很多。2010年3月26日,殷树山夫妇到初村中学探望他们资助的学生高良。高良也真是一个苦命的孩子,母亲刚在医院生下他,父亲回家“报喜”,途中横遭车祸,高良成了出生就没见过父亲的孤儿。殷树山夫妇看到高良在学校健康的成长,赠给了一个书包和两个笔记本,脸上露出了会心的笑容。此刻的殷树山夫妇,又从腰包里掏出1000元钱,赠给了肖颖、刘亚楠等5名贫困的学生。 据不完全统计,殷树山夫妇救助各类学生60多人,累计捐款21300多元。当然,这仅仅说的是为贫困学生的捐款,如果算上其它各类社会捐款,累计接近90000元。这对于一个工薪家庭来说,是一个多么不小的数字啊!这是他们的心血呀! |